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苏商创新路径选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苏民营经济只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江苏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苏商的创新发展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新的创新发展路径。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苏商应紧跟信息化潮流,建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其次,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激发苏商创业创新的活力,将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有机结合;再次,苏商应坚持开放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创新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求发展;最后,苏商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健全融资体系,创新融资方式,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建立互联网思维,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物联”等新的市场概念已逐渐渗透进入各个行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面临经营模式雷同、产能过剩、产品及市场同质化等问题,商业模式的变革与更新亟待推进。民营企业若不能转型创新,对接市场大趋势,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江苏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是一种趋势,也是必然之路。

(一)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商业模式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出现了一些新型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如“工具+社群+商业模式”、长尾型商业模式、跨界竞争商业模式、先免费后收费商业模式、O2O商业模式、平台型商业模式等。企业应运用移动O2O(线上线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众创和电子商务模式创新。苏宁集团是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在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苏宁紧紧抓住现代零售业变革转型的发展契机,努力实现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功能相融合,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零售核心能力进行充分的对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供应链的优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零售模式,成功转型升级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商业模式。民营企业应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二)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种做法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推动着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和催生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由之路。民营经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中最有活力的力量,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政府应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软硬环境并重,促进载体建设提质增效

充分利用城市和工业园区的闲置空间和厂房进行改造,将节省的载体建设资金用于服务能力和服务团队建设以及进行创业扶持;借助“互联网+孵化器”,建设省级众创空间联盟,打造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鼓励众创空间积极主办或者对接各种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辅导与培训等创业活动;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孵化载体,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包括共性研发、人才服务、技术、产权和标准、信贷担保和融资支持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策划、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打造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圈。

(二)降低准入门槛,促进社会创业率不断提高

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有竞争力和符合产业政策的处于初期的创新创业企业进一步给予税收优惠,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文件,为创业者广开门路,拓展创业空间;激励企业、鼓励员工在产品、技术、工艺、管理和市场等创新中积极探索,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企业设立创业基金,参与创业项目众筹、投资,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同时,拓宽创业者融资渠道;建立大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选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让愿意创业的人能够创业,提高社会创业率。

(三)着力整体联动,统筹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政策落地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实行顶层设计,完善宏观政策,细化操作细则,强化对大众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加强市场监管,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实现草根经济和支柱产业共荣;着力软环境打造和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优质环境,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各类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协同运行,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业创新孵化链条,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开展创业培训,着力打造一批分布合理、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服务作用。建立以科技社团组织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估力量,将创业创新项目指南编制、项目评审、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以及创业创新人才评价、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技能鉴定等工作委托科技社团组织承担,提高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三、坚持开放创新,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

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生产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提升和通信及交通技术的发展,企业或区域可以迅速地在全球范围内搜索和利用创新资源,这一过程促进了全球创新网络的形成。在全球创新网络逐步形成的背景下,实行开放式创新,开展创新国际化活动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江苏是开放型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作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应坚持开放创新,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国际化。

(一)坚持开放创新,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

一是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重点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帮助企业扩大出口规模;鼓励江苏省民营企业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和集聚发展,积极运营好企业国际化基金和“一带一路”基金,重点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和技术交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二是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以接轨上海自贸区为契机,主动对接,切实改变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的传统思维,建立比政府职能转换、比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的“新三比”开放和发展氛围。三是加强国际间经贸合作。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国外投资,建设国外产业园区,促进更多有条件的园区建设更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园区。完善中小企业境外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强化跨国投资合作信息服务,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二)实行创新国际化

创新国际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利用外资、通过绿地投资或并购在海外建立独立研发机构、申请海外专利、建立国际技术联盟和联合实验室、为特定创新项目组建合资企业等。江苏民营企业应积极实施创新国际化行动计划,深化与美国、英国等创新强国,以及国外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构建企业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来说:一是企业应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充分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创新能力;二是推动研发活动的国际化,加强与海外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以及实行海外并购;三是积极推动PCT海外专利的申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围绕市场开拓和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研发和设计流程,整合公司资源实现对战略客户的一对一服务,以增强海外客户黏性。

四、完善融资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

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当前,江苏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既有来自外部政府、金融体系的原因,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缺陷,既受信贷政策、法律和信用环境等宏观影响,又受制于企业自身、金融系统局限性等微观成因。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政府、金融体系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一)政府出策助力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解决

1.制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

民营企业虽然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融资而言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弱势群体”,所以国家政府应该在宏观政策层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地方政府结合本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首先,在基本原则方面,国家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应该遵循平等原则对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不应该在贷款条件上歧视民营企业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更加苛刻,相反,由于民营企业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在资金上的弱势而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政策照顾,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民营企业融资等。其次,在立法方面,国家和江苏地方政府都要进一步强化有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要严格贷款审核,减少贷款的期限与企业的实际用途期限不匹配,加强事后追踪,一旦发现企业将大量资金挪用到了别的项目投资中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三,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政府要对中小民营企业实施资金扶持政策。对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中小民营企业停业破产,给以政府资金救助,对贫困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把对其的支持体现在贫困救助款中,单独划拨,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设立民营企业研发技术资金,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费用给予补贴,鼓励银行对科研项目贷款降低利息,对科研经费、人员培训费用税收减免;进一步完善“拨改投”机制,改变政府科技项目资金补贴政策,部分改为股权投资,充分促进政府与债券、基金、保险等资金协调配合,撬动社会资本;对中小民营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综合运用税率、税基、税额三种优惠措施对中小民营企业从不同角度给予优惠。

2.落实政府职能,切实为民营企业服务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管理。由于民营企业信用不佳,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很多社会中介机构都不愿意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虽然近些年建立了一些信用担保机构,但目前担保公司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政府应通过加大补偿制度、建立多层次的担保机构、组织企业互联担保和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手段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管理。

其次,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公开的社会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公开,满足各方对信息共享的诉求;二是成立中介评价机构,由政府、银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联合会共同监督,保证用以信用评价的数据的真实性,并定期将评价结果与税务、审计等相关执法部门的诚信数据以及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数据进行交换,使评价结果准确严密,控制风险;三是督促各行业协会,统一本行业的信用评价评分细则及评价标准。

再次,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不定期开展银企洽谈或者座谈会,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通报国家最新政策变化情况,交流各方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有关经验及做法等;通过打造沟通服务平台,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府、银行、企业共同抓融资的合力。促进政策性银行与创投机构紧密合作,发放政策性贷款,更大力度地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成长。

(二)金融体系积极改革创新服务

1.创新发展资本市场

从江苏省的省情出发,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和现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探索新的途径去发展目前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拓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优化多层次股票市场和规范债券市场。完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鼓励民营企业海外上市。通过完善债券发行担保制度、组建民营企业发债联盟、完善信用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创新企业债券品种等途径和手段规范债券市场。

二是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和融资租赁。拓展科技产业含量高、有潜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壮大风险投资规模,完善风险投资的进入机制。金融租赁既有融资作用也有融物作用,出现风险时可以收回租赁物,对信用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比较适合中小民营企业,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和适度的优惠政策,促进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展互联网金融,寻求科技与金融结合新路径,促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线上、线下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在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等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

2.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所以政府应该放宽民间借贷,但由于目前的民间借贷不规范,使得民间交易成了灰市,所以应在放宽民间借贷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首先,建立多条民间借贷信息发布渠道以保证借贷双方信息畅通,建立信用中介管理公司,为民间借贷提供专业化的个人征信、法律咨询、信用担保等服务。其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承认民间借贷行为的有效性,取消民间借贷投资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加强民间借贷的金融监管机制,建立监测通报制度,明确利率管制、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双方权利义务等,推动民营借贷正规化发展。第三,重视民间资本的产业导向。引导民间大量的资本进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实体经济为主的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需要政府和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困境,与民营企业本身财务管理不健全,缺乏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以及企业信誉不高,因成立时间较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公众形象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企业规范运作,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促进融资渠道的畅通。一是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改革管理制度,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层次;完善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控制。二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人才和科技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重视开发人力资源,通过在职培训提升在职员工的质量,并注重引进核心人才,以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力,同时注重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坚持开放式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三是提升企业信誉。民营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信誉,树立诚信、守法的新形象。不断加强对金融法规的学习,杜绝对银行的欺诈行为,提高还款的信誉度,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赢得金融机构的长期信任。 Z2jbKWoXjVrRqxuUkc6qr817k+H03VCmQ0e9f+l4A3YwhAyILuKwKYblEO13G5q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