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际物流系统概述

一、系统与国际物流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一般需要具有三个特征,即整体性、由多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作为一个系统,国际物流系统同样符合系统的上述三个特征。因此,国际物流系统也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设计的由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或子系统)所构成的一定整体。

二、国际物流系统的特征

国际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物流系统共有的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整体目的性

物流系统要有一定的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要将商品按照用户的要求,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送到用户手中。

(二)跨度比较广

国际物流系统主要涉及不同地域的、国际企业的物流。

(三)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它衔接多个供方和需方,系统会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系统内的要素也同样经常发生变化,稳定性差,动态性强。

(四)是一个中间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同时,它又属于整个大社会的流通系统,受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

(五)有着较强的复杂性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各个不同要素构成的,是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结合体,这些导致了它的复杂性。

三、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由劳动者、资金和物三方面构成。

1.劳动者要素

它是现代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要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建立一个合理化的国际物流系统并使其有效运转的根本。

2.资金要素

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实现交换的国际物流过程,实际也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同时,国际物流服务本身也需要以货币为媒介,国际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投入的一大领域,离开资金这一要素,国际物流就不可能实现。

3.物的要素

物的要素首先包括国际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即各种实物。此外,国际物流的物的要素还包括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如各种物流设施、工具,各种消耗材料(燃烧、保护材料)等。

(二)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国际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这些基本功能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国际物流系统的总功能,由此,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总目的,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商品的包装、存储、运输、检验、外贸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其中,存储和运输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两大支柱。如果从国际物流活动的实际工作环节来考察,国际物流也主要由上述几项具体工作完成。这几项工作也相应地形成各自的子系统。

1.国际物流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时空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有时就用运输代表物流全体。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使商品在交易前提下,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在非贸易物流过程中,通过运输作业将物品由发货人转移到收货人。这种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复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内外运两段性和联合运输等特点。

所谓外贸运输的两段性,是指外贸运输的国内运输段(包括进口国、出口国)和国际运输段。

(1)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段。

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段,是指出口商品由生产地或供货地运送到出运港(站、机场)的国内运输,是国际物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离开国内运输,出口货源就无法从产地或供货地集运到港口、车站或机场,也就不会有国际运输段。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组织好运输工作。从摸清货源、产品包装、加工、短途集运、国外到证、船期安排和铁路运输配车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力求搞好车、船、货、港的有机衔接,确保出口货物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减少压港、压站等物流不畅的情况。国内运输的主要工作有发运前的准备工作、清车发运、装车和装车后的善后工作。

(2)国际货物运输段。

国际(国外)货物运输段是国内运输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是衔接出口国运输和进口国货物运输的桥梁与纽带,是国际物流畅通的重要环节。出口货物被集运到车站、机场,办完出口手续后直接装船发运,便开始国际段运输。有的则需暂进港口仓库储存一段时间,等待有效泊位,或有船后再出仓装船外运。国际段运输可以采用由出口国转运港直接到进口国目的港卸仓,也可以采用中转经过国际转运点,再运给用户。

(3)国际货物运输业发展的条件。

国际货物运输业的发展条件将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迅速发展。大宗货物散装化、条件货物集装箱化已成为运输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无不与运输业的技术革命相关联,如现代运输中,特别是联合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重要媒介——集装箱的发展与进步更令人震惊。这种大规模国际货运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与运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运输设施的现代化发展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是二者发展的前提。运输设施必须超前发展才能适应国际物流的发展。比如,港口建设方面,在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船等泊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泊位等船是运输业先导性的客观要求。一般认为港口泊位开工率达30%,码头经营者即可保本;开工率达50%可获厚利;开工率达70%,则会驱使他们建新码头。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的和领先地位,这与其国际物流运输业的现代化条件是分不开的。

跨国公司如果要想把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全世界,那就得依靠运输子系统。产品通过子系统就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从而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发生空间转移。国际运输主要涉及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货运保险等有关方面的具体内容。

目前在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经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是以下几种运输方式:

(1)公路运输。

该运输方式主要使用汽车在公路上进行货物的运输。公路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和水运、空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的长距离、大批量货运以及水运、空运、铁路优势难以发挥的短距离运输。

(2)铁路运输。

该运输方式主要使用铁路列车来运送货物。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在没有水运、空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的货物都是依靠铁路来进行运输的。

(3)水运。

该运输方式主要使用船舶来运送货物。水运主要承担大批量、长距离的货物运输。在内河及沿海地区,水运业常被用来进行国内外货物的分拨和疏散。

(4)航空运输。

该运输方式主要使用飞机来运送货物。目前,随着客户要求更高水准的服务以及国际运输量的不断增加,空运有潜力成为许多公司配送方案中的重要选择。

2.国际物流储存子系统

外贸商品的存储、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外贸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例如,外贸商品从生产商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出口港(站、机场),以备出口,有时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从装运港转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为了保持不断的商品往来,满足出口需要,必然要有一定量的周转储存。有些出口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内进行出口商品贸易前的整理、组装、再加工、再包装或换装等,形成一定的贸易前的准备储存。有时,由于某些出口商品在产销时间上的背离,如季节性生产但常年消费的商品和常年生产但季节性消费的商品,则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季节储备。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临时到货,货主一时又运不走,更严重的是进口商品到了港口或边境车站,但通知不到货主或无人认领,这种特殊的临时存放保管也是有的,即所谓的压港、压站现象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国际物流就被堵塞了,物流不畅了,给贸易双方或港方、船方等带来损失。因此,国际货物的库存量往往高于内贸企业的货物库存量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可见,国际物流运输克服了外贸商品使用价值在空间上的距离,创造物流空间效益,使商品实体位置由卖方转移到买方;而储存保管是克服外贸商品使用价值在时间上的差异,物流部门依靠储存保管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

外贸商品一般在生产厂家的仓库存放,或者在收购供应单位的仓库存放,必要时再运达港口仓库存放,在港口仓库存放的时间取决于港口装运与国际运输作业的有机衔接,也有在国际转运站点存放的。

从物流角度讲,希望外贸商品不要太长时间停留在仓库内,要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物资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贸易系统的良性循环。

3.国际物流包装子系统

由于国际物流运输距离长、运量大,运输过程中货物堆积存放、多次装卸,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大,因此在国际物流中,包装非常重要。集装箱的出现为国际物流活动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包装方式。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的“杜邦定律”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

商标就是商品的标志。商标一般都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并接受法律保护,以防假冒,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顾客买商品往往十分看重商标,因此,商标关系着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信誉和命运。国际进出口商品商标的设计要求有标识力;要求表现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的特色产品的优点,简洁明晰并易看、易念、易听、易写、易记;要求有持久性和不违背目标国际市场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出口商品商标翻译要求传神生动;商标不得与国旗、国徽、军旗、红十字会章相同;不得与宗教标记或政府机关、展览性质集会的标记相同或相近。

在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和具体作业过程中,应把包装、储存、搬运和运输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实现现代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的“包、储、运一体化”。即从商品一开始包装,就要考虑储存的方便、运输的快速,以加速物流,方便储运,减少物流费用等。

4.国际物流商品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商品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可概括为以下两种做法:

一是在出口国检验。可分为两种情况:在工厂检验,卖方只承担货物离厂前的责任,对运输中品质、数量变化的风险概不负责;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其品质和数量以当时的检验结果为准。买方对到货的品质与数量原则上一般不得提出异议。

二是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货物在装船前进行检验,以装运港双方约定的商检机构出具的证明作为议付货款的凭证,但货到目的港后,买方有复验权。如复验结果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提出索赔,但必须出具卖方同意的公证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

在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很多,包括卖方或制造厂商和买方或使用方的检验单位,有国家设立的商品检验机构以及民间设立的公证机构和行业协会附设的检验机构。在我国,统一管理和监督商品检验工作的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究竟选定哪个机构实施和提出检验证明,在买卖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加以规定。进出口商品经检验、鉴定后,应由检验机构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如经买卖双方同意,也可采用由出口商品的生产单位和进口商品的使用部门出具证明的办法。检验证书是证明卖方所交货物在品质、重量、包装、卫生条件等方面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的依据。如与合同规定不符,买卖双方可据此作为拒收、索赔和理赔的依据。

此外,商品检验证书也是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

商品检验可按生产国的标准进行检验,或按买卖双方协商同意的标准进行检验,或按国际标准或国际习惯进行检验。商品检验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感官鉴定法和理化鉴定法两种。理化鉴定法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更具有重要作用。理化鉴定法一般是采用各种化学试剂、仪器器械鉴定商品品质的方法,有化学鉴定法、光学仪器鉴定法、热学分析鉴定法、机械性能鉴定法等。

5.国际物流配送子系统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配送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

无论多么庞大、复杂的物流过程,最终与服务对象(或者称为物流服务需求者)“见面”的就是那么一小段配送。服务对象满意与否,也只是通过对这段配送的直观感受,即只有在他所希望的时间内,以他所希望的方式,配送到达他所需要的物品,他才会认同整个物流过程。所以可以说,配送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整个物流系统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最终完全依赖于其终端——配送功能的价值实现程度。

(2)配送的现代化趋势。

配送由一般送货形式发展而来,通过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商品的集中、储存、分拣和运送,因此,配送过程集中了多种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的配送系统,必须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手段,以良好的交通设施为基础,不断优化配送方式,而这又必然会推动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配送系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筑,如建立EDI系统,以快速、准确、高效地传递、加工和处理大量的配送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进货系统、辅助配送系统、辅助分拣系统、辅助调度系统、辅助选址系统等。另外,在配送系统中利用自动装卸机、自动分拣机、无人取货系统和搬运系统以及相应的条码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相配合,可以使配送中心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6.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及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主要包括出口单位的作业过程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应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

(三)国际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行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立国际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这些要素就更加必不可少。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体制、制度

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方式。

2.法律、规章

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行,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的系统相协调,另一方面则是给予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都要靠法律、规章来维系。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贸易、物流方面的安排、法规、公约、协定、协议等也是国际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

3.行政、命令

国际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国际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的军事、经济命脉,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国际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

4.标准化系统

标准化系统是保证国际物流各环节协调运行、保证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四)国际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的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行具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现国际物流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物质基础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流设施

它是组织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国际物流线路,建筑物,公路,铁路,口岸(如机场、港口、车站、通道)等。

2.物流设备

它是保证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物流工具

它是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修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4.信息技术及网络

它是掌握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的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5.组织及管理

它是国际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联结、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其他各要素以保障国际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等作用。 flVpIL6gTzqQPCLzc6BrGQG98KmpgugN/uC4RwGLQjMtFhxLpUZm8Uc623oPIW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