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谈英美文学之教学创新

黄子君

摘 要: 学习语言,必须要对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做深入的了解,而最能代表文化的形式,就是文学。因此,学习英语,必须加强对英美文学的学习,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来深入了解英美文化的特征,从而深入把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特质,进而提升准确和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开展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目的在于切实提升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美文学;文化建设;教学创新;教育

1 引 言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基因特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识,而文学是语言文字借以传播的最好形式,往往显露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烙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其本质就是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学习英语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因此,探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就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构想,文化强国的首要意义在于构建一个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外向型的、开放与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是构建这种先进的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的模式和途径多种多样,研究外国的文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外国的文学是外国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外国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研究外国文学,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形成对我们文化建设的启迪作用,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推动我们更好地做好文学创作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只有建立在对一种语言沿革和现实意义充分了解的背景上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能有助于学习者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2 英美文学教学的创新

2.1 文学在英语课堂上的授课弊端

当前流行的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基本上是文学史加上文学作品节选的解读,文学史的学习,主要是知识点的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划出来,让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单调、枯燥。此外,传统教材还会收录一些文学作品,但这些文学作品大多是以片段的形式存在的,好比当年的红宝书搞毛主席语录节选一样,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基本都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老师对这些节选材料的讲解,也一如中学的授课,只注重于句式单词的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几个弊端:第一将英美文学这门课程完全等同于侧重于字词句学习的基本课程,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门文学课来对待;第二,这种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教授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方式方法、基本原理,其教学目的,依然停留于应付考试人人过关;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基本是教师唱独角戏,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遑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经历过英美文学学习的学生,基本就是浮光掠影的学习,根本谈不上对英美文学的研究,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已经丧失了学习的根本意义,仅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其效果可想而知。

2.2 课堂注入文学教学的创新

文学的演变点滴离不了国家的兴衰发展。作为文学历史上的重要部分,学习英美文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了解当下时期各种因素对于文学造成的重大影响。历史越悠久,文学的成就更是浓墨重彩,精彩纷呈。英国文学经历了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这些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是和该阶段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和密切对应的。相对于英国文学而言,美国文学的历史就短暂得多,这是由于美国建国历史短的原因所造成的。由于美国本身是脱胎于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其文学最早也无可避免地以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的形式而存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尤其是经历过南北战争后,美国文学日趋成熟,一大批立足于美国本土的优秀文学作品涌现,其本土特征明显、风格迥异于传统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也由此逐渐从英国文学分支的状态下剥离出来,真正成为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

文学是对生活体验的反应,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意识,隐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隐含着作者的价值取向。英美文学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每一件英美文学作品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创作者对生活对人生认知的形成过程。因此,研讨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实质上就是研究英美文学作品所隐含的对生活和人生的认知。文学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过程,因此,任何一种文学,都具有其内在的艺术价值,英美文学同样概莫能外。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记录,体现的是创作者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观;了解西方文化,英美两国的文学就是反映社会最好的侧影。

3 英美文学教学创新的可行措施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提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动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地发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同样离不开创新。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从而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显著提高效果,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促进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材编写,虽然入选的都是英美文学中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毕竟只是片段式的摘编,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旦被割裂了,便难以真正体会到其艺术魅力、思想内涵,只有认真阅读过莎士比亚的一部完整的剧本,才可能对莎翁的创作特色与风格有所了解,也才能说自己真正读过莎士比亚,才具备和别人讨论莎士比亚的基本的资格,也才能使自己写出的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文章能真正具有一定的见解。因此,鼓励学生课余欣赏优秀的原著译本,熏陶英美文学散发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功底,才是真正的有所学。

英美文学课程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其投射出的是深厚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才会着眼于从文学课的角度把这门课程教得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基本文学分析方法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细节、文章主旨、文章意境等几个方面对文章展开分析与鉴赏,这是属于教会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主要是指导学生从词、句的特点,修辞、情感、语体等角度以及语言的风格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则主要是就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写作思路展开剖析,认真体会作品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作者在修辞的运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的独具匠心;而在指导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刻画的形象的分析方面,主要要抓住形象的特点和品质,以及作品所刻画的形象揭示的社会或者时代意义;至于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与鉴赏,则是要重点关注作者的段落安排的独特性、表达主题是如何铺陈开的;一件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充分重视对意境的营造的,意境通过形象表达或者诱发,是一种虚的东西,需要阅读者去体会和感受,它所表达的是文学作品的境界和情调,是文学作品给读者展开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意境的体会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入文学作品中,真正去把握文学作品的精髓。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作品主旨的分析与把握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标题、段落的感情层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倾向等方面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细节的分析与把握,因为细节往往是表现作品形象的点睛所在。

除了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批判理念的建立;任何的文学作品都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因此阅读任何的文学作品,都必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芜存菁、辨清良莠、吸取精华;批判不是挑刺,而是文学鉴赏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更好地形成属于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自我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光有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创新,必须成为贯穿一个大学英语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主题,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能切实推动英语教育、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教学模式。如何借助新媒体等途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和课后自主学习,是每位新时代老师必须不断钻研的课题。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持续时间长,授课频度高,学生覆盖面广。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在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融入英美文化,有助学生思辨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新媒体环境下研究文学教育工作成为一种必然。通过语言的载体,在英语课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2]罗勃特·W.布莱尔.外语教学新方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87.

[3]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5).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王亦兵.高师英语教育未来发展若干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7]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黄子君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讲 师) yqJOmXEC7dfuh0pILlOVkX3odSkZrqPrWR7TyGAgK/sh+3wt4k9sB22x2tFgSi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