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问题的由来:投资预期的自我实现特征与宏观经济学流派的基本分歧

市场调节是否会导致宏观经济自发趋向均衡是不同流派之间最基本的分歧。

1.分歧的根源

通常认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主流学派在信息完全和经济人理性假设的基础上,主张宏观均衡;马克思、卡莱茨基等经济学家则在信息不完全和经济人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强调宏观非均衡。而凯恩斯的经济学则存在诸多相互矛盾的不同解读——有的将其视为古典宏观经济学 的特殊情形,是一种依赖“黏性”假说的“非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并由此先后发展出正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分别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融合为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新古典综合(NNS);有的则将其理解为一种强调“动物精神”的宏观非均衡理论,与马克思、卡莱茨基等的主张多少有些相通

对此,笔者认为,在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主流学派,它们所持的宏观均衡观及其所使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不宜首先放在信息完全、经济人理性的这种非现实的、苛刻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解读和批评。因为,如果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强调的负反馈调节机制(Negative Feedback) 能够成立,那么,即使信息不完全、经济人有限理性,市场具有的自发纠错机制,也会使宏观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在理论抽象与近似的意义上,这与信息完全、经济人理性假设之下的结果并无本质差别。此时,信息完全、经济人理性假说,并不一定构成相关理论的必要立论前提和“世界观”,而仅仅只是一种推理过程中可以允许的简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工具性意义;相关数理分析过程,也并不代表经济人都有足够的信息与处理能力及其相应的具体决策与行动方式,而只是市场负反馈调节过程及其结果的数学抽象、描述,那种既缘于经济人微观行为之中、又独立于其外的市场集体力的理论体现

所以,不同流派关于市场自发调节将导致宏观经济趋于均衡、还是动态非均衡的基本分歧,更可能是在信息不完全、经济人有限理性这一共同、合理前提假设下,两种不同反馈观之间的区别。

2.真正的争议焦点

事实上,对于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的投资波动而言:

持宏观非均衡观的一方常常认为,为卖而买、因买而卖的投资本质决定了,由于经济人之间立体、交互式互动关系,投资波动将会导致“越卖越买-越买越卖”的循环。即,投资波动面临着正反馈调节机制。“投资不仅被引起,而且还引起别的……每一次投资的增加都……刺激投资的进一步增加”

而在持宏观均衡观的一方看来,如果社会投资数量和资本品价格上升,就直接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增加和相应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下降 ,必将导致投资增长被市场自发抑制。因此,无论缘于外部扰动、预期失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各种投资波动都将因负反馈调节机制而重新趋向均衡。

在这里,信息不完全、经济人有限理性是双方的共同立论前提。而争议的焦点也很明确——预期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数量、资本品价格在宏观上的相关性,决定着这两种反馈观、均衡观的是非对错:

如果宏观上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数量、资本品价格确实负相关,则扰动造成的社会投资数量增长与资本品价格的持续上升(或下降)过程必不可持续;此时,必然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相反,如果它们正相关,则乐观的投资收益预期所导致的社会投资数量与资本品价格提高,就会带来更高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从而支持、并进一步强化这种乐观预期本身,使之具有自我实现(Self realization,或Self-fulfillment)的特点——这就直接意味着正反馈机制和宏观经济动态非均衡,将明确、有力地否定负反馈机制及其基础之上的宏观均衡观。

就像持宏观均衡观的一方一样,人们通常认为,预期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数量、资本品价格负相关,已是毋庸置疑的常识。对此,在微观上,我们通常不持异议。但是,宏观上也同样如此吗?或者说,在边际收益递减等一般假设下,宏观上的投资预期确有自我实现的可能吗? EBwSjVsPUyWp3i4S10LFVdJXlMGXlAjJerpeN6tCa8AkYarEmd0TtlsvJkGlh8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