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物流技术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高层自动化立体仓库、高速分拣机、自动导引搬运车(AGV)、链式输送机等,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仓储设备和装卸搬运设备来看,最初,货物的输送、装卸、管理、控制等主要靠人工实现,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开始运用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起重机等来移动和搬运物料和货物,采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式货架储存物料,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的运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装卸搬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人们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搬运车、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装卸搬运的自动化程度。如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导引搬运车是由美国的Barrett电子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它是一种牵引式小车系统,可十分方便地与其他物流系统自动连接,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954年,英国研制了电磁感应导向的自动导引搬运系统,并迅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1960年,欧洲就安装了各种形式、不同水平的自动导引搬运系统220套,使用了自动导引搬运车1300多台。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动导引搬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自动导引搬运系统进入到柔性加工系统,成为生产工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自动导引搬运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旋转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机和其他设备都初步实现了自动控制,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物流系统中,物流效率大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装卸搬运技术设备又上了一个台阶,大型起重机、自动运输机、自动分拣设备、自动上下料机械及智能型装卸堆垛机器人等快速、高效、自动化的物流机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装卸搬运设备的协调性,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自动导引搬运系统变化更大,它采用了先进的驱动技术,新型导向技术和控制系统,线路网络布置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作业。据粗略统计,目前全世界自动导引搬运系统的保有量为15000套以上,拥有10万台左右的自动导引搬运车。起重机械大型化发展势头强劲,当前,世界上浮游起重机最大起重量已达12000吨,最大的履带起重机起重量为4000吨,最大的桥式起重机起重量20160吨。
从运输设备来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合理运用运输设备。汽车、铁路货车、船舶、航空运输设备、管道运输设备等广泛地应用于货物运输中。从客货混载到客货分载,出现了专门运输某一类货物的运输设备,例如集装箱船、集装箱拖车、集装箱挂车、冷藏车、液化气船、散货船等。为了满足运输需要,提高物流规模效用,一些大型运输设备不断出现,目前最大的油轮载重量达到56.3万吨,矿石船达到30万吨左右,集装箱船为6970TEU(标准箱)。1989年,南非在860km长的赛申—萨尔达尼亚线上,开行了一列装载71600吨矿石的列车,摘取了列车重载运输世界之冠。载重量超过50吨的载货汽车已被VOLVO公司研制出来了。管道运输的大型化体现在大口径管道建设。这些运输方式的大型化基本满足了基础性物流需求量大、连续、平稳的特点。俄罗斯研制的KP 860“祖国之翼”货机最大可载300吨,一次可装载30个40ft(英尺,1英尺=0.3048米)(12.2m)的标准集装箱,比现在的货机运输能力(包括载重量和载箱量)高出50%~100%。初步测算表明,其货运成本与火车相差无几。一个由10~15架KP 860组成的机队,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日本和西欧之间每年22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运输量。俄罗斯还打算用此飞机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其成本低于管道运输。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及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配送间隔越来越短,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要求运输设备必须高速化,为此,高速化运输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现代化物流发展比较早的国家,十分重视物流机械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拥有较为完善的运输体系和先进的物流机械设备。许多公司都设立了专门机构从事物流技术的研究,致力于改善物流现代化技术设备。大部分公司在货物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都广泛采用了先进自动化物流设备,实现了仓储自动化。仓储普遍采用了高层货架及与之相适应的自动搬运工具、自控装卸机械,如APA汽车运输公司仓库建立了库内轨道货车流水线;WW格兰杰公司建立了自动分货拣货机械设备系统和自动存货取货机械设备系统等。港口码头的货物装卸,普遍实现了集装箱标准化,大大地缩短了装卸时间,提高了装卸效率。
日本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物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物流设备,并非常重视仓储的建设,基本上实现了仓储现代化。日本物流中心一般都使用大型自动化立体货架仓库,装货、卸货都采用巷道堆垛机,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出入库速度很快。移动式货架仓库也被广泛使用,货架共六排,每排两行货架,货架可以平行移动,开出巷道,由叉车装卸,十分便捷。日本装卸货物,多数使用叉车,并用链条运输机传送。在装卸作业比较频繁的货场、码头等,普遍采用门式起重机、双层叉车等大型设备联合作业,效率很高。现代化的物流技术设备,保证了日本物流效率的不断提高。
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非常重视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立体仓库、配送中心、港口码头等都配备了现代化机械设备,如分拣机械系统、装卸搬运机械系统的叉车、起重机、自动导引搬运车、机器人等,实现了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
物流技术设备的引入,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使货物流动更快捷、更方便、更经济、更高效、更安全,从而更好地保证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物流机械的发展速度高于机械工业的平均水平。和一般机械设备相比,物流机械的市场近年来相对比较繁荣,因此物流机械产品从质量和品种上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高技术新产品的制造能力在不断提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系统不断涌现,我国已具备开发研制大型装卸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能力。总体而言,我国物流设备的发展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很快,受到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在这种背景下,物流设备的总体数量迅速增加,如运输设备、仓储设备、配送设备、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如叉车、起重机等)、物流信息设备等。截至2016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4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8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0876万辆。
以往我们的物流设备基本上是以手工或半机械化为主,工作效率较低。近年来,物流设备在其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已实现了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正在做智能控制和模糊控制的研究工作。
以前,经常有物流设备需求,但很难找到相应生产企业,或有物流设备生产却因销售系统不完善、需求不足,导致物流设备生产无法持续完成等。目前,物流设备的生产、销售、消费的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国内拥有一批物流设备的专业生产厂家、物流设备销售的专业公司和一批物流设备的消费群体,使得物流设备能够在生产、销售、消费的系统中逐步得到改进和发展。
目前,无论是在生产企业的生产、仓储,流通过程的运输、配送,还是物流中心的包装加工、搬运装卸,物流设备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随着物流各环节分工的不断细化,随着满足客户需要为宗旨的物流服务需求增加,新型的物流设备和新技术物流设备不断涌现。这些设备多是专门为某一物流环节的物流作业,某一专门商品、某一专门客户提供的设备,其专业化程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