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破茧化蛹
——我县规范蚕茧收购市场、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纪实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上簇吐丝结茧后化蛹,因此成熟的茧叫化蛹茧;刚吐完丝或正在吐丝尚未化蛹的茧,因其保持蚕的形态(毛脚)而称为毛脚茧。毛脚茧富含水分,比同等化蛹茧重出10%以上,由于蚕茧按重量出售,每斤可多卖1—2元。但毛脚茧严重影响茧丝质量,会给茧丝企业带来巨大危害。

我县原是优质蚕茧基地,但近年来毛脚茧泛滥,蚕贩子横行,企业花冤枉钱收劣质茧,蚕农良心受责备又卖不到高价,加之整个丝绸行业形势下滑,眼看这一优势产业就将毁于一旦。痛定思痛,我县讲诚信、抓质量,重拳整治蚕茧收购市场,千方百计保护蚕桑产业发展。5月20日,市委常委、秘书长、县委书记潘道津对《关于做好全县蚕茧收购,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就如何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作出重要批示。一场蚕桑产业保卫战就此拉开战幕。

6月10日至12日,1个春茧收购市场管理领导小组、3个检查组、7家部门、上百名工作人员,以特庸镇为主,兼顾盘湾镇、洋马镇和兴桥镇,划区执法、日夜坚守,一场规范春茧收购市场、保护蚕桑产业发展的战役全面打响。

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力,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准备工作充分、监管措施扎实,今年春茧收购任务得到圆满完成。共收购入库春茧2000吨,平均每公斤收购价44.5元,化蛹茧达到了80%以上,产量、价格创历史新高,品质、质量超历史最好年份。

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破茧”行动蓄势待发

[记者目击]: 6月5日,在特庸镇王村四组村民尹佩瑚的蚕房里,镇农技中心蚕桑技术员顾全中一边了解蚕种生长发育情况、指导尹佩瑚蚕技,一边向尹佩瑚发放《致全镇蚕农的一封信》,宣传不售毛脚茧、过潮茧等相关政策要求。尹佩瑚已从事养蚕20多年,今年春季共养了14张蚕,单季预计收入2万多元。看到此次政府重拳打击毛脚茧,他显得十分兴奋:“就因为吐丝少了那么几天,优质茧成了毛脚茧,辛苦了几个月,看着好好的东西被糟蹋,心里很不好受,但不快点卖又怕卖不出好价格。虽然良心受责备,但也很无奈。这次政府严厉打击毛脚茧的行动很好,我们举双手赞成。希望进一步加大力度,持之以恒做好这项工作,整顿维护好蚕茧收购市场秩序。只有蚕茧的品质提升,才能扩大特庸蚕桑知名度,才能更好地长远发展。”

[新闻追踪]: 蚕桑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由于蚕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加之不法商贩的利益引诱和蚕农的急功近利心理,在我县收购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毛脚茧,不但严重影响了我县茧丝的品质、质量和声誉,在省内外茧丝行业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我县茧丝产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茧丝领军企业对前来我县投资普遍感到担忧,整顿蚕茧收购市场迫在眉睫。

作为蚕桑特色镇,特庸镇年初开始就春茧收购管理工作开展了前期调研。特庸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下村了解蚕农思想情况和蚕种生长发育情况,到青墩等周边镇了解学习相关技术情况;查阅多种资料,千方百计寻找支持打击毛脚茧的法律依据。镇里召开蚕茧收购工作座谈会,多方寻计问策;邀请县主管部门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办法;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做好全县蚕茧收购,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建议》;派驻镇机关干部提前进村入站切块包干;向村民发放《致全镇蚕农的一封信》,希望广大蚕农支持上级政府在蚕茧收购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自觉做到不售毛脚茧、过潮茧……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去冬今春,副县长尤道俊、徐曼几番率队赴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学习,以真心、诚心邀请客商前来考察,表明我县规范蚕茧收购市场,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根据《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和县政府蚕茧收购的会办精神,县政府办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蚕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加强我县蚕茧收购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蚕茧收购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加强蚕茧收购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详尽给予说明,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相关镇、各职能部门通过网络、电视、通告、报纸、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我县蚕茧收购政策,引导蚕农正确认识促进我县蚕桑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蚕茧市场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不法行为对我县蚕茧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6月6日,县政府召开春茧收购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县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必须按照“统一价格、合同定购、严管市场、先内后外、调出报批”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蚕茧收购政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大力筹措收购资金,确保不向蚕农“打白条”,严防损害蚕农利益的现象发生。县相关部门组成联合专项执法检查组,划片分区,深入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蚕茧收购政策落实到位。6月7日,副县长尤道俊前往特庸镇、盘湾镇严查春茧收购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坚决维护蚕农合法权益。

深入扎实的调查摸底,猛烈强大的舆论宣传,坚定不移的治理决心,有力地推进了打击毛脚茧、整顿蚕茧收购市场行动的有序开展。

强强联动、齐抓共管、重拳出击,“破茧”行动所向披靡

[记者目击]: 6月12日下午,特庸镇王连军茧站内,一排排车队络绎不绝,一篮篮蚕茧整齐堆放。蚕农们送上来的蚕茧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杜绝毛脚茧的出售。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申小军已经在这个站里呆了3天,督查茧站是否执行收购“三统一”标准,即统一开秤时间、统一收购价格、统一收购质量,协助维护蚕茧收购秩序,统计收购数量,督查茧站是否现金收购。申小军告诉我们,今年特庸镇加强对蚕茧质量的管控,向广大蚕农宣传严禁出售毛脚茧、过潮茧等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蚕茧,要求收购企业严禁收购,从源头上杜绝毛脚茧,把好蚕茧质量关。镇政府还加强了对蚕茧收购的监管力度,每个茧站派驻1到2名同志,实行24小时全程监管,确保收购质量到位、收购秩序稳定。

[新闻追踪]: 我县组织商务、工商、质监、农业、公安等多个部门,组成春茧收购联合执法检查组,分片巡查各收购站点,督促检查收购工作。县商务局对全县境内蚕茧收烘企业资格进行执法检查,严禁无证收购和跨区域收购,净化收购秩序。县工商局加强市场执法检查,严禁无证收购和跨地区收购,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杜绝毛脚茧。县农委动员蚕茧生产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对蚕茧生产做好巡查、指导、服务工作,指导蚕农适时采摘、销售合格优质的蚕茧,确保蚕茧生产质量。县物价局加强价格监督,依法维护价格政策的严肃性,严禁收购企业压级压价的坑农事件发生,一旦发现,严肃予以查处,切实维护好蚕农的利益。县质监局严格执行质量技术标准,严把蚕茧收购、干茧交售质量关,严禁收购企业压级压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发生。县公安局和交巡警部门对蚕茧运输出境车辆进行检查,对于无证收购、跨地区收购和无许可证私自运输蚕茧的依法查扣,对于拒绝接受依法检查以及妨碍公务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全力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县国税局、地税局,加强蚕茧收购期间的税收征管工作,依法征税,杜绝偷、逃税等案件的发生。各蚕茧生产镇明确专人分工到村、到组,参加蚕茧生产收购期间的宣传、服务、协调工作,杜绝毛脚茧,确保蚕茧收购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要把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落在实处,这次我们下决心花力气抓质量讲诚信,让农户得到满意的价格,让企业得到满意的质量,以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这是特庸镇党委书记周正林在春茧收购会上慷慨激昂的动员令。特庸镇组织机关及村组干部全员出动,进驻镇内55家收购站点,跟踪服务春茧收购工作,具体做到宣传、人员、时间、服务、监管、信息、责任、奖惩、政策、形象“十到位”。率队五下江南,引进丝绸行业战略合作龙头企业——丝绸之路集团,向企业保证一定对毛脚茧实行“零容忍”,向蚕农保证一定实行优质优价。加大诚信监管力度,大力宣传收售毛脚茧、过潮茧等劣质茧是违法行为,要求纠正错误认识,唤起良心诚信。采取查访措施,阻截外来扰乱秩序的茧贩子,凡是压低价格收毛脚茧的依法予以处理教育,实行诚信保证金制度。对毛脚茧零容忍,售一粒毛脚茧退回蚕户,收一粒毛脚茧关闭茧站。

强强联动、齐抓共管,确保了6月10日全县统一开秤收购鲜茧,杜绝了毛脚茧应市;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先后取缔了2个提前开秤收购鲜茧点,对一个私自设点收购鲜茧的流动摊贩的暴力抗法进行了强制取缔,维护了春茧收购秩序。

质量提升、蚕农增收、企业获利,“破茧”行动战果丰硕

[记者目击]: 6月11日上午九点许,特庸镇金山双惠蚕茧收购站,前来售茧的村民把两台磅秤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验质、司磅、开票,忙而不乱、秩序井然,蚕农们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笑容。在工作人员记录的一张收购清单上,我们注意到每公斤春茧售价超过了45元。

在结算窗口,数着现金的蚕农们更是脸上乐开了花。捧着厚厚的一沓钞票,村民韦桂宝无比激动:“我今年养了7张蚕种,卖了13600块钱,还能拿到现金。我感到十分满意,真的是太高兴了!”

在一旁忙碌的县农商行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王卫华告诉我们:“为了保证春茧的顺利收购,我行组织贷款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收购企业和经纪人。同时,为了服务于客商和企业对农户的资金结算渠道畅通,我行组织了8000万的资金,调集了十几个人,服务于主要网点,帮助一些收购企业进行资金结算和发款工作。”

“我们的半干茧烘烤已经出来,从检验情况来看,茧子都已经化蛹,可以达到我们做高等级生丝的质量要求了。”丝绸大型龙头企业丝绸之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少华介绍说,蚕茧质量攸关企业生存与发展,今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公司在特庸镇设立两个收购点,由于政府打击毛脚茧的力度大、措施实,收购质量十分乐观,为下一步集团进驻射阳,发展多元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新闻追踪]: 成熟蛹吐丝达1200米,而毛脚茧只能吐出700多米长的丝,并且质量堪忧。这样的情况下,茧最多只能当作B类茧,丝最高级别只能达到4A级(最高为6A级)。面对混乱的收购秩序,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不得不抢收蚕茧,即使是毛脚茧也照单全收,但收得越多、亏得越多,很多茧丝企业纷纷倒闭。

5月26日,浙江省丝绸协会、江苏省丝绸协会联合向两省的蚕茧收购单位和缫丝企业发起关于不收毛脚茧的倡议和呼吁:从今年春茧收购开始,严格按照国家《茧丝流通管理办法》《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不收毛脚茧,鼓励倡导蚕农交售化蛹茧。各地茧站要把好质量关,保护蚕农利益,维护收购秩序。呼吁政府监管部门:打击非法收购、扰乱收购秩序的不法茧贩,惩处收购毛脚茧等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茧的茧丝经营者。

全县各鲜茧收购企业认真研究茧丝产销形势及我县实际情况,加强与毗邻县(市、区)之间的衔接,按照有利于保护蚕农利益和保持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蚕茧收购价格。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保证条件的要求和规定,严格按照质量收购鲜茧,收购时坚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原则,合理拉开质量和价格档次。各收购企业提前筹措收购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严格按照规定等级收购,严禁出现“打白条”和恶意降价收购现象。特别是华宏丝绸、丝利得茧丝绸等本土企业,从大局出发,为稳定市场价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月9日晚,特庸镇党委政府约请华宏丝绸、丝利得茧丝绸、丝绸之路集团三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致商定蚕茧收购指导价格,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按照市场行情和其他县(市、区)出售情况,在商定我县春茧售价时,预估在每公斤38—40元。最终,凭借过硬的蚕茧质量,又有鲜茧收购企业的大力支持,每公斤春茧售价达到45元,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仅此一季,全县蚕农增收1.5亿元。

蚕茧质量是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支撑。优质蚕茧的收购行动,保护了蚕农的利益,提升了企业的纳税意识和品牌意识。作为本土企业的华宏丝绸公司董事长杨正荣看到今年收获的优质蚕茧,对企业的加快发展踌躇满志:“凭借着过硬的蚕茧质量,我们将瞄准国际高端市场,大力开发以茧丝绸为主要原料的各类服装、家纺和工艺品,提高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把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我县蚕茧质量美名远播,全国各地客商闻讯赶来。浙江丝绸之路集团派驻精兵强将来我县收购春茧,圆满完成今年的收购工作,获得100多吨优质蚕茧。该集团在内部刊物上以《毛脚茧之乡变成“优质茧”之乡,靠什么?》对我县的经验作了全面的介绍,在丝绸行业产生了强烈反响。春茧收购的有效行动引起了“全纺劳动模范”“中国茧丝绸终身成就奖”得主——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的极大关注。6月18日,凌兰芳亲临特庸镇考察,双方就我县蚕桑产业向深加工和更高层次发展进行深入的交流,对丝绸之路集团来我县投资兴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从原先的心有疑忌到看到射阳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花力气、动真格大力度整顿规范蚕茧市场,再到圆满完成今年的收购工作,我们打消了疑虑、坚定了信心,希望可以加快敲定相关事项,尽快到这里投资项目,共同将射阳打造成为全国优质茧丝基地。”

“破茧”行动带来三方共赢。蚕农笑了,增加了收入;企业乐了,获得了利润;政府重获发展信心,保住了蚕桑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射阳在科学发展蚕桑产业,提升蚕桑致富水平,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继续铿锵前行。

(2014年9月) 1J9veLxixiYjPH/Z0aGLOqdyGfXA6JoWTiYT1ZPVfLFygRKhIu3tLsVAmqtMJS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