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许浩是我2003级的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之前曾学习美术多年,并在日本获得设计学硕士学位。他毕业之后在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工作多年,后转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任教。今日,他请我为其新书《江苏园林图像史》作序,我欣然应允。

园林史是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江苏古代园林是中国园林历史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曾涌现出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园林技艺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园林的风格类型。在当代江苏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园林遗迹的保护与修复,也需要重视对园林史料的整理与保护。

研究园林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寻求其发展规律。图像是历史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从图像中寻找园林历史线索,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诠释,对于园林历史研究是新的思路。《江苏园林图像史》从图像的角度解读江苏园林历史,开辟了一条江苏园林史研究的新路径。

撰写园林图像史,难点在于需要将园林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知识融合贯通。对于专门研究风景园林或者美术的人来说,这是很难克服的专业屏障。作者许浩常年在高校中任教并从事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不断收集、整理相关的园林史图像史料,其跨美术和风景园林学科的学习经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写作是本书得以顺利完稿和出版的根本保证。希望作者在此书基础上,将园林图像研究不断发扬光大。

是为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2016年9月2日 BOSS0vhvmN5DcT35ZEcayIB4OD1q5v2fOUJPULT8hWpihPBJYfm2fuFo7zK+3tZA



自序

江苏园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技艺精湛、风格鲜明,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历史上大量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未能留存任何实物,而是见诸文献、图像等载体中。相比较于文献资料,历史图像具有直观再现园林风貌的优点,但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较为被忽视的内容。本书聚焦于江苏地区丰富的园林历史图像,通过图像的解读呈现江苏园林历史的独特面貌与魅力。

本书的资料整理历时数年,前后共收集园林图像史料数百幅。经过甄别,剔除了一些写意性、风格性较强的绘画作品,保留了能够呈现园林景观原貌特征的图像。本书所收录的图像,涉及水墨、版画两大类媒介材料,主要为明清时代所生产,散见于图咏、方志、书籍,以及收藏者或者机构手中。本书按照地域、朝代和主题进行了归类梳理,形成了系统的江苏园林图像史。

本书的历史图像,紧紧围绕园林主题进行解读。本书的图像内容,均涉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园林。作为单个的作品,这些历史图像大多不具备重大的艺术典型性,甚至也不是作者代表性的画作。然而,作为历史园林的记录,这些图像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图景,其中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文化意义,彰显了江苏古代园林的价值与光芒。从这一角度说,园林图像具有艺术、历史、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这也是本书写作的主要出发点与意义之所在。

许 浩
2016年10月31日于南京 CaCpTI1ZDo7y+p6r05iRBnV76m10sQVHkvjE3gWG4ObJZ9ShPmQMZEa2YQtpgHMT



绪论

CaCpTI1ZDo7y+p6r05iRBnV76m10sQVHkvjE3gWG4ObJZ9ShPmQMZEa2YQtpgH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