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江苏省20~69岁居民血压状况及其对体质的影响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文明病”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其中最常见的流行疾病。它不仅发生率高,且常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方面的并发症,也是影响人的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在成年人和老年人中引入血压检测,本节旨在利用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揭示我省20~69岁人群血压状况的分布规律,并通过血压偏高人群和血压正常人群之间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初步探讨血压偏高对体质状况的负面影响。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13个省辖市整群随机抽样的江苏省20~69岁普通居民26 617人:其中男性13 335人,女性13 282人;农村9 470人,城市17 147人。每5岁划分为1个年龄段。

(二)研究方法

1.体质测试法

抽样和组织原则、测试器材的选配和测试方法均依据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制定的原则确定。

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均值比较进行组间T检验或F检验,对百分率统计进行卡方检验。

3.血压类型的分组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将不同血压人群分为三大类:低血压者,血压正常者(又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3类,这儿我们将其合并归入正常血压类),高血压者(又分为3级,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我们将中度和重度合并,只分为轻度和中重度高血压)。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和舒张压<60 mmHg

正常血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且60 mmHg≤舒张压<90 mmHg

轻度高血压:140 mmHg≤收缩压<160 mmHg或/且90 mmHg≤舒张压<100 mmHg

中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或/且舒张压≥100 mmHg

需要说明的是,大样本体质监测中的一次性血压测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测者的血压状况,但并不等同于医学上的临床诊断。本节为了便于评价,只是借用WHO的分类标准作为参考,因此下文在描述符合WHO高血压标准的人群时,我们将用“血压偏高”来界定。

二、研究结果

(一)江苏省2000年体质监测中的血压分布规律

1.总体分布情况

如表2-3所示,江苏省成年和老年人血压偏高总检出率为 20.1%,其中 2.6%为中重度,17.5%为轻度。男性血压偏高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女性,中重度和轻度分别比女性高出0.6和6.6个百分点。由于符合WHO低血压诊断标准的人群男女合计只占总人数的0.3%,再考虑到监测中的一些测量因素,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分没有单独的统计价值,可以忽略不计,下面分析只涉及血压偏高和血压正常者之间的分析比较。

表2-3 江苏省成年和老年人血压分布状况

卡方检验: P <0.001。

2.血压分布的年龄和职业特征

为了表述的简洁性,我们在这里将“中重度”和“轻度”两者合并为“血压偏高”。图2-1显示,江苏省成年和老年人血压偏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图中年龄20代表20~24岁,25代表25~29岁,依此类推)。男性由20~24岁时的8.8%逐年递增至65~69岁时的48.5%,平均每个年龄段检出率增长4.4个百分点。女性由20~24岁的1.6%上升至65~69岁47.9%,平均每个年龄段递增5.1个百分点。男女性在35岁之后检出率增幅都显著提高。男性各年龄段检出率都高于女性,但女性各年龄段的平均增幅要大于男性,以至于到老年阶段发生率已和男性接近。

图2-1 江苏省成年和老年人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年龄特征

表2-4显示,江苏省男性成年人和老年人中,单位负责人的血压偏高检出率最高,达28.9%;其次农业劳动者、生产工人和运输工人也有较高的检出率,均超过了24%。女性检出率较高的三个人群依次为其他、农业劳动者和运输工人,均在18%以上。

表2-4 江苏省成年人和老年人血压偏高检出率的职业差异(%)

χ 2 检验: P <0.001。

(二)血压偏高对江苏省成年和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

1.血压偏高对体质总体状况的影响

对研究对象体质总体状况的评价,依据国家体育总局新近制定的国民体质测定单项评分标准及相应的总评分级标准,由此得出不同血压水平人群间达标率情况的比较。(表2-5)

表2-5 不同血压水平人群间达标率的比较(%)

卡方检验,男: P <0.001;女: P <0.001。

如表2-5所示,无论男女,体质总评达优秀和良好的比率均呈血压正常组>轻度偏高组>中重度偏高组的态势,而不合格率则呈相反态势。男子优良率(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中,重度偏高组和轻度偏高组分别比正常组低22.7和6.7个百分点,女子分别比正常组低18.1和6.2个百分点。可见血压偏高对受测者的体质总体状况有着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

2.血压偏高对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

表2-6 男性不同血压类型人群主要身体形态指标均值比较

三种不同血压类型两两比较结果:除体重“中重度血压偏高”和“轻度血压偏高”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指标不同血压类型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

表2-7 女性不同血压类型人群主要身体形态指标均值比较

三种不同血压类型两两比较结果:除体重“中重度血压偏高”和“轻度血压偏高”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指标不同血压类型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

表2-6和表2-7列出了除身高和皮褶厚度之外的主要身体形态指标三种不同血压类型之间的差异,而且这类指标均为能反映身体充实度、围度和体成分的指标。除男女体重“中重度血压偏高”和“轻度血压偏高”之间无显著差异外(但均大于血压正常组),男女其他各指标均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正常组”,且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从F值来看,男女均是腰围、胸围和BMI指数的F值最大,亦即这三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最大,亦反映围度和身体成分的指标受血压的影响最为明显。这表明血压偏高的人群体型横向发展,有明显趋于肥胖的态势。

3.高血压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表2-8 男性不同类型血压人群身体机能指标均值比较

注:台阶指数为20~59岁人群所测项目。

三种不同类型血压之间两两比较,除脉搏“中重度血压偏高”和“轻度血压偏高”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指标不同血压类型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

表2-9 女性不同类型血压人群身体机能指标均值比较

(续表)

注:台阶指数为20~59岁人群所测项目。

三种不同类型血压之间两两比较,除脉搏和台阶指数“中重度血压偏高”和“轻度血压偏高”以及“中重度血压偏高”和“血压正常”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指标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

如表2-8和表2-9所示,除男女脉搏和女子台阶指数“中重度组”和“轻度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目均为“中重度组”>“轻度组”>“正常组”。随着血压的增高,肺活量和以身高与体重校正过的肺活量指标均明显减弱,血压偏高人群的台阶指数也较明显弱于血压正常人群,而每分钟脉搏数血压偏高人群则要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脉压差的F值表明不同血压类型组的脉压差比较组间差异最大,且血压偏高程度越高,脉压差越大,中重度组的脉压差超过了医学界规定的20~60 mmHg的正常脉压标准。医学统计表明,对血压偏高人群来说,最常见的脉压增大是收缩压过高,而脉压差过高将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这两组数据显示,血压过高对肺通气能力、心功能以及心脏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都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

4.高血压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表2-10 男性不同类型血压人群身体素质指标均值比较

注:背力、纵跳、往返跑和俯卧撑为20~39岁人群所测项目。

三种不同类型血压之间两两比较结果:纵跳和俯卧撑,除“中重度”和“轻度”之间外,其余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背力,除“轻度”和“正常”之间外,其余两两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他各项目三种血压类型间均有显著差异。

表2-11 女性不同类型血压人群身体素质指标均值比较

(续表)

注:背力、纵跳、往返跑和俯卧撑为20~39岁人群所测项目。

三种不同类型血压之间两两比较结果:坐位体前屈,“中重度”和“轻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背力、纵跳、往返跑和仰卧起坐,“中重度”和“轻度”及“中重度”和“正常”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

从表2-10和表2-11可以看出,不同血压类型之间身体素质差异要小于形态和机能之间的差异,其中,所有素质指标中,背力、纵跳、往返跑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项目不同血压水平之间差异又更小些。但除背力之外,血压正常组的素质能力总体看高于血压偏高组,从F值的大小来看,尤以闭眼单足站、选择反应时和坐位体前屈组间差异最大,可见,血压偏高对人的平衡能力、动作反应能力和身体柔韧性的影响尤为严重,其他项目血压正常者总体看也占有优势。背力是个例外,血压偏高者要优于血压正常者,这可能同血压偏高者大都较胖,而身体充实度较高者,大肌群力量通常较大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江苏省成年人和老年人血压偏高检出率达20.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轻度血压偏高率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

第二,江苏省血压偏高检出率与年龄的大小有着很大的正相关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男女,高血压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中年之后增幅更大。众所周知,步入中年之后,人体生理机能由旺盛期开始步入衰老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包括心血管输血功能下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和皮下脂肪都会逐渐增多,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中老年阶段是高血压的高发期,尤其应该加强防范和治疗意识,特别是要通过加强锻炼和调整饮食的途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从职业差异来看,男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高血压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职业人群,这可能同他们的职业压力、社交特点和饮食习惯等有关。另外,男女性农业劳动者和运输工人也有较高的检出率,且都高于专业技术人员,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卫生保障条件尚有待改善,同时他们的健身意识也有待加强。

第三,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压偏高者体型明显趋于肥胖,且在各项形态指标中,腰围、胸围和BMI指数的组间差异最大,表明同单一体重指标相比,围度指标(尤其是上半身围度)和能反映体成分状态的BMI更能体现血压偏高者的形态特征,这些都提示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潜在因素之一。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对我国十地区人群的调查显示,血压水平与BMI密切相关。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则提出,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现患率均随BMI或腰围的增高而上升。肥胖者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血管壁上也容易发生脂类物质的沉积,从而加速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外周阻力增加。同时肥胖者本身耗氧量大,增加了心脏负担,使心血输出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所以,从防治高血压的角度看,必须提倡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防止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机体的消耗能量。

第四,血压偏高者除体型趋于肥胖外,体质总体达标率明显偏低,绝大多数机能和素质指标都明显不如血压正常者,其中机能指标的差异较大。可见高血压对人体的体质状况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因此应在居民中普遍加强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增强对高血压病早期检查和诊断的意识。 khlFiwyJ7Pq5MOgBAza6G7C7L+brIFgvTZBnk0VhMPr1VEncMPvznoWFCgSw7D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