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国际物流系统模式

国际物流系统通过其所联系的各子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比如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商品检验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等。它们相互协作,以实现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达到的低国际物流费用和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最终达成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的目标。

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模式包括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以及将系统的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转换部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或一个系统循环周期结束时,有外界信息反馈回来,为原系统的完善提供改进信息,使下一次的系统运行有所改进,如此循环往复,使系统逐渐达到有序的良性循环。

一、国际物流系统输入部分

国际物流系统输入部分有:备货,货源落实;到证,接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到船,买方派来船舶;编制出口货物运输计划;其他物流信息。

二、国际物流系统输出部分

国际物流系统输出部分的内容有:商品实体从卖方经由运输过程送达买方手中;交齐各项出口单证;结算、收汇;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经济活动分析及理赔、索赔。

三、国际物流系统的转换部分

国际物流系统的转换部分包括:商品出口前的加工整理;包装、标签;储存;运输(国内、国际段);商品进港、装船;制单、交单;报关、报检;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介入。

除了上述三项主要功能外,还有许多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使系统运行偏离原计划内容。这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是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上的和政策法令、风俗习惯的制约,这是很难预计控制的,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很大。如果物流系统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能提出改进意见,变换策略,那么,这样的系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1956—1967年苏伊士运河封闭,直接影响国际货物的外运。这是事先不能预见的,是因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严重干扰的结果。当时日本的对外贸易商品运输正是因此而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将货物绕道好望角或巴拿马运河运往欧洲,则航线增长、时间过长、经济效益太差。为此,日本试行利用北美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运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大陆桥运输因此得名。这说明当时日本的国际物流系统设计,面对外部环境的干扰,采取了积极措施,使系统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4OD+TodtPJIv98GXb2VN88pZD0aqpIcGNb80LSYkxAlEa6mufRG9t2zDFzoZvL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