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最优契约

我们定义两个有助于构造最优契约的变量, r 。第一个参数是 E 的保本价格 ,定义为:

通过假设 A 1 代表和满足 。的确,(1=)式表明当 P C I 时,( P C E Q P )> F 并且当 P C E 时,( P C E Q P )< F 。第二个参数 r ,市场进入者的效率利润定义为:

由(1)式知, r >0。

首先,我们假设市场收入函数在 E 的保本价格上是非递减的。对于不变弹性和多元需求总是如此,其中收入函数 R Q )在 Q 常为递增;同样对于线性和指数需求也是如此,假如市场需求 Q P )的价格弹性比联合(数量上)在 Q )更大。 [1]

我们的目标是从集合 中找到最简单的契约(也就是最小的 m ),它是契约空间 中的所有契约里最优的一个。下一个命题描述了我们认为最优的特定三部契约。

命题1 存在最优(对所有 T ∈Γ)三部契约 T ,满足以下条件,a)数量折扣和最低边际批发价格低于在位者的边际成本;b)下游公司获得 r >0;c)在位者的利润是∏ M r

证明 见附录。

所有的证明见附录。为了直观的得出结论一,我们简单认为, I 仅与唯的下游公司 D 缔约。命题2给出该契约是最优的。最优契约 T Q )=- r W Q )的变量部分 W Q )在图2中表示。在阶段4,一次性付款 r D 。这个契约有两个边际批发价格 P M ,当从 I 那里购买对应数量的货物,它们在 D 中扮演线性成本的角色。

市场进入:首先假设 D 接受 T 并且假设 E 在第二阶段进入。在第4阶段的市场子博弈, D I E 相竞争,并且可能与和 E 缔约的其它下游公司竞争。考虑此子博弈的均衡。由 P′ 表示均衡价格。首先假设 。则 D 通过偏离纯策略 P′ D P ε (其中,对于很小的 ε >0,则 )可以获得完全正利润,并且 E 什么都不卖。这样,在子博弈中,必须为 P′ P 。然而,如果由 E 定的价格等于 P′ ,考虑到 E 的利润(3)式不可能比 F 更大,则市场进入是不盈利的。

Figure 2.Optinal contract-example

排他性:现在假设在第3阶段 E 已经进入并且与 D 缔约。则在第4阶段,均衡价格不能大于或等于 C I (考虑到 I 在阶段4竞争,并且准备消除任何高于 C I 的价格)。则 E 可向 D 保证使得市场进入有利可图的最大值是效率利润 r =( C I C E Q C I )- F 减去 ε 。然而, D 将不会接受该契约,因为肯定会从 I 处获得 r

再谈判-证明:正如在第三部分的同样原因, I D 不想在第三阶段重新谈判契约 T ;除非市场进入发生,市场进入的成本 F 消失并且 E 准备降价至边际成本 C E 。由于 ,在均衡中, E 必须占领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I D )共同利润在此子博弈中为0。任何在 I D 间的重新缔约将导致 I D 或二者的损失。

市场不得进入:最后,考虑不能进入的市场子博弈。均衡价格肯定为 P M 。注意没有 I 的竞争, D 将有定价高于 P M 的动机。然而, I 将一直廉价出售。因此,均衡价格为 P M 并且 I 通过契约占有了除补贴 r 之外的整个盈余。

在最优契约 T 中有三个工具变量:两个边际价格 和支付给 D 的租金 r 。没有工具在契约中是多余的。如果至少 单位被购买,则采用更低的边际价格 可以确保当 E 与自身相较或通过与 D 不同的任何下游公司时,并不觉得进入市场是有利可图的。第一个边际价格 P M 确保最优数量选择并且当没有市场进入时价格处于均衡状态。最后,为了避免与进入者缔约的可能性,考虑到初始契约中排外性的缺乏, D 不得不获得正的租金 r

例2 考虑和第3部分同样的设定,除了我们在契约中增加一次性支付 r =0.19。契约的变量部分 T Q )如下所示:

注意设置满足假设1和2: =0.8< C I =1并且 =0.25> r =0.19。

在命题1中,我们构建一个特别的最优契约。结合结果,我们认为契约空间Γ中的任何最优契约有类似的属性。尤其是,最优契约将仅包括一个下游公司。这个公司将被支付完全正的补贴。

命题2 对任意最优契约 T L W Q )∈Γ都有:

a) I 仅与一个下游厂商缔约;

b) L =- r <0;

c)对于 Q Q CI ),有 W Q )≥ R Q );

d)存在至少一个 Q ∈[ Q (( )), Q C E )],使得 W Q )= R Q )。

证明 见附录。

命题2给定了最优契约的一般形式。命题1提出一个含补贴的最优三部契约。很明显能看到仅含一个下游厂商的最优契约不能比三部契约有更低的维度。

命题3 对任意最优契约 T ∈Γ A m ,必有 m ≥3。

证明 见附录。

[1] 在第5部分,我们将讨论当条件不满足时,如何修改 I 的最优契约。 zQW2395uDMGitKJgvHcxzfZMrSqJY9Atv8xIbogt2vOzLM+/uiIG/ClEyeeq9p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