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阿喀流斯之踵

叶洛夫

摘要: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奥古斯丁是如此奇怪的一个人以至于他不知是荣幸还是不幸地成为少数几位甚至是唯一一位完全不懂希腊语的大哲学家。这完全是由于奥古斯丁天生的对希腊的蔑视(当然不包括对柏拉图主义的间接的研究)。奥古斯丁身处罗马帝国末期,对祖国的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恰恰是由于不懂希腊语这样的死穴,奥古斯丁很难真正与希腊教父沟通,理解希腊教父的著作,以至于犯下了一些令人遗憾的错误,甚至不能说是错误而说是无知更恰当。在《论三位一体》第七卷中,奥古斯丁奇怪为什么希腊人用“三个本质”来作为“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并进行喋喋不休的论述。由于上面提到过的对希腊文的一知半解和不明其理,奥古斯丁竟然荒唐地利用希腊人的论证方式来说明上帝的奇妙,并进一步认为上帝凭着这些怪异的论证充满奥妙!这对于一个伟大的教父哲学家来说是多么的不可理解啊!

关键词: 三位一体;神性;位格性

基督教,自其登堂入室至今,其理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宗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里所说的理论化“是指以学说体系或者逻辑体系的方式论证和解说自己的信仰。而并不是说基督教已经完全理论化,可以完全用逻辑方法论证自己的信仰”。理论化使基督教拥有发达的哲学体系,并成为拥有浓厚理论色彩的宗教。在基督教理论化的道路上,教父,以其特殊的身份和独有的对基督教教义的深邃的理解和阐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拉丁教父奥古斯丁,以其浩瀚的著作,无比的虔诚,得到了无数基督教徒,甚至是其他教父的顶礼膜拜。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大师和杰出代表托马斯·阿奎那甚至说他自己的一切著作“只是重复奥古斯丁的话”,奥氏“是他的老师”。以圣托马斯足以彪炳哲学史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尚且对奥古斯丁如此崇敬,奥氏的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奥古斯丁毕竟只是一个为上帝布道的使者而非真正的上帝、真正的神,由于生活的时代的限制,他的理论即使精妙也不能说是无懈可击的。虽然怀着对圣奥古斯丁的无限敬意,但是在其为基督教所发展阐释的庞大体系中,在他对上帝无限的爱的背后,是不难发现一些理论缺陷的。笔者在下文中将尝试着论述之。

在基督教理论化的过程之中,古希腊哲学的概念、方法乃至理论被接受,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更是成为基督教哲学的支柱之一。当代西方极负盛名的宗教哲学家潘能贝格就曾感慨道:“古代没有一种别的哲学像柏拉图主义那样在基督教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年代里如此深刻地给它打上烙印。”奥古斯丁也宣称“没有任何别的哲学家像柏拉图主义者那样与我们如此的接近……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上帝不是物体……此外他们认识到,所有可变的东西都不是最高的上帝”。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也认为通过对奥古斯丁《天使之城》一书的研究,可以发现奥古斯丁对柏拉图的许多“极富同情的论述”,“他把柏拉图置于所有哲学家之上”。奥古斯丁认为一切哲学家都该让位于柏拉图。就像奥古斯丁论述的那样,柏拉图认为上帝不是什么具有形体的事物,但所有事物都从上帝以及某种恒常不变者那里获得其存在。很显然,柏拉图的这种观点已经接近了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甚至已经预言了三位一体,虽然其表述尚不够准确。奥古斯丁沿承其思想,并做了很大的发展。

三位一体说起源于《新约》中产生的新问题:耶稣基督是上帝,上帝派遣他到人间来救赎世人,他为人类赎罪后再复活上天,有差圣灵降世,以继续拯救堕落的人类。然而一方面要把圣父、圣子和圣灵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三者相同,把他们统一起来。这样的矛盾就赫然摆在了奥古斯丁等教父面前。可以说,三位一体理论是基督教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任何的含糊不清或者没有定论都是基督教信众和信仰徘徊者们所不能接受的,甚至还有可能会遭到异教徒的攻击和嘲笑。奥古斯丁充分认识到对三位一体理论做解释的重要性,他的鸿篇巨制《论三位一体》就是他基于对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影响的深刻认识和之前教父的细致入微的研究所专门撰写的。

一、奥古斯丁三位一体理论的精髓

当然这一部分不是此文的主要内容,但实事求是地说,相对于奥古斯丁以三位一体理论为代表的众多先进的哲学观和世界观,以至于对性道德及时间观念的阐述而言,即使是二十五卷的《论三位一体》也显得微不足道。介绍和讨论一下其三位一体理论的精髓也是有必要的。

和之前的以德尔图良为代表的拉丁教父相比较,奥古斯丁有明显的不一致的声音,即明确反对关于三位一体中三个位格的流行的所谓“等级从属说”,这是一种认为圣子从属于圣父,圣灵从属于圣子的观点。奥古斯丁有一种近乎顽固的看法,即他始终坚持认为“三位一体”是一个单一的属概念,它所拥有的是无可辩驳的完全性和纯粹性,是一个不允许割裂开来讨论的概念。客观来说,三位一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是无所谓从属的概念的。换句话说,奥氏的三一理论很明确地提供了他对于位格的理解:分工明确的整体。这是很令人费解的解释,但是如果联想到奥氏所说的“三位一体”的“同质性”(对于一个上帝的说法的理论化)以及他在《论三位一体》中所说的“就是说非但圣父不大于圣子,而且就是圣父加上圣子也不比圣灵伟大”(《论三位一体》第八卷),也就不难认可这样的观点了。至少它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奥古斯丁的“同质性”,指的就是上帝的精神。在他看来上帝是唯一的有不同种表现形式的存在。奥古斯丁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固然都渲染着上帝的“神性”,但他们中任何形式的叠加都不足以炮制出比上帝更伟大的精神或存在。那是因为这三个位格间无时无刻不包含着同样的上帝,唯一的上帝。三个位格的任何情况下的组合都不能改变唯一上帝的事实(至少教父们深信不疑)。上帝,就是所谓的“一体”的最终形态,是三个位格充满同一神性的必然结果,或者也可以说的原因。似乎一个很有趣的悖论即三个位格即可以代表上帝又不可代表。说可以是因为上帝无时无刻不通过三种形式进行救赎,说不可以是因为这远不能代替全能的独一的上帝。

总的来说,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理论同样是基于无尽宗教热忱的护教产物,他巧妙地利用的“上帝”这一无比崇高的概念加以“神性的合一”的解释,仅凭着信众对于上帝的崇拜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认可和教会的支持,更别说是其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足以服众了。

二、奥古斯丁三位一体理论的缺陷和谬误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对奥古斯丁的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笔者一直为这位杰出的拉丁教父那对于基督教近乎无理的爱所折服。他这样的爱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奥古斯丁不是生来就是个基督徒,但就是通过相当长时间的怀疑和困惑,最终的进入才会显得如此的坚定和义无反顾,他的人格也真正的令人钦佩。但一切的折服也只能让位于理性的思考,奥古斯丁的理论确实是存在疑问和缺陷的。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奥古斯丁是如此奇怪的一个人以至于他不知是荣幸还是不幸的成为少数几位甚至是唯一一位完全不懂希腊语的大哲学家。这完全是由于奥古斯丁天生的对希腊的蔑视(当然不包括对柏拉图主义的间接的研究)。奥古斯丁身处罗马帝国末期,对祖国的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恰恰是由于不懂希腊语这样的死穴,奥古斯丁很难真正与希腊教父沟通,理解希腊教父的著作,以至于犯下了一些令人遗憾的错误,甚至不能说是错误而说是无知更恰当。在《论三位一体》第七卷中,奥古斯丁奇怪为什么希腊人用“三个本质”来作为“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并进行喋喋不休的论述。由于上面提到过的对希腊文的一知半解和不明其理,奥古斯丁竟然荒唐地利用希腊人的论证方式来说明上帝的奇妙,并进一步认为上帝凭着这些怪异的论证充满奥妙!这对于一个伟大的教父哲学家来说是多么的不可理解啊!其实,这只是希腊文中的“本质”一词有包含“格”在内的多种含义的结果,仅仅是一个纯语言问题。可以知道,在奥古斯丁的论证中由于对希腊文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是经常发生的,对此我们也只有深深的遗憾了。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失误是民族认同感的不置可否造成的,那下面要分析的则是纯理论角度的问题了。奥古斯丁对于神性的理解是超凡的,神性在它看来是整个基督教哲学的基石,对于三位一体当然也是如此。但是就是由于“神性”在奥古斯丁理论中过度的渲染,一些论证的重要性被提高,而另一些本该受同等关注的性质在奥古斯丁那里却得不到有力的论述。比如上帝三位格的位格性(各位格代表在信徒精神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和救赎的顺序)问题。在上帝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同质性”“合一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的时候,更应该考虑的显然是各位格所行使的职能、起到的作用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仅仅用几个不同的名字给予位格以区分,这样薄弱且丑陋的搪塞必定会使“合一的同质的神”显得单薄。但恰恰是奥古斯丁,在给予同质合一性以所有可能形式的论证的时候,对三位格的位格性并没有给出恰如其分的界定和论述,这必然会削弱三位一体的神学力度,也会给“合一的神”以“没有力度”的失落感,反而起到了论证的反效果,这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理论对“神性”的保障有余而对位格性的展开是不足的。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在人们提出“三位一体”概念的时候,必然是已经对“三位”做了不同的认识,并以此作为区分的依据。因为仅仅凭名字进行的认知是不可靠和单薄之至的。如果奥古斯丁想到这层本已存在的共识,在不遗余力地论证上帝神性的同时分一点精力探讨各位格的特有性质的话,他的这些论证会更全面均衡,也更有意义。

如前所述,奥古斯丁在论证一些早就为人们所熟知且能明确辨析的概念的时候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代价。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的所谓“关系”的论证上花了太多代价。奥古斯丁在其《论三位一体》中花了较大篇幅推出了诸如“父生子,子被父所生,所以两者被区分开来”,“圣灵于圣父圣子皆对立,所以也被区分开来”的论说来强调三位一体的“关系”,但仍然反复强调了三位格的同质性。笔者认为这似乎犯了与上文相同的错误即忽略了位格实在的含义与它们的性质。我们说名称和本质并不是位格的全部,其全面的所能为精神带来救赎的作用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明确的。但现在真正有本体意义的就只有神的本质了。奥古斯丁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态度仿佛是在路上捡到三个孩子,随便给他们定了年龄的大小,甚至给他们指定了父亲,安排好了这一切却不告诉孩子们真正该干什么,便又丢下他们走了。奥古斯丁的“三一理论”正是这样给人一种与归属感相对的感觉,似乎是实质与表面的剥离。他的三一哲学并没有真正告诉人们位格的作用,似乎它们只是因为要再次证明上帝的伟大和它们本身并不复杂的关系而存在的。应该说给人这样的感觉是遗憾的,奥古斯丁就这个层面上讲是失败的。

顺着奥古斯丁的思路,笔者倒认为有这样一个比喻可以明确奥古斯丁三位一体哲学在证明了神性和三位格关系后的研究方向。假设一座山有三个山头,每个山头朝着不同的方位并有高有低,但是它们的根基确是相同的一座山。山就是那个“质”——神性和唯一的上帝,而三个山头则代表了不同的位格。山头上会长满不同的花,就像位格一样并不是只用彼此间的“关系”,地基的“本质”来形容的。人们会给予这些山头不同的称呼,但肯定知道这是同一座山。可以说上帝的多元性就是指随着三个位格而来的三种不同的“传达”和“表达”方式。如果奥古斯丁这样认为的话,不仅在位格性上会得到圆满的解答,就是上帝神性也会显得更加丰满和真实。

三、结语

对奥古斯丁的学习使我对基督教哲学和教父哲学充满了崇敬。他们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并真正为之献身。奥古斯丁三位一体理论的缺陷是难免的,毕竟再伟大的人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的思想毕竟会有局限。但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是永生的。通过对奥古斯丁三位一体存在的谬误和缺陷的一点分析,我真正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基督教的博大,教义的深奥以及人格的伟大;我懂得了:学问可以有缺陷,做人却要完美。

作者简介: 叶洛夫(1982— ),男,上海人,南京大学哲学系2000级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2010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

南哲感悟: 学妹发来十多年前刊登在《林间路》上的小文,依稀回忆起那些熬夜写作的时光。文章在论证和格式上颇多幼稚之处,此次一并保存,是希望忠实记录我个人学术兴趣的原点。南大哲学系包容我的莽撞青涩,教会我从容和专注。回望南哲,总有家的温暖。 lB7R7/nSavuAuJ+z+70nupcUpaDfGjARbGbCMUJsp2SCvgWOr2FFYzitaA/IO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