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位移现象

位移现象(displacement)指的是自然语言中句法表层结构形态和语义结构形态之间出现的不匹配现象(Chomsky 1995;宁春岩 2002)。也就是说,某个句法成分在一个句法位置获得语义解读,却在另一个句法位置获得语音解读。 位移现象在自然语言中大量存在,一般通过移位操作加以实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重构(reconstruction)后的结构是否合格,位移现象可以分为强制性位移现象和非强制性位移现象,如:

(1)a.学校倒了两间房子。

b. * 倒了学校两间房子。

c.What do you know?

d. * Do you know what?

(2)a.这部电影,我很喜欢。

b.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c.This novel,I hate the most.

d.I hate this novel the most.

在第一组例子中,“学校”与“两间房子”具有属格关系,但是如果将“学校”重构到谓语动词“倒了”之后就产生了不合格的句子。英语中的wh-移位具有相同的句法表现,一旦重构,只能作为回应性问句(echo question),而不能做wh-问句。对于这一类句子而言,重构不能发生,因而属于强制性位移现象。在第二组例子中,话题化的成分“这部电影”和this novel在重构到谓语动词后依然属于合格的句子。对于这类句子而言,移位是可选性的,重构可以发生,因而属于非强制性的位移现象。

对于位移现象产生的原因,Chomsky(2000,2004)认为主要是辖域和话语(scope-discourse)因素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分析,Rizzi(2010,2013)提出位移现象包含两层语义信息,即论元语义信息(argumental semantics)和辖域-话语语义信息(scope-discourse semantics),如:

(3)a.Which book do you like which book the best?

b.我是那个小朋友特别喜欢。

为了满足论元语义信息的要求,which book首先应与like合并,从而满足动词like论元结构的要求,另外,which book作为疑问算子(whoperator)还必须移位到句首,从而形成对于原位which book的成分统制关系,并形成算子-变量的句法表征。同样,“那个小朋友”是谓语动词“喜欢”选择的内论元,为了满足话语信息的要求,“那个小朋友”产生位移现象移位至焦点标记词“是”的后面,从而满足信息结构的要求。Rizzi认为辖域-话语语义信息也可称为标准特征(criterial properties),一旦某个句法成分移位到能够被允准的句法位置时就会出现冻结现象(freezing effect),从而不再发生进一步的移位。Chomsky和Rizzi都认为位移现象的产生是辖域-话语语义信息所激发的,位移现象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句法成分核查辖域和话语特征的结果。

生成语法下的移位操作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移位操作有三种类型:论元移位(A-movement)、非论元移位(A’-movement)、中心语移位(head movement)(Chomsky 1981;Haegeman 1994;Radford 2004,2009)。相对应的,位移现象也存在上述三种类型,即论元移位型位移现象、非论元移位型位移现象以及中心语移位型位移现象。例句如下:

(4)a.John seems to John like his students very much.

b.[王老师]好像[ 王老师 ]很爱自己的学生。

(5)a.[These students],I like[ These students ]very much.

b.[这些学生],我非常喜欢[ 这些学生 ]。

(6)a.Will you will come here again?

b.He heard not heard that.(Radford 1997)

例(4)中的两个句子属于提升结构(raising construction),John和“王老师”移位到句首时态短语指定语的位置(spec-TP)以获取主格的格位。例(5)为话题化结构,these students和“这些学生”移位到句首话题短语投射TopP的指定语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核查它们的话题特征。例(6a)中will发生时态中心语至标句词位置的移位(T-to-C movement),例(6b)为莎士比亚时期英语,heard发生了从动词至时态中心语的移位(V-to-T movement)。heard发生移位主要是为了核查该动词的强势一致特征(strong agreement features)(Pollock 1989;Chomsky 1993,1995),而will发生移位主要是核查标句词C的时态特征[Tense](Chomsky 2008;Radford 2009),从而分别发生至功能中心语时态T和标句词C的移位。

由上述三种位移现象来看,移位的动机(motivation)是多元化的。既有辖域-话语特征的作用,也有格位核查的作用,还有中心语一致特征和时态特征核查的作用,因而不能将移位的动机简单概括为辖域-话题语义信息的作用。但是这三类位移现象具有相同的运作机制,即移位成分都具有某个强势的特征需要核查,如话题特征、格位特征、以及一致特征或者时态特征。另外,它们都是移位到某个功能范畴投射的指定语位置或者中心语位置。换句话说,它们进行移位主要是为了获得功能范畴的允准(licensing),以便核查自身所具有的强势特征,这才应该是产生位移现象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将主要关注英汉语中的位移现象,以便比较英汉语中位移现象的异同。汉语中中心语移位的现象较为边缘化,同时中心语移位因为违反了扩展条件(Extension Condition)(Chomsky 1995)和成分统制的基本结构要求,因而目前中心语移位一般被认为属于句法-音系接口操作的内容,而不是句法操作的必要组成部分(Chomsky 2001;Embick &Noyer 2001)。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主要从论元移位型位移现象和非论元移位型位移现象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化结构、焦点结构、控制结构、兼语结构以及重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英汉语位移现象的对比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Chomsky 1995)下的句法研究对于位移现象的认识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最简方案秉承本体最简主义(Substantive Minimalism)的自然科学观,认为一切自然物体都具有完美性。Chomsky(2000,2001)提出了自然语言中的完美性概念(perfection):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思维,而不是交际;语言在交际时是不完美的,但是用作思维却具有完美性。语言的不完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词项的不可解特征(uninterpretable features),二为位移现象。不完美性与外部表现系统(performance systems)所要求的可识别性条件(legibility condition)相关。 这两条不完美性的内容对于语言设计本身而言是不完美的,它会增加运算的负担,但是如果从语言系统和外部表现系统的关系来看,它们正是满足接口条件的完美解决方案。从这个视角来看,语言设计中的位移现象和不可解特征就具有了完美性。宁春岩(2011)有个形象的比喻:动物的脊柱主要由胶原蛋白、粘多糖等有机材料和磷、钙等无机材料构成,而没有选用更为坚硬的金属材料。这样来看脊柱是不完美的,但是从脊柱与相关躯体系统相处的接口关系来看,用这些比金属松软的材料才能使脊柱具有完美性。句法研究正是在为了解决自然语言完美性和不完美性的科学张力(tension)之下不断前进的。由此来看,研究位移现象不仅具有实证意义,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tmlbA36PyC85wGpspuN/aUz4w4b4cKJEUazM5uz+4HPc0HJ9ePDG+Xob0NaiOQ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