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在关注城市治理演化的基础上,通过居委会组织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分析,探究城市社会的善治理论与路径。因此,聚焦于三个问题:国家权力是如何嵌入城市基层社会的?城市基层治理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在对基层治理的演进分析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探究如何构建有效、民主的治理机制,从而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城市化是其重要特征,这表现在城市的地域、数量、规模、人口的有效增长。2011年城市人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达到69079万,城市化率为51.27%,这表明中国正快速地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的城市国家(urban state)转型。这一重大变革,打破了中国自秦以来2500年的发展模式,并正在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本书以当代中国的城市治理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实证分析中国城市治理的变迁与逻辑,以历时性的纵向视角,分析当代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变革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共时性的横向视角探究中国城市治理的主要特点,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解读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之深刻莫过于1949年以来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嵌入与改造。从长时段看,它是应对晚清以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权分崩离析,社会危机持续加深的产物。此举改变了自秦汉以来国家行政权力达至郡县的制度结构,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具有的强大社会动员与组织能力。1949年之后以现代化为战略的国家制度建设(state-making institution)正是在这一逻辑背景下展开的,体现了国家逻辑的形塑(crafting)。1992年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企业改制与单位制解体,通过合约清晰界定市民房屋产权的改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由此凸显了市场逻辑的兴起。国家逻辑有助于将国家的政策意志贯彻执行,亦会滞缓基层社会自主治理与提供服务的活力与创造性;市场逻辑发挥了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但是各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亦会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小化;市场的反向运动则在于国家对社会的尊重与保护。本书以“治理结构”为研究视角(approaches),探究城市基层社会的演进逻辑与善治的路径选择,人们经由理性、思考、选择与合作构建美好的城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