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江苏省幼儿体质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

同体质的基本定义一样,幼儿体质也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幼儿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为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其体质强弱的现实性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生存环境,如营养、卫生(包含心理卫生)和运动等是决定体质强弱的基本因素,因此,影响幼儿体质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幼儿体质监测除体质测试外,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更为丰富的影响因素信息,这些信息融入体质指标数据库中,为研究者提供了可以与被调查者体质状况直接对应的第一手素材。本节旨在通过统计学手段在江苏幼儿体质和这些信息之间建立科学联系,力图更直接、更系统地反映诸多因素对我省幼儿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整群抽样原则,从江苏省13个直辖市的城区幼儿园和农村自然村的3~6岁幼儿中获取8 628例有效样本,其中男幼儿4 318人,女幼儿4 310人。

(二)研究方法

二项逻辑回归法(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1.分析指标

因变量:体质等级。为符合二项逻辑回归要求,将原来的四分类变量(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转化为二分变量,即不合格和达标(由合格以上三等级合并)。

自变量:调查问卷涉及的被调查者的主要信息。包括以下几项。

性别:①男,②女

城乡种类:①农村,②城镇

出生身高:原为连续变量,现转化为有序分类变量。分类原则:①小于平均体重-0.5 SD,②平均体重-0.5 SD至平均体重+0.5 SD,③大于平均体重+0.5 SD

出生体重:原为连续变量,现转化为有序分类变量。①低体重(小于2.5千克),②正常体重(2.5千克~4.0千克),③高体重(大于4.0千克)

出生时胎龄(以下简称胎龄):①早产,②足月产,③过期产

在家的看护人(以下简称看护人):①父母,②老人,③保姆,④其他

喂养方式:①母乳喂养,②人工喂养,③混合喂养

近一年来感冒、发烧的次数(以下简称感冒次数):①无,② 1~2次,③ 3~5次

上幼儿园情况:①未上,②半日,③全日,④寄宿

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像和玩电脑游戏的累计时间(以下简称室内娱乐):① 30分钟以下,② 30分钟~1小时,③ 1~2小时,④ 2~3小时,⑤ 3小时及以上

平均每天户外运动累计时间(以下简称户外活动):① 30 分钟以下,② 30 分钟~1 小时,③ 1~2小时,④ 2小时及以上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以下简称睡眠时间):① 8小时以下,② 8~10小时,③ 10小时以上

父亲身高和父亲体重:原为两个连续变量,现根据中国肥胖问题研究组制定的依据BMI判定胖瘦的中国人的标准,产生一个派生分类变量父亲胖瘦状况:①较瘦,②正常,③超重,④肥胖

母亲身高和母亲体重:同上

父亲受教育程度(以下简称父亲学历):原为从“未上过学”到“大专及以上”六分类变量,现为分类样本平衡考虑,将前三类合并,变为四分类变量: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或中专,④大专及以上

母亲受教育程度(以下简称母亲学历):同上

父亲职业:按照我国职业分类标准,共分为8类。

母亲职业:同上

父亲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以下简称父亲锻炼次数):①不锻炼,② 1次以下,③ 1~2次,④ 3~4次,⑤ 5次以上

母亲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以下简称母亲锻炼次数):同上

至于另外两个自变量“兴趣特长”和“喜欢的运动项目”,由于不是单选题,不便于精确统计,此处不纳入分析。

2.分析层次

第一步,分别对各自变量因素下的分类等级的达标状况进行χ 2 检验,检验其显著性效果。第二步,选用χ 2 检验 P 值小于0.05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运用向后逐步剔除方法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将变量剔除出模型的依据是条件参数估计似然比统计量的概率值≥0.10。

3.统计工具

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包

二、研究结果

(一)χ 2 检验

对各自变量卡方检验的相关统计数据见表2-1。

表2-1 达标状况对应各分类自变量的χ 2 检验

续表2-1 达标状况对应各分类自变量的χ 2 检验

续表2-1 达标状况对应各分类自变量的χ 2 检验

*: P <0.05。

如表所示,性别、出生体重、胎龄、看护人、喂养方式、感冒次数、睡眠时间、父母亲胖瘦状况、父母亲学历、父母亲职业诸因素 χ 2 检验的 p 值>0.05,可以认为这些因素对幼儿体质总体状况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这些因素对某些专项体质指标仍然可能存在影响)。其他指标的影响作用按χ 2 值大小和显著性程度排序依次为:上幼儿园情况、户外运动、室内娱乐、父亲锻炼次数、城乡种类、母亲锻炼次数、出生身高。

(二)多元逻辑回归

将上述单因素卡方检验 P 值<0.05的各变量纳入多元逻辑回归过程,采用向后逐步回归的选择方法,回归过程中变量进入或剔除出方程的依据是条件参数估计似然比统计量的概率值分别为0.05和0.10。将上幼儿园情况、户外运动、室内娱乐、父亲锻炼次数、城乡种类、母亲锻炼次数、出生身高7个分类变量一次进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父亲锻炼次数”这一变量被剔除,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见表2-2。

表2-2 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回归方程为:log Y =-0.430+0.441上幼儿园情况+0.113室内娱乐+0.124户外运动+0.246城乡种类+0.054母亲锻炼次数+0.162出生身高。回代符合率为91.1%。

三、结论与分析

表2-2中Exp(B)值反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作用的大小。由于进入回归方程的各自变量分类等级的赋值是根据其逻辑意义由小到大排列,与因变量(体质状况)的逻辑排列顺序(①不合格,②达标)相同,因此Exp(B)值为正值即代表自变量分类等级越高,该类人群体质达标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Exp(B)值的大小,最终进入逻辑回归方程的各变量对体质状况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从为:上幼儿园情况、城乡种类、出生身高、户外运动、室内娱乐、母亲锻炼次数。同单因素卡方检验后的排列顺序相比,城乡种类、出生身高的排位有所提前。总体来看,较为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背景、幼儿家庭的城乡身份差异仍然是决定幼儿体质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婴儿期的体格基础、幼儿的自主锻炼和娱乐因素也相当重要,相对来说,父母亲的体育态度虽然对幼儿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作用是间接和有限的。

幼儿生长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各种因素对体质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和力度同成年人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幼儿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初期,可能相较于成年人而言,遗传性在其体质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相对更大的作用。对出生身高与体质总体状况的卡方分析表明,低出生身高比高出身身高者体质不合格率高2.8个百分点,虽然我们不能据此得出出生身高对幼儿体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的结论,但这也提示我们,由于幼儿的生长环境相对单纯,婴儿的初期发育状况(通常是由孕妇的营养、保健环节以及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今后的体质。陈华等对出生体重与3~6岁幼儿的形态特征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出生体重重的幼儿身体形态发育领先。如对我省不同胖瘦状况母亲对应下的幼儿体重特征进行卡方分析,可发现体型肥胖和体型正常的母亲相比,其孩子肥胖的比率高出9.9个百分点,这些都提示我们,有些幼儿的遗传信息或其在婴儿阶段的早期发育状况,虽然对他们的体质总体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也会对其特定的体质指标特别是形态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幼儿因年龄较小而缺乏自主意识,因此其自觉改善体质的作用相对有限,此时家庭的收入背景、家长的教育素养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等外部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因素卡方分析表明,我省城镇幼儿体质达标率比农村幼儿高2.4个百分点,未上幼儿园的幼儿不合格率比全日制上幼儿园的幼儿高11.4个百分点,而这又是同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不平衡密切相关的。据2001年的调查,在农村,有81.56%的少年儿童家庭年平均现金收入在10 000元以下,而在城市则只有29.19%;70.06%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的教育花费高于30元,其中41.39%的家庭超过了100元;而57.37%的农村家庭每月用于孩子的教育花费低于 30 元,甚至有 20.10%的家庭基本上无花费;在城市中,3~6 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有83.70%已入园,而农村中,这一数字仅为45.12%。幼儿父母的教育素养及其相对应的体育态度也对幼儿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每周锻炼次数在1次以下(含不锻炼)的母亲的孩子体质不合格率高出锻炼次数在1次以上的母亲的孩子近2个百分点。这种影响通常通过两种途径起作用,一是父母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较高的认同感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二是幼儿对成人的行为有较强的模仿倾向,父母的运动行为可以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从而对孩子的锻炼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幼儿处于快速生长期,但又远离青春期,体质尚未定型且能力较弱,因此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纯粹体育锻炼对加强体质的作用并不显得那么重要。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虽然显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越短,幼儿的体质不合格率越高,但对幼儿室内娱乐时间长短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卡方检验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的累计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不合格率最高,而在3小时及以上的不合格率则最低(低4.7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看似不合理,因为通常认为久坐、不活动不利于健康。但细究起来,对于幼儿这一特定人群,似乎又不尽如此。幼儿在生理、心理成长方面有其特有的规律,室外体育活动对改善体质固然重要,但一定的游戏娱乐活动也有助于幼儿心理、性格方面的培养,而这些方面严格来讲也属于体质概念的外延。况且幼儿在进行室内娱乐活动时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专注和投入,因而不能简单地像对待成人那样看待静坐对体质的负面影响。对某些单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不能轻易下结论,应结合其他因素的分析结果来综合评价。由于幼儿具有运动能力较弱但又活泼好动,对外界新鲜事物反射强、接受快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寓教于乐、锻炼结合游戏的健康教育方式,结合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等其他手段,才是改善其体质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lEAYyIzE93ZrbiZCnBF/oFAocnw3cjh4kMeQEvXAlNS54lv7J8C0xM0vRgZRB/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