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日本人力资源开发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不包括前苏联和东欧)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比例由50年代的2%左右上升到了90年代的13%左右。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但是目前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2007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8.05%。

日本根据地少、人多、自然资源匮乏的国情,二战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行“科技立国”的口号。日本前首相大平正方曾明确地说,日本的经济腾飞和辉煌的成就,是依靠“人的头脑、进取心、纪律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无形的资源发展起来的”。这就是说,日本的决策者认为,开发物质资源,迅速发展经济,首先要把着眼点放在开发1亿多人口的人力资源上,积极培养和充分发挥人的智能,以实现“科技立国”的战略目标。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培养人才。

一、日本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措施

日本近10多年来经济处于低增长时期,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后,经济有时处于负增长。为了振兴日本经济,日本政府于2002年推出了6大战略。它是以人才、技术、经营、产业创新、振兴地方经济和全球化为战略重点。其中有6项人才战略,即

(1)大学改革法人化和事务性职员非公务员化。

(2)根据时代的要求重点培养高科技产业、知识经济等所需的人才。

(3)推动个性化学校教育。

(4)改革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

(5)改革健康医疗制度。

(6)建立社会自学成才奖学金制度。

2008年在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日本政府提出了应对措施。2008年8月29日出台振兴经济配套措施,政府准备支出1070亿美元,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协助人们寻找工作、促进农业领域、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障、鼓励使用节省能源科技、提供保健服务、向新生婴儿的父母提供支持等。

日本前首相麻生2009年4月10日公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中,有1.9万亿日元用于创造就业机会,援助受日本经济衰退影响严重的临时工和兼职人员。还有部分款项用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推广低排放技术,暂时降低用于购置住房的赠与财产的税率。

日本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源于明治维新。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868~1936年),日本不仅主张向西方开放,更主张从西方教育制度中吸取对日本有益的经验,派人到美国、欧洲留学的政策从未中断。日本从191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然,日本教育发展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努力秉承民族传统及儒家思想,尤其强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强调社会秩序、人际间的融洽以及关心社会和国家。日本将这些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教育结合为独特的日本教育,为其人力资源培养发展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尽管日本最后战败,本土几成废墟,但它的人力资源还在,主张发展教育以促进国家发展的政策还在沿袭。2012年,日本小学生毛入学率达102.3%,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01.8%,超过了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5%。 现在世界上普遍承认,日本的劳动力素质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即文化水平高、技术能力强,这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技术生产力的发展。日本一位专家认为,“日本经济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是重视教育”。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1 /4受益于教育。

日本政府和一些大的企业,都把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东京大学著名管理学家石井教授说:“日本一些好的企业是由优秀的工人、优秀的技术人员、优秀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优秀技术集团。因此,他们能完成优秀的工作,制造出优秀的产品,使这些企业在产业界有竞争能力。”而这些“优秀”的基础在于教育,在于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人力资源。

日本为了保证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大批人才,采取了极为有效的措施。

1.增加智力投资,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

根据教育经济学“教育投资论”的观点,日本认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生产者的才能等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这些引起人们视的各种因素,被称为“人的能力”。大力开发人的能力,是促进将来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的能力开发,则依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了发展教育,扩充教育的规模和提高教育的水平,必须增加教育所需要的费用,这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投资。据舒尔茨提出的按学历的收入差别和作为国民收入增长重要原因的教育贡献率或教育收益率推测,教育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生产投资。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先算出各学校阶段毕业生的收入差额,以这一差额与某一学校阶段的教育费用之间的比率来表示收益率。假如用公式表示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其公式如下:

高等数= (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收入-中等教育毕业生的收入)÷高等教育费用日本参照舒尔茨的这一方法,就1930~1955年这一段时间进行了一次测算。推算的结果,在国民收入的总额部分中,约25%是由于增加教育资本而取得的。如以1955年为例,该年度国民收入总额为72985亿日元,其中由于增加教育投资而增加的国民收入约为18246亿日元,而本年度国家与地方教育费用总额约为3720亿日元,那么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应为1 ∶ 4.9。所以事实证明,教育投资的重要性,确实不亚于生产投资。这就促使了日本的教育投资逐年有所增加。日本重视教育投资,首先反映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支出占有一定的比例。2005年,日本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4%,这个数值从表面上看明显低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准(具体数据见表2-1所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教育投资薄弱。如果从全国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来看,日本20年来更是高达6%左右的水平。因此,日本教育发展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表2-1 各国研究与开发及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日本政府在不惜向教育投资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从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的主要标志,在于挖掘教育机构的潜力,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大批的各级各类的优秀人才,从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日本在战后所实行的第二次教育改革,首先是保证教育经费的重点使用。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重点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另外,在日本的教育总经费当中,基础教育(这里指中小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所占比例为74.6%,而基础教育经费的91.2%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支出的财政经费。在保证义务教育的同时,重视发展高中和高等教育,这一势头一直延续至今。1985年总教育经费中,幼儿教育费占3.7%,义务教育费占49.4%,高中教育费占16.2%,高等教育占18.3%,社会教育占7.8%,教育行政费占4.6%。到了1993年,日本对教育的投资又有很大增加。1993年日本各级学校总教育费为21950亿日元,其中幼儿园教育总费用为31亿日元,小学为192亿日元,中学为185亿日元,高中为82亿日元,特殊学校为141亿日元,大学为2213亿日元,短期大学为198亿日元,高等专科学校为897亿日元,专修学校8亿日元。这些数字反映出,在教育投资的分配上,日本政府主要侧重于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而对于高等教育阶段,除了给国立和公立学校一部分投资以及对私立学校的少量补助以外,其余大部分所需经费则是由学校通过收取学费等方式筹措。日本的这一教育投资政策,保证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公共教育投入呈现出基础阶段雄厚、高级阶段则大幅度减少的金字塔型结构,使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得以由低到高地均衡发展。日本政府的财政投入主要支持和面向受益面最广泛的基础教育,这种做法也是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教育公平的原则的。 日本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006年达到68145美元/人,远远高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韩国。

2.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和水平

日本政府认为,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战后一个时期以来,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扩大师资来源。日本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尊重。教师工资待遇比一般国家公务员或其他职业人员要高。在应考教师中,每5位才能录取1人,竞争相当激烈。

(2)建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制度。战后日本政府规定,各级教师一律由大学培养。任职教师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第19条规定:“教师为了完成其职责,必须要不断努力进修和提高教养。”政府还规定,资深教师和校长也要接受在职教育。

由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重视教育的经济效果,因而有效地推动了科技,进而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已全面崩溃,可是到了1955年,就逐渐得到恢复,从1956年开始,就进入了“高速增长”或“经济起飞”时期,并相继夺走了美国汽车、炼钢、造船、手表、照相机、家用电器等工业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近20多年几乎每年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3%,虽然这两年的增长速度低,但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很高。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达10400亿美元,人均收入近10000美元;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又进而达到19760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16269美元;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175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23040美元;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06.6万亿日元,国民收入386.7万亿日元。日本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及汇率计算为45972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6555美元 。2001年日本人均国民总收入35610美元,高于美国,排名世界第四 。2014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4.80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42000美元 ,位居世界前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日本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日本企业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我们从日本电气公司(NEC)来看日本的企业是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

日本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2007年营业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雇员超过15万人,其中24000人在国外从事工作。它制造15000种不同的产品。日本电气公司今天所做的一向被视为其他跨国公司明天要效仿的,即是日本电气公司强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库使得它始终能在同行中大放异彩。

1.日本电气公司跨国人才开发的内容

早在1964年,日本电气公司董事长就规划日本电气公司的跨国经营蓝图。1980年,日本电气公司建立了专门进行跨国人才开发的日本电气国际研究所,旨在使日本电气公司更好更快地适应国际化的进程。研究所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贡献:第一,统筹公司范围内的跨国教育;第二,开发和支持海外员工;第三,在日本国内为日本电气公司的派出经理提供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培训;第四,积累并有效地利用国际管理知识;第五,使管理培训和外语培训相结合。

2.日本电气公司跨国人才开发的成效

日本电气公司一直不断加强它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以辅助它的战略和全球化业务的开展。员工在进入日本电气公司后会得到较快成长的机会。一家咨询公司在数次调查大学生就业时发现,在日本本土理工科系的学生心目中的企业排行榜上,日本电气公司连续5年占第一位。日本电气公司从专看电信局脸色吃饭的三流厂商,到今日骄人的成就,这一番“蜕变”中倾了若干代技术人才、管理精英的智慧,是其跨国人才开发成功的例证。

3.日本电气公司跨国人才开发的重点

今天的日本电气公司,始终将营造热烈的公司内部学习氛围放在首位,其重点的选择不是放在核心产品上,而是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的聚集上。日本电气公司认识到公司的英语水平对于将来的全球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门语言对于全球营销、科技信息的获得与利用、派出的员工跨文化管理的水平的提高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管理培训,日本电气公司突出的目标是使经理们在跨文化情况下依然能得心应手地工作。

正是由于日本电器公司在人力资源跨国开发方面的重视,它的核心竞争力的准备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且它可以一直作为同行业的领头羊。 Hi5nBjWzPcJFhiZxFSq583jtvZkNNaqCBckdjxNj+JuaImtzg1kVGgvwn8mor2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