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加快发展江苏体育产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措施

一、加快发展江苏体育产业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体育产业总量,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不断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大力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努力建设健康江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运营创新、服务创新。特别是要改变过去举省办体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作用;改变过去体育专业人士玩体育的模式,大力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发展壮大体育消费市场。

2.协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苏南、苏中、苏北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3.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体育产业必须走绿色化路线的原则。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体育生产经营、体育群众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始终以保护地球生态平衡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采取最严格的有利于环保的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4.开放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拓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向社会开放体育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主动融入国际体育事务,积极申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积极引进国际上各种先进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要素。

5.共享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 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加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快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多元化和法制化。

二、加快发展江苏体育产业的对策措施

(一)深入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加快推行体育领域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管办分离,推进经营类体育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善和推进体育主管部门机构职能调整,优化体育主管部门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职能。建立公开透明的体育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营造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

2.发挥市场力量

破除体育产业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推动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加快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纳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调动社会力量举办体育产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制定全省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公开赛事举办目录,打破社会力量举办赛事活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规范并公开单项体育协会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积极发挥政府设置的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鼓励成立各种体育产业基金。

(二)继续优化江苏体育产业结构

1.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是江苏体育产业结构的短板,要将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作为江苏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同时发力,努力扩大江苏体育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从供给侧方面来说,要促进和扩大优质体育服务的供给:加快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继续打造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无锡国际马拉松赛、宿迁生态四项公开赛等更多具有江苏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积极实施体育健身俱乐部促进计划,建成具有一定市场影响、规模较大的体育健身俱乐;依托江苏优质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优质体育文化旅游服务。

从需求侧方面说,要通过政府购买体育服务、财政金融支持、发行体育消费券等扩张性体育消费政策,扩大体育消费市场;继续推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扩大群众性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传媒业,加强体育产业舆论宣传,鼓励居民增加体育健身消费;发展互联网体育,鼓励各种O2O体育产业发展,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2.促进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

江苏是我国体育用品业的主要产业集聚区,江苏省体育用品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但总体来说,与福建等体育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江苏体育用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多数体育用品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很低,竞争力不足。必须尽快促进江苏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提升江苏省体育用品业的产业竞争力。

体育用品制造业要积极进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高水平建设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加强省、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建设骨干企业支撑型、科技创新推动型和产业链条带动型三类特色产业基地,鼓励优质体育要素资源向产业园区集中。

3.积极发展新兴体育产业

积极促进体育与健康、养老、教育、文化、旅游、传媒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传媒、体育金融等新兴体育业态,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的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互联网+体育产业”,构建“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推动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鼓励一站式体育消费。

(三)继续扩大体育场地设施供给

1.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盘活体育场馆资源。积极发挥江苏体育产业集团等体育场馆经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运营主体。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推广拼装式游泳池、笼式足球、三人制篮球场等新型场地设施,建成一批体育公园和户外健身营地,加快构建城郊及乡村自行车道、健身步道等慢行交通网络,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省级体育公园。

2.推进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的要求推进公共体育场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要求,积极推进进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在特定时段和空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组织开放场馆补助工作,并对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进行公示,对补助资金的列支范围进行限制性规定,确保补助资金的使用规范。建立节假日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推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强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不需要增加投入或者专门服务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有偿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学生、残疾人、老年人和军人优惠开放。

(1)推进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

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教〔2015〕 6号)和省财政厅、省体育局转发《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知》的通知(苏财教〔2015〕3号)的要求,江苏省启动并实施了2015年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申报工作。

(2)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2015年,江苏省成立了江苏体育产业集团,将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南京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划归体育产业集团。体育产业集团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四)继续优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完善和落实促进体育产业的政策体系

在江苏省政府2015年6月公布的《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办法。在投融资政策方面,继续安排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设立政府引导、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和金融产品,鼓励成立体育类担保机构等。在健身消费政策方面,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在全省范围试行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为体育消费提供服务,等等。在税费价格方面,明确对体育场馆自用房产和土地,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符合规定向体育事业的捐赠等,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同时,在用地、人才等方面也明确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2.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江苏省已经提出较完备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但这些的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往往无人问津,需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对政策体系进行优化改进。第一,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统计监测工作,健全体育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和年度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消费指数、研究报告和投资指南等。第二,引入第三方力量对体育产业政策进行评估。定期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等进行审计和评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MgGW7hPQX3Hzdj2Qg8KYv2hYvtzq7BJuFVyNEPZ0Dj5utkpxx1dhmOYj1C2KdV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