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走进职业化

【案例1】

故事一 关于德国制造。1911年4月,位于云南滇池螳螂川上的石龙坝电站建成发电。这座水电站所用的水轮机、发电机和变压柜全部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100多年过去了,它至今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为邻近的村寨提供所需的电力。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是德国人当年留下的工程,在高效率地使用了100余年后,一些零件老化了需要更换,但是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开始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以内的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件,熠熠生辉。而当今的德国制造,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

故事二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已有120年的历史。近四十年来,日系车真正地改变了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在美国和欧洲优品质汽车雄霸的舞台上,以“更节能、更人性、更舒适、更亲切”的武器,划分出一块重要领域。在多次的石油危机中,日本的小型汽车优势更得以彰显,日本车质量好,产销世界第一。日本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面积是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GDP却是中国的三倍以上。为什么?

讨论

1.设想一下,能有这样品质、质量保障的产品和管理,是什么样的企业?

2.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才能做到?

【案例2】

故事一 几乎每个人都向往管理人性化、薪水高、工作轻松的公司。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多次荣登美国最佳雇主榜首的Google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职业天堂。它有以人为本的一流办公环境,每层办公楼之间都安装了一个滑梯,除了休闲娱乐功能外,还可供员工们在发生火灾时紧急撤离。办公大楼随处可见白色书写板,方便员工随时记下各种新创意,一日三餐随时享用,而且完全免费,计算机或其他数码产品可以随时送修。你可以带宠物上班,零食随用随取,工作累了可以享受免费的按摩和水疗,有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干的事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自己的办公区域。Google被形容成一个工作的天堂,员工下班后都不想离开办公室,也舍不得跳槽。据称,每25秒就有一份言辞恳切的求职简历发给Google。但是,Google不是慈善机构。你不妨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去Google上班,能胜任吗?他们雇佣最好的工程师,当然同样期待那些工程师有着最佳的表现。但公司在同一环境中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顶尖人才,你能想象得到竞争的残酷性。这些最有才华的工程师,只是确保Google的产品良好运行的一个齿轮。这同时意味着为Google创造最好工作环境的每位Google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也只是螺丝钉。

故事二 高科技的苹果公司不断创新,从电脑、音乐播放器、手机到操作系统、专业软件等。苹果公司就像Google与微软以及其他所有想要在21世纪存活的公司一样,只售卖一种东西:一个生态系统。而苹果公司的生态系统目前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一个互相连接紧密,捆绑得即使你想离开都无法做到的生态系统。苹果的设计文化,让苹果成为“酷品牌”的代表。它是产品、应用、服务于配件的聚集。它拥有黑洞般的吸引力。这就是美国苹果公司。

讨论

1.这样有发展的行业、吸引人的公司,你想去吗?

2.你的附近,各地区的高新开发区、工业经济开发区,有着许多不同的国企单位、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你想过如何选择你的职业吗?

一、你心中的职场是什么样的?

对于工作,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资料说,德国人认为工作需要认真守则,德国制造品质超群;日本人认为工作是生命的价值所在,所以日本产品多人性化;美国人认为工作是用生命去做的事情,所以美国的产品创意无限。反观不少中国人认为工作就是混口饭吃。在他们的观念里,如果是在政府机关上班,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为“公家”做事;如果是在公司里面工作,他们就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这样的思维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他们从来没有认识到是在为自己工作。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年轻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甚至等到中年的时候仍在不断地埋怨自己的工作。

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工作适应最突出的障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

在校时,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则是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

一个职业咨询师说,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上司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当今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在人才交流市场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多数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实,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学历学位,而是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我们大学生角色转化的最大难题,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的学习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参加工作后的岗位专业知识我们一定能轻松搞定,工作经验我们也一样能扎实积累。但是,职业态度、职业意识、提升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是我们大学生的“软肋”,这些方面的欠缺在职业适应阶段都会表现出来。走进职业化,培养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是我们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点。

什么是职业化呢?就是在合适的场合下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在今天,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决定了他在职场中的发展前途,甚至也会影响其家庭的和睦幸福。

从外在呈现来看,职业化表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要充分符合工作的需要,其中知识、技能、态度尤为重要;而从内在来看,所有看得见的表现都是由看不见的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职业化是内力的外现。如果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看,职业化给人的观感是,第一层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层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层次则是看价值观。

二、向职业化进发你准备好了吗?

进入大学,就进入了职场的热身准备期。大学生通过大学教育,应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职业人。大学生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毕业后作为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以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况、职业态度等方面来表现。因此大学生就职前必须进行思维转变和意识转变。

从上面的表中不难看出,大学生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心态上。就目标而言,企业看重的是处事与做事的态度和结果,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有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才能、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大学生就业后常常会有以下三种情况心态:

(一)感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

刚参加工作,被人认可的愿望十分强烈,曾经都是学校里的高才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做着简单的工作。进的是名牌大学,学的是热门专业,但没有获得期望的薪酬和机会。这种期望值的落差,让许多应届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安心工作。这种心理的落差将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无法看见自己的前途,越加对未来迷茫,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破罐破摔的边缘。

(二)急于求成,遭受挫折后不能承受压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非常有限,更多的是技术技能的基础。基于具体岗位的很多工作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工作中的任何过失和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经济损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误也难免招致同事或上级的批评或者斥责。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转化成对企业或同事的抱怨,无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无法融入集体,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心理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

(三)围城思想严重,盲目感较强

应届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跟同事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受外界影响,总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环境甚至行业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圆,越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工作不满,而没有去思考自我,这样造成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浅,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话说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样,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曾说过,现在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的东西太多。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造成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化、职业化转变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事实上,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我们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我们应该牢记,在书本上、网络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社会对于个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和望而却步,关键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觉,有意识地接受、完成这个改造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短一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少一点。

职业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即知识、能力和态度。知识解决的是“知道怎么干”的问题,能力解决的是“会不会干”的问题,而态度解决的则是“想不想干”的问题。职场的竞争表面上是知识、能力、职位、业绩、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职业心态和人生态度的竞争。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健康的职业态度是获得职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因为态度决定成败。 S6TybRkGFS9tXiY+5l9xV4QPGH89aJrjyVgo8mVm9uZEMfJcsXBmfUiMqPqJa0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