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学科能否成立,主要的标志在于它是否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相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文化遗产学可能会面对很多问题,其中有三个基本问题必须首先回答,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一、研究什么,即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二、为什么要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三、怎样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问题?它们分别涉及了农业文化遗产本体论、价值论以及方法论这三个层面的问题。
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完成不同的研究任务。实际上,这也是很多相关学科正在做的工作,这些学科大都从各自不同的学科理论和研究视角进行专门化的研究,缺乏整体的考量和系统的研究。而且这些相关学科由于缺乏统一的学术话语和理论体系,总是存在研究的交叉点和空白点。因此,需要这样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农业文化遗产展开整体性的、系统性的和综合性的研究,以厘清其基本概念、构成与分类、价值评价、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方法、管理机制等问题,全面揭示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
确定农业文化遗产学的研究任务应该基于两个基本层面的考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应具有独特的学科范畴和研究范式,具有严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为应用性学科,它承担着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实践者的专业培养和培训的任务。
总的来说,农业文化遗产的根本价值在于其通过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呈现出来的文化特质,作为学科,农业文化遗产学必须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呈现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农业文化遗产学的研究任务应该是:建立一整套合理解释和正确揭示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为从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实践者提供一整套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的思想理念、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