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安生

这是一本较有特色的通讯作品集。

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作者张伟用她饱蘸深情的笔忠实记录了生活在黄海之滨的射阳人奋斗拼搏的历程。这种记录是全方位的。从经济建设到改革开放文明建设都有辉煌的创举;从县级层面,到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养殖场、一间店铺,都有不凡的篇章。这种记录又是写满射阳印记的。滩涂开发、港口建设、纺都创建、联耕联种、蚕茧基地、水绿生态、鹤舞蹁跹……一本个人新闻作品集这样全面书写一个县的壮丽画卷,比较难得。越是地域的,越是独特的,越具有现实认知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本书所写事件和人物,时间跨度不长,基本发生在近10余年,有许多事情发生在当下。这些作品既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沉淀,经受了时间的淘洗、考验,又距离我们并不远,还保留着新闻的新鲜度。更重要的是,本书许多内容反映了经济建设转型时期干部群众探索的实践,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一系列执政理念的具体行动,在书中许多篇章中都有充分报道。

它坚持以写人为中心,塑造了当今射阳人可贵可爱的群体形象。本书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既有全景式的大场景的宏大叙事,也有微观的现场特写,展现了一种既厚重又灵动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书中洋溢的这种勃勃生气,缘于作者满怀激情地讴歌了众多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心灵优美、热爱生活的人物。在全书100多篇作品中,有一半以上是直接写人物,即使在记事的通讯中,也重视写人的作为。纵观张伟笔下的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将军、外交官到“的哥”、环卫工、手工匠,从企业家、发明家、工程师,到教师、医生、音乐文学作家、画家,从养虾、育蟹专业户到新兴业态中的砍价师……林林总总,构成了一个几近完整的书中社会。然而,稍作研究,就会看到,在众多人物中有作者关注的重点: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占有重要份量;基层群众中的优秀人物,包括普通的平凡人是其报道的主体;人数众多的女性群像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美丽和尊严。这些人物,构成了本书最具价值的神韵。作者以“我深爱的这片热土”为书名,我理解,也可以解读为“我深爱的这片热土上的人民”!

基于此,下面我重点就如何写人物做一点分析。

写人物,首先要在主题的确立和选材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张伟是有自己的思考和眼光的。

首先,彰显人物的时代精神,让典型更具引领力。创新创业,是当下的时代潮流。在经济报道中,聚焦创新创业中的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这方面,张伟采访报道了一批典型。如,以坚韧和务实的精神成功创业的吴友建;组建射阳第一个民营纺织企业集团的郑志宏;潜心发明创造、研制新产品的何汉中;坚信“爱拼才会赢”的养虾专业户唐玉祥等。可贵的是,在报道这些典型时,作者不只是报道他们的创业成就和成功经验,而是真实地写出了他们在创业中的曲折、失败,以及在曲折、失败面前的心路历程。吴友建在大连创业遇挫,面临是进还是退的抉择,作者记述了吴友建的冷静思考:“人生需要不停地总结,当负债高于资产的时候,不能一味地逃避,创业不能只有闯劲,还要学会承担,停一停、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信息。

道德楷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当今精神层面引领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张伟把目光投向了他们。在抗灾一线光荣入党的民营企业老板李进勇;在冰冻夜站立3个小时,义务指挥车辆避险的医生马以清;勇救落水少年的司机李章标;面对特殊家庭,悉心侍奉“两公一婆”的好媳妇陆扣芬;先后资助31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的女企业家姚玉平等人物的感人事迹,让我感受到射阳这片土地的温暖。在记述这些道德楷模时,作者注重基于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度开掘,引导读者感悟人物的精神境界。在《因为有爱》的最后,记者写道:“对陆扣芬的行为,善良不足以概括,亲情不足以涵盖,孝道不足以包容。我们只有默默地祝福:她和她的家人幸福万年长。”这样的点评和情感抒发,笔墨不多,内涵颇丰,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人物精神境界的内核。

第二,关注“卑微者”的价值,表现平凡人生的美丽。在阅读这本通讯集时,我发现,作者报道了不少处于社会底层,被一些人看作是从事“卑微”职业的平凡人物,有修鞋匠、擦背工、砍价师、听漏工、环卫工、的哥……作者在采写这些人物时,大部分并不是作为先进典型来报道的,而是写他们的平凡工作和庸常生活。这一点特别值得点赞。这些从事所谓“卑微”职业的人,除非有非常之举、特别奉献,否则是很难得到记者的关注的,而张伟却打破这样的常规,热情地通过报道表现他们平凡人生的美丽。如果没有一种人文情怀、平民情结,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必须提及的是,张伟在报道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时,不是居高临下,把他们看作弱势群体,施予廉价的悲悯,而是平视甚或是仰视着他们,着力写他们快乐、阳光的生活心态。写修鞋匠,题目就表明了作者的羡慕之情:《“修”来的幸福》;写擦背工,也直接以《快乐擦背工》为题;写砍价师,则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其站在团购砍价会的高台上的神气活现:“你们商家平时是怎么欺负消费者的?虚标价格,今天就是要榨干水分。”读张伟写这类人物的通讯,我的心情特别愉快,这些没有戴面具的人多么亲切可爱!他们的表情写满了自信、快乐和幸福,也引发我的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幸福!

第三,聚焦特殊情境下的人物,展示“这一个”的独特魅力。新闻作品的选材,常常以奇制胜。特殊情境,本身就具有新闻性;特殊情境下的人物,更容易出彩。张伟写人物,注意选取奇特的情境来展示人物的风采。《杨兆玉:亚丁湾护航路上的特殊战斗员》就是一篇题材独特的人物通讯。杨兆玉只是射阳县远洋船舶辅机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怎么会成为亚丁湾海军护航编队的一员?在执行任务的一年中,他是如何履职的呢?这种特殊环境、特殊任务,对杨兆玉是挑战,也是考验。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文字生动记述了杨兆玉在舰艇上的杰出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马以清:爱心手势融冰送温暖》的情境也很独特。马以清是县中医院的一名医生,本来是随救护车到农村出诊的,但却在途中干起了交通警察的事。这是为什么?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读者被马以清的爱心感动了。这位“手势哥”在寒夜中的“手势”,也成为他的独特符号而被迅速传播。在《铿锵玫瑰绽放青奥领奖台》中,有一段“抽签”的情节非常奇特。在青奥会上,射阳籍世界武术散打冠军曹伟清率先抽签后,韩国教练打开抽签一看,发现他带的选手林照熙首轮将对阵曹伟清。这时,这位韩国教练当众连打自己3个耳光,并将自己的头往墙壁上连续撞击,连连责怪自己运气太背。韩国教练激烈的失态行为,强烈地反衬出曹伟清武术散打的实力。人物独特的魅力正是在这种特殊情境下得到了充分展现。

除了选材和主题的确立,表现手法也是通讯写作的重要元素,而人物通讯则更需要讲究表现手法。在这方面,本书有不少值得圈点之处。

立体写人物。所谓“立体写人物”,就是多侧面表现人物,使人物更真实、更丰满。比如,作者在写“手势哥”马以清时,不是只写他当下所做的“医生当交警,温暖过路客”这一善举,而是进一步深入采访,写了几件他平时热心助人的事情。有一位70多岁的中风后遗症病人来马医生处针炙,上下楼极不方便,每天治疗结束后,马医生都主动扶老人下楼,一直把老人扶到三轮车上。5个疗程50天,几乎没有间断。还有,他每年春节回老家,都去看望一位80多岁的贫困老人,给老人检查身体。有这样几件事支撑,读者对马以清就有了一个全面的纵深的认识。正如他的同事所说,“他本来就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

在《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1989年暑假,为了研制高温高压不泄漏阀门,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20多天没出一趟门、没上床睡过一整夜觉。当何汉中研究成功,奔出“实验室”高兴地抱起女儿时,五岁大的女儿被眼前的“陌生人”吓哭了:他头发、胡子长的好长,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这里,作者通过何汉中的女儿被“吓哭了”的强烈反应,进一步强化主人公专注于发明创造的忘我精神。这实际上是通过第三方从侧面折射人物的闪光点。

用故事支撑人物。人物通讯不同于事迹材料,后者可以抽象、概括,而前者需要有鲜活的实例。因此,成功的人物通讯,必须有一系列的故事支撑,人物才立得起来。张伟写人物,比较善于讲故事。像《因为有爱》《景美人更美》等篇,通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读来引人入胜。一个好的故事胜过一万句空泛的评价。读《李进勇:在抗灾一线光荣入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找钱包”的故事:

陈洋居委会居民张丽华家5间二层小楼在风灾中倒塌,6月27日,李进勇带领起重人员花费大半天时间将房屋拆除。下午4点多钟正要将废墟装车运走,张丽华焦急地跑来,泪水、汗水、雨水混合在一起,“师傅,麻烦你再找找我的钱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支票、现金,我是做生意的,里面还有不少费用和票据呢!”看着张丽华焦急的面孔,李进勇果断地一挥手:“把废墟倒下,铺开来仔细寻找!”冒着风、顶着雨,他们把装车的废墟又重新倒下,慢慢铺开,李进勇和两位工人以及张丽华夫妇仔细寻找,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突然一个粉红色的、香烟盒大小的皮夹呈现在李进勇眼前,“找到了!找到了”李进勇高高地举起红皮夹,兴奋地喊道。拿着失而复得的钱包,张丽华激动万分,连连致谢。

还需要多说什么呢?李进勇的人品、境界,乃至做事的风格,都在这故事里面!

让人物动起来。动作,是人物的肢体语言。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动作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写好人物的动作,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本书中,许多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鹤乡骄子故园情》中的一段:

周克玉一踏进尊师园,一个高高瘦瘦、略带腼腆的小伙子迎了上来,周克玉快步疾走,一把搂住小伙子:“你是建才吧,想不到这么高了!”

“快步疾走”和一个“搂”字,生动传神,把将军见到他所资助的贫困学子的兴奋心情和无限关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

再看《勇救落水少年的好司机——李章标》中关于动作的描写:

时间揪心似的一秒一秒消逝,戴云的呼救声、哭喊声撕心裂肺。正在这时,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卡车猛然刹住,从车上跳下一位身高一米八几的大汉,他拨开人群冲到桥边,拉住跪在地上的戴云焦急地询问“人在哪儿?”

一连串的动词,让李章标救人的急切心情和果敢作风跃然纸上。

在《“修”来的幸福》中,作者是这样写修鞋匠修鞋的:“打磨、涂胶、上底、压平、修边……修鞋师傅专注地操作着‘袖珍式’流水线,一双磨损严重的皮鞋,很快在他手中焕然一新!”10个字、5个词,连写5个动作,传神地描绘了修鞋师傅麻利的动作、熟练的技艺,读来有很强的动感和节奏感。

细节见精神。细节往往能够传达人物的丰富信息。所以,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人物时,都非常注意捕捉人物的细节。张伟在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反贪局局长吉志群时,写到了吉志群压在办公桌玻璃台板下的座右铭:“官到能贫乃见清”。这一细节,表现了吉志群坚守为官清贫操守的自觉。紧接着,作者用吉志群妻子下岗后在一家公司做临工,每月只拿400多元工资的实例对座右铭作了佐证。

《爱拼才会赢》中的养虾大户唐玉祥有一个细节,也被作者很巧妙地写进了作品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突然间响起叶启田的歌声。唐玉祥连忙打招呼:“对不起,接个电话!”望着唐玉祥接电话的背影,我明白了,“爱拼才会赢,这不仅是他的电话铃声,更是他奋斗的心声!”

从主人公选用的手机音乐铃声,“听”到他内心的世界!张伟作为一名记者,是很机敏的。

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我还从一些作品蕴含的有关信息得到启发,想到了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作者能够把自己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能够写出不少上乘的作品,都与她的敬业、勤奋和新闻敏感有关。

善做“自选动作”。作为一名记者,每天要接受从业的媒体编辑部下达的采访报道任务,对这些“规定动作”必须做好做到位。但是,勤奋的记者总是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注意在采访素材中寻找、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或新闻角度,写出新闻性和可读性更强的作品。这些作品我称之为“自选动作”。“自选动作”没有谁要求你做,完全出于记者自身的主动、自觉。但是,“自选动作”却常常能够产生优秀的新闻作品。根据我的观察,本书的许多现场新闻、人物特写,都可以从作者写的一些大型报道中找到蛛丝马迹,两者形成了信息互补的效应。所以,我提倡记者要善做“新闻+”,即采访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时,注意发现那些暂时用不上的素材,再通过进一步采访,写成新的新闻作品。

做新闻的有心人。生活时时处处有新闻,关键看你是不是有心人。在这一点上,张伟做得很好。接近年关的大雪天,记者上街采购年货,脚下一滑,脚跟崴坏了,正为难时,发现街角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家修鞋铺。在与修鞋师傅的攀谈中,一篇《“修”来的幸福》产生了;去浴室洗澡,写出了《快乐擦背工》。这些新闻显然不是采访任务,而是记者的一种自觉。所以,敬业的记者是不分上班和下班的。在生活中,他们时时保持着一颗“新闻心”,睁大着一双“新闻眼”。如此,新闻不会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甚至会在别人认为没有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

采访越实,新闻越真。《团购砍价会,谁是大赢家》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团购价真的便宜吗?团购砍价会,谁是真正的赢家?刚刚过去的几个周末,记者以装修户身份参加了多个团购砍价会。”在后面的文字中,我注意到记者先后在4月6日下午、4月13日下午、4月21日下午三次参加团购砍价会,每一次来到现场,都有新的发现。最终,记者揭示了团购砍价会的真实面目,提醒消费者“事先货比货,现场别冲动”,呼吁“加强市场监管,努力实现多赢”。为了写一篇新闻,三次去现场采访,这种踏实的采访作风令人钦佩!

采访是新闻写作不可越过的关键环节。采访实不实,直接影响到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也影响到新闻作品的真切性。所以,优秀的新闻作品不是妙笔生花“写”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采”出来的。

(本文作者为盐城市文联原主席、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2017年12月20日于南沈灶 1Qhd1jmfpWcgoB6iN0sPff0Vf69UhtsDHg6yXZVQhoQxVBkSkCHK6aurwaxj7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