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观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每个时代的音乐成就都与这一时期人们对自身与世界的认识发展紧密相联。乐器是人创造的,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体现:当人们感受到以嗓音(自身的“乐器”)已无法尽情表达喜怒哀乐时,发明了乐器。乐器的产生需要物质基础,而其在体现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同时,总是与其创作和演奏的发展相辅相成。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促进了作曲和演奏艺术的发展;创作和演奏又对乐器制造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螺旋式上升。由此可见,是人赋予了乐器鲜活的灵性,人类的创造性高度展现在器乐艺术中,使之成为人类的智慧结晶,其发展进程更为集中地展示出人类文化之旅,蕴含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器乐艺术是体现人类“本质力量”(艺术与技术高度契合)的重要形式之一。
钢琴是键盘乐器大家族中的一员,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近代),至今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人类有史记载的键盘乐器则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已经走过千百年的发展历程,键盘乐器是人类手工业技术以及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然而在中国的钢琴艺术史著述中,有重作品而轻演奏与教学的倾向。目前中文出版物中的相关文献,尚未见到有将钢琴制作、演奏与教学融为一体的完整梳理,致使诸多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和乐器制作大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本书编者认为,对于器乐演奏艺术这种技艺性很强的音乐门类来说,其历史是由创作、演奏和教学三大体系共同发展而成,仅关注作曲家(作品创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演奏艺术流派”“师承”“演奏方法演进”等内容纳入其中。一个器乐演奏艺术流派(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有几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首先,是专注于这一器乐创作的作曲家群体,并且创作出一批有特色的作品;其次,有一批具有高超技巧的演奏家群体,能够将作曲家创作的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仅此还不够,还必须有一批立志于将这种风格、技巧继承下来、传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教育家群体。因此,钢琴艺术的发展历史,是由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共同构筑的!缺一都无法显示其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特别是对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钢琴艺术史课”的主要受业者——也是即将从事演奏、教学活动的学子来说,他们更关注对其以后“事业”密切相关的上述内容。即便在西方学术领域,将创作—演奏—教学融为一体的钢琴艺术发展史也尚未曾见到。然而可喜的是,随着西方音乐史学者研究视野的拓展,众多欧洲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已经进入他们的视野,只是由于不同语言文字等因素的局限,国人尚未关注到而已。令人庆幸的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现今,我们已经有可能居于“陋室”眼观全球。基于此,本丛书编著者通过努力收集了大量资料,将欧洲钢琴(包括键盘乐器)的制作、钢琴音乐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均纳入视野,力求将目前国外学者已有成果尽量全面地介绍给中国读者。
对历史的“解读”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这已成为中国学界的普遍共识。暂且不论对“史实”本身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更重要的是,何谓对历史有意义的“解读”?单纯复述“历史事实”或“事件”吗?大多中国学人认为:非也!“解读”一定寄托了解读者对历史的一些“理解”,更何况还包括其对现实以致未来的期盼(“鉴往知来”)。中国当代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在谈到对海德格尔“有限存在”理论的认知时,曾结合“解构学”进一步阐发道:
“历史”不是“写”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历史”已不再像海德格尔理解的那样,仅仅是限于“诗”,而进而为广义的、实践性的“文”,是“写”出来的“文学”……反过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诗”,则同样是实际的历史的一个部分……于是我们可以说,“思”“史”“诗”相统一,即“思”和“诗”都统一于“史”……在“记忆”中“理解”,在“历史”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兴”“观”“怨”“群”都离不开“历史”。
由此可见,对历史意义的判断并非“史实”本身,而是历史学家的“解读”;是他们“去伪存真”的“见地”,重新让读者看到了“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于是在本丛书的编写中,编著者从键盘乐器的源起入手,跨越了从公元前三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漫长里程,追溯了钢琴艺术诞生前的西方键盘艺术发展历程,全面梳理了从键盘到钢琴的艺术发展路径。本书将钢琴诞生以来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演奏与教学发展编织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进行考辨,这成为本系列丛书的一大“亮点”。同时,本项目编著者立足于中国学人独特的视角,将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尽可能地纳入视野,对钢琴艺术的源流及文化内涵进行了考辨,力求全面反映钢琴艺术的发展进程。丛书共四册,分别为:
第一册:《欧美钢琴艺术概览》,从中国学人的视角回溯西方钢琴乐器的起源,追寻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完整梳理欧美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册:《古键盘艺术源与流》,从西方键盘乐器的起缘入手,全面梳理了管风琴和古钢琴的发展历程。
第三册:《西方钢琴教学实践与理念的嬗变》,关注钢琴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着重整理与归纳钢琴教学理念的嬗变轨迹。
第四册:《西方钢琴演奏艺术》,重点梳理三百年钢琴演奏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不同时期钢琴演奏观念的发展。
本项目跨越了从公元前三世纪到“钢琴艺术300年”的完整(创作、演奏、教学)艺术路径,容纳了数百位外国音乐家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学人对钢琴艺术发展的理论阐释。相信这套丛书对于意欲以钢琴音乐演绎和教学为“业”的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他们熟悉钢琴演奏技法的演变过程,是更好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进行准确演绎的一把“钥匙”。同时,对仅仅喜爱音乐艺术的普通读者,包括成千上万的“琴童”家长来说,有益于他们了解钢琴这种乐器不断革新和演进的过程,是了解钢琴艺术发展脉络、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一部指南。
冯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