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为提高人的能力而投入的一种资本,是西方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经济学家早就知道,人是国家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经济学将资本分成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它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能使国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代替。当代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的培养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战略。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来源于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早在1644年,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配第就提出教育经济价值的问题。在此之后,古典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ell)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醒人们意教育作为一种国家投资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资助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亚当·斯密大胆地把一个国家全体居民所有后天获得的和有用的能力看成是资本的组成部分。他曾明确提出,学得有用的才能是财富的内容,应列入固定资本范围。他在《国富论》一书中谈到社会总资产的固定资本时指出,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有:“……第四,社会上人们习得的一切有用才能。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这种才能的学习,所费不少。这种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着在他的人格上。这对个人,固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亦然。这种优越的技能,同样可以被认为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过程,要消耗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能够被偿还,而赚取利润。”由此可见,当时古典经济学家已看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是还仅把它作为从属于同物质资本相当的固定资本范围而言。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理论中正式提出人的能力因素。他说:“生产的发动机是两样东西:一个是知识,一个是组织,而不是土地和种子。”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考察生产因素时,与从前的经济学家不同之点在于除土地、劳动、资本三因素外,提出了人的健康程度、职业训练问题,即把人的能力因素同人的健康程度及职业训练问题联系起来。他说:“我们必须考察人的体力的、精神的、道德的健康及其程度所依存的各种条件。唯有这些条件,才是劳动生产率的基础。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依存于劳动生产率的。而另一方面,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这些财富的利用可以很好地提高人力的、体力的、精神的、道德的健康和程度。” 后来他的《国民教育投资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科学性一面,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肯定的。马克思就曾说过:“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因此,这种教育费用,对于普通劳动力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包括在劳动力所耗费的价值总和中。”他还说过,“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观点来考察,充分发展的个人是生产固定资本。”马克思认为,教育劳动是一种“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 教育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其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使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使其劳动形态得到改变,使普通的体力劳动者,成为具有专门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使不熟练的简单劳动者,成为熟练的复杂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国企业的不断兴起,劳动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智力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在他的《人力资本论》中,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尔后,一些经济学家还在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的量的分析上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应当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舒尔茨于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日本有学者称他为“现代教育经济学的创始者”。他曾多次应邀来中国讲学,将人力资本理论带到中国,并翻译出版了他的一些人力资本著作。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等一系列论著,使人力资本理论系统化、理论化。从教育是经济发展源泉的观点来看,在过去几十年间,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远超过被看作是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等物质资本。教育和知识的进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指出,有技术知识的人力和缺少技术知识的人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又起因于社会和个人对人力资源教育、训练投资的程度。因此,社会和个人投资在人力本身的花费如同投资在固定资产上一样,是能使社会和个人产生更高收入的形式,这显然是一种资本,应称之为人力资本。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理应加强对它的投资。

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按照舒尔茨的解释,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他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由于各劳动者的素质、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异,接受教育和训练之后,各劳动者的能力、智力、技术水平等提高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

舒尔茨的基本经济理论是由农业、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组成的,其核心是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报告中,对这一理论作了系统阐述,在西方整个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舒尔茨一直强调要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来研究。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他认为:“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智慧的进化来决定。”并认为,当代降低人口数量而提高人口质量的趋势表明,“质量和数量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降低对数量的要求就是赞成少生和优育。这种要求提高质量的运动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舒尔茨认为,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当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的结果。战后的日本、德国在一堆废墟上重新迅速崛起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正在于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以比物质资本快得多的速度在增长,因而国民收入比物质资源增长的速度快得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明显增加,这正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舒尔茨指出,“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化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我们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

研究表明,国民受教育水平是生产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4》数据,全世界15岁及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为84.3%,低收入国家仅为60.8%,中等收入国家为83.1%,高收入国家为98.3%,可见,低收入国家文盲人口比例远远高于高收入国家比例。 2013年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0564美元,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为664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721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9312美元。 2012年,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是75.1%,中等收入国家是18.7%,低收入国家仅为5.5%。 由此可见,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口数量和质量,而提高人口质量更为重要。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本的核心就是提高员工素质,而由于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表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成正比。西方经济学界已承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本、人力和土地三大因素中,资本是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组成的。这种三要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著名的库柏-道格拉斯产出函数理论(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产出函数理论的基本公式是 Y = K α A β L γ 。其中Y代表产出总值(如国民生产总值), K 代表资本, A 代表土地, L 代表人力,α、β和γ是与 K A L 有关的指数。该理论虽然抓住了发展生产力的三要素,但现在看来,它又有点简单化了。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根据资料进行分析,舒尔茨等经济学家发现,假定在有形资本和土地不变的情况下,在生产力函数中引入有技术知识程度区别的人力变量之后,因变量(产出)有相当的差异。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舒尔茨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世界,一个国家企图制定一个一劳永逸的人才规划,然后按计划去办,这是脱离现实的。办法只有一个,“有需求就有供应”,那就是由市场供求调节,对各类学校的教育投资,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节。但是教育制度是由一连串的联合方程式组成的,改变一个变量,其余的变量都会改变,所以教育是随着经济在不均衡状态中发展,在适应和不适应中发展。舒尔茨在提出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所谓人力投资收益率,就是人力投资在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所占的比率,其计算方法集中体现于两个公式上:

①社会教育资本积累总额= ∑(各级教育的毕业生的每人平均教育费用×社会上各级学历的就业人数)

①李同明,罗林主编:《大学管理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4页。

三、人力投资理论

正如上面所说,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的。人力投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种:

(1)人力投资即是教育投资。美国学者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认为,教育是资本的形式之一。之所以说资本是人力的,是因为这个形式是资本的一部分;人力之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它是今后富足的源泉,即是今后工资的源泉。

(2)人力资本就是人口质量投资。舒尔茨认为这种投资包括:①用于教育上的支出。通过教育训练以及提高劳动力质量,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悉程度,从而增加国民收入。②用于保健的支出。保健事业的发展可以增加未来劳动者数量,保证现有劳动者人数,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以增强工作能力。③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劳动力的国内流动,有助于解决国内劳动力余缺调剂和发挥专长。④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移民入境是使国外的人力迁移到本国,对这个国家来说是人力的增加。如果入境的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才,这就省去了培养这些人的投资。即使是普通劳动者或未成年的儿童,也省去出生后到入境前的保健费用。

(3)人力投资,是指人的全部培养费用,即从业前的婴儿生育、成长和教育等有关费用,以及从业后劳动力的训练和提高费用。这种人力投资与人口增长,与保证新增人口就业所需要的一切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识,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把用于人力这方面的投资看作是人力资本,反过来也可以说,这种用于人力方面的投资形成了资本。

[1] Theodore W.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London:Collier Macmillan,1971. poZFQcmWMm+bF16Lw17gToZN+diRxcpL7HPhRwp9m8DaG7Rjg8w0UDLYuG6Bsu2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