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悬浮与嵌入: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型构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克罗齐

路径依赖意味着历史是重要的

不去追溯制度的渐进性演化过程

我们就无法理解今日的选择。

——(美)道格拉斯·C.诺思

我国古代政治家和学者较为重视基层社会建设,将其作为治国理政、巩固统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起点。春秋时期思想家李耳提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强调了基层社会在国家治理中的本源性、基础性以及防微杜渐的治理思想。管仲指出:择其贤民,使为里居。老子认为战国时代韩非主张:将军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部。西魏《六条诏书》认为:夫正长者,治民之基。唐朝柳宗元说过,天下之治,始于里胥。这些立论,说明了传统社会对基层治理的重视。西周时期,城市居住区称为“闾里”,汉代长安城的闾里是“门巷修直”的住宅院落,北魏洛阳城内有320个里,周以围墙。唐代长安建造了109个坊里,实行严格管理的封闭的坊里制,坊有正方形或者矩形,面积约为30至80公顷,既有封闭的坊墙,也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坊里皆呈对称分布,其划分由干道网设置,城市的道路、坊里与建筑构建了城市布局与统治的一体性。 在城市基层社会存在着宗祠、会馆、善堂、义学等自治性的组织。 WRr35p9FoGWtbMWwa6p0J4/i7IxM94rH4UkuXjJ/pIUUdWjz6IHxoznwSgnqhq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