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的内容框架与方法

2.1 本书的内容框架

本书以图像学、园林学的研究方法,将历史上留存的江苏古典园林图像,按地域、类型、主题进行整理和分类,以园林变迁和图像变迁为主线,通过图像解读并结合园林文献史料,论述江苏园林历史发展,构建江苏园林图像史。

全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南京卷”,对南京园林与名胜的历史图像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本卷第一章结合文献资料与既往研究对南京古代园林历史发展进行了概述,进而按照历史时序梳理相关的图像史料,并考察图像性质与作者(第二章)。在此基础上,将南京古典园林按照类型分为私家园林、行宫御苑和风景名胜。第三章对私家园林与行宫图像进行了解读,分为“东园图像”、“行宫图像”、“随园图像与愚园图像”四个主题组织论述;第四章围绕名胜图像,分为“钟阜山”、“灵谷寺”、“清凉山”等二十七个主题进行图像解读。《康熙南巡图》单独列出。

第二卷为“苏州卷”,对苏州历史园林图像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首先,在对苏州园林历史概述的基础上(第一章),按时间序列整理了相关园林历史图像(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明代苏州私家园林和名胜图像进行了分类梳理,其中第三章细分为“东庄图像”等三个主题,第四章分为“虎丘图像”、“横塘图像”等九个主题。第五、六章分别围绕清代私家园林、行宫御苑和名胜图像进行解读。其中第五章细分为“行宫图像”、“沧浪亭图像”等九个主题,第六章分“虞山图像”、“虎丘图像”等十三个主题,各主题的图像均按照时序线索梳理和解读。

第三卷为“扬州卷”,首先考察了扬州园林历史发展概况(第一章),并按照时间序列整理了扬州历史园林图像(第二章)。由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园林图像数量众多,因此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对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图像、名胜图像和行宫图像分别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第三章分为“古郧园与芍园图像”、“净香园图像”等二十一个主题,第四章分为“香阜寺图像”、“竹西寺图像”等十三个主题,第五章分为“天宁寺行宫图像”和“高旻寺行宫图像”两个主题进行图像的整理与解读。第六、七章针对清中晚期扬州私家园林与名胜图像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第四卷为“其他地域卷”,整理了南京、苏州、扬州以外区域的历史园林图像,涉及镇江、无锡、盱眙、淮阴、南通、徐州诸地域。首先在第一章依据文献资料梳理了这些地域的园林历史,进而按照时间序列整理相关的历史图像(第二章)。第三章细分为“西林园图像”、“寄寄亭图像”等六个主题,对私家园林与衙署园林图像进行了分类梳理与解读。第四章围绕名胜图像,分“蛟山图像”、“惠山锡山图像”、“京口三山图像”共八个主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各主题下的图像均按照时间线索排序。

2.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图像选择的原则方法

本书对园林图像的选择,均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图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园林要素构成,传达较为明确的景观信息;第二,图像的主题内容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园林;第三,图像并非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园林而作。

在具体的方法上,需要结合美术史、园林史、方志学等学科知识对图像的作者、功能、绘制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明图像内容是否为实景园林。只有反映实景园林客观空间信息的图像,才能成为构建江苏园林图像史的基本素材。从这一方面看,园林图像的史料价值高于艺术价值。

本书所选历史图像至清末为止,图像所绘制的对象均为江苏省域内的历史园林。民国时期,外来文化涌入,园林的功能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图像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需要做新的梳理与研究,故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

(2)图像分析方法

本书的图像分析,主要采取文献对照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图像的相关背景,尽可能地收集资料,查询相关文献,进行缜密的对照。文献调研主要确定图像的出处、作者、创作背景和目的、所描绘园林的基本情况,以及图像的材料与绘制技法。在解读图像中的园林景观构成与细节的过程中,不仅与园林、建筑历史文献进行对照,还将同一主题下的园林图像按照时间序列整理排列,让图像的细节与要素特征能够在图像对比中浮现出来,园林与图像的发展脉络与整体关系能够浮现出来。 7X2FpeAd5ch+Z5/CjIthZlbGmg5xVmrIxs7HA+Wg3CxdhfuL0ThgiSEkEQ0W9c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