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2015年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向产业形态高端化、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方向演进。在这一趋势下,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路径转轨、发展动力转换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为转型增长的领军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江苏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针对性要求,坚定发展信心,紧扣主题主线,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为导向,紧盯关键领域,狠抓薄弱环节,多措并举,江苏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2015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7.01万亿元,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GDP突破7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稳居第二位。随着全省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江苏省将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走出一条追赶式、跨越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路。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明显提高;成为经济转型的主力军,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

一、服务业总体发展稳中向好

(一)规模总量持续扩大

2015年,江苏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085.88亿元,比2014年增长9.4%,再次超过工业增加值。从省际横向比较看,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二位,与第一名广东省的差距进一步减少为2870亿元,超过第三名山东5500亿元,差距进一步拉大。2015年,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达到48.6%,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05—2015年,江苏服务业占GDP比重从35.6%上升到48.6%,共提高了1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8个百分点,是东部沿海服务业占比提速最快的省份之一。

图1 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及比重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二)结构占比再创新高

2015年,江苏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7∶45.7∶48.6,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十二五”期间,江苏第三产业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和上海分别提高5.5、5.9和9.8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5%,服务业占比首次过半,“三二一”产业结构继续巩固。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15年江苏第三产业比重仍低1.9个百分点,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11位,处于中等水平。

表1 四省一市第三产业比重比较

(单位:%)

数据来源:全国、各省统计年鉴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2 2015年全国31个省市第三产业情况比较

续表

数据来源:全国、各省统计年鉴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服务业增长贡献坚实有力

(一)产业增长平稳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1991年到2011年,江苏服务业增速均在10%以上。比较服务业和GDP的增速,两者整体变化趋势一致,表现出同步的周期性波动。2005年到2011年,江苏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见图2)。“十一五”期间,服务业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进入“十二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服务业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江苏服务业实现提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4%,增长速度实现了“三高”:即高于江苏GDP增速0.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服务业增长领先的态势,在201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的绝对差距扩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江苏服务业增速高于全国服务业增速1个百分点。

图2 江苏服务业增速趋势图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5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2781.97亿元,高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1734.6亿元,增长8.2%,是2011年的1.86倍,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6%。2015年,江苏全省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05.17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32.24亿元、22890.96亿元、22781.97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量的0.5%、49.9%和49.7%,同比分别增长12.2%、12.7%和8.2%。

图3 江苏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图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二)带动贡献继续增强

江苏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全省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发展,服务业的持续较快增长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5%,比2011年提高6.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江苏现代服务业税收贡献稳步提高,服务业已经成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2015年,全省实现服务业税收5468.3亿元,增长13.2%,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税收增速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税收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4.9%和18.9%。随着服务业税收的较快增长,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国税地税总收入的比重明显提升,达到47.0%,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地税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比重达到68.1%,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江苏现代服务业就业带动功能继续增强。近年来,江苏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服务业在就业带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协调推进。江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剥离出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使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逐步趋向合理。2015年末,江苏全省就业人口为4760.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918.84万人,第二产业为2047.16万人,第三产业为1794.83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19.3%、43%、37.7%,与2005年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上升了5.9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4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净增26.7万人,而全社会从业人员只净增0.62万人。

图4 江苏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服务业收入增长效应明显。2015年江苏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6196元,比2014年提高5323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200元,比2014年提高5417元。在19个国民经济行业中,金融业以年平均工资119198元连续八年位居各行业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超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列在第二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列为第三位,分别达到了117294元和113893元。服务业内部行业工资水平差距明显,以金融、IT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报酬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如金融业工资是江苏省平均工资的1.8倍,相对而言,以住宿和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报酬明显偏低,如住宿和餐饮业工资为42391元,仅达到江苏省平均工资的64.03%。

图5 2015年江苏省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节能减排效应继续扩大。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角色。江苏服务业能耗只占全省能耗总量的10%左右。据测算,全省服务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以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江苏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行业结构组合不断优化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传统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金融业成为支柱产业,现代物流业增效明显,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提质转型,旅游业发展保持全国前列,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此外,商务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家庭服务业和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服务业重要的新增长点。

江苏服务业包含的行业中,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2015年增加值总计为6559.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5%。其次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为5302.9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5.56%;房地产业增加值为3755.4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1.02%。从总量来看,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江苏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不高。从增速来看,2015年江苏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分别达到13.4%、12.3%和18.4%;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增长有所放缓,增速分别为4.4%和6.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也不高,为8.7%。

表3 江苏省第三产业分行业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表4 江苏省第三产业分行业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续表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一)生产性服务业新优势逐渐形成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本质上是一种中间投入。2015年5月,江苏省引发《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江苏生产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证券业、研发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邮政业、软件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达到30%左右,银行业、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金融服务业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处于枢纽地位。金融业已经成为江苏支柱产业。2014年江苏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服务,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建立起银行、证券、保险等组织机构健全以及创投、担保、小贷、产权交易、互联网金融等服务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江苏金融服务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度不断提升,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302.93亿元,同比增长12.3%,占服务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5.56%和7.6%,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板块和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一,银行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末,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机构数量稳步增加,年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达164家,比年初新增8家(见表1)。62家农合机构改制工作圆满收官,6家非银机构顺利筹建和开业,10家台资银行落户江苏。盈利增长趋缓,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1450.8亿元,比上年下降4.5%。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332.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银行业增加值在70%以上。

第二,证券业运营平稳。2015年末,江苏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6家,其中,华泰证券和国联证券年内在香港上市。全省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近500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4.4亿元,同比增长114.8%;实现利润总额164.8亿元,同比增长140.3%。私募基金蓬勃发展,全省共有111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管理基金规模突破两千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早期健康发展、治理结构加速完善提供重要支持。

第三,保险业稳步发展。截至2015年末,江苏省共有法人保险机构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89.9亿元,同比增长18.2%,赔付支出732.6亿元,同比增长18.8%。分险种看,财产险保费收入672.2亿元,同比增长10.9%,人身险保费收入1317.7亿元,同比增长22.3%。江苏省保险资金投资余额1867.9亿元,涉及保障房、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保险业共承办全省93个基本医保统筹区中75个统筹区的大病保险项目,统筹区覆盖率达81%,服务人口4853万人,赔付金额超过8亿元。

第四,金融市场创新活跃。截至2015年末,江苏省共有沪深上市公司276家,较上年新增23家,上市公司总数和新增上市公司数都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拟上市公司19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IPO融资在全国位居前列。2015年,全省上市公司首发融资107.7亿元、再融资1104.9亿元。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480家,总数达到651家,取得了“两年600家,一年翻一番”的佳绩。南京证券、东海证券、创元期货等一批金融企业加入新三板行列,提升了全省新三板挂牌公司整体质量。同时,在新三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区域性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省股权交易中心已有385家挂牌企业,累计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也超过100亿元。4.期货业稳步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省共有法人期货公司10家,全年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43.7%;保证金余额126.8亿元,同比增长28.0%。弘业期货在香港成功上市。

2.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是资源和人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2015年,江苏物流产业呈现需求稳步增加,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创新驱动活力增强的蓬勃发展态势。

(1)全社会物流需求基本平稳。2015年度,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4万亿元,增长9.7%,物流需求基本平稳,需求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工农业物流需求增速平稳,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为74.1%;进口货物物流总额9951.08亿元,同比下降4.2%,增速下降6.6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快递业快速增长进一步拉升了消费物流需求,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47.8%,增速上升17.9个百分点,上升12.6个百分点;外省市商品购进额同比增长13.5%,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略有下降,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19.3%。

(2)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2015年度,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接近1万亿元,增长10.3%。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下降0.2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其中,运输费用为5240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上升1.2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890.2亿元,增长12.3%,增速上升2.8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配送、包装和信息服务等费用增速较高带动;管理费用1062.7亿元,增长9.5%,增速上升2.8个百分点。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51.4%、38.2%和10.4%,物流增值业务比重继续呈上升趋势。

表5 2015年江苏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3.高技术服务业

高技术服务业(High Technology Services,$1HTS)是以网络、信息及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社会各方并为其提供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生物技术服务八个领域。江苏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速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化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授权专利2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6万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0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27.5万件。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82项,省资助资金投入15.3亿元,新增总投入119亿元。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万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802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39个。

科研投入比重提高。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7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0.3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74.6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6人。全省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144个。全省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97个,科技服务平台29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89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9个,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95家。

4.电子商务业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江苏电子商务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5年底,江苏有145992家购物网站、248508家网店。其中,苏州网店数量最多,有64976户,占到了1/4以上。南京也有39682家网店,占15.97%。到去年底,江苏共有127个淘宝村、11个淘宝镇、沭阳和睢宁2个县都进入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江苏网络交易平台总交易规模达4939.45亿元。其中,B2B总交易规模达到3645.60亿元。B2C领域交易达1290.05亿元,同比增长了168.18%。

5.商务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是为各种商业经济活动提供专门服务的统称。2015年,江苏省商务服务业经济效益提升明显,营业收入5327亿元,同比增长18.2%,总量在30个重点服务业调查大类中名列第一。其中,企业管理服务、广告业、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咨询与调查、会议及展览服务、信用担保服务成为全省商务服务业的七大重点优势行业。随着大型经济总部和实业投资活动主体的效益回升,商务服务业的营业利润快速增长,继续2013年营业利润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实现营业利润101.3亿元,增长16.7%。从地区看,南京、苏州、南通和淮安商务服务业发展名列前茅。2015年南京市662家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资产合计80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吸纳就业人员11.3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达16.7%,实现应付职工薪酬76.9亿元。其中,有17家企业管理服务类企业资产过百亿,有上百家商务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超亿元。

图6 江苏科技创新工程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统计局。

(二)生活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

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既可以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又可以扩大消费。江苏在促进传统生活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旅游等民生热点领域,在扩大内需、改善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健康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美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8%,而中国还不足2%,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预测到2020年,我国政策助推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2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0.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37.9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8.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8.3万人,注册护士20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352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2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2.养老服务业

江苏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48.2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36%;65岁以上老年人口1115万,占户籍人口的14.45%,80岁以上老年人口255万,占老年人口数的15.47%,老龄化比例位于全国各省之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传统的以家庭提供养老的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空间巨大。近几年来,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着力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等,多措并举夯实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江苏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568家,其中公办机构223家(含177家公建民营)、社会办机构1226家、农村敬老院1119家;各类养老床位数超过5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2张。

3.文化产业

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文化企业达到10万家左右,从业人员突破110万人,企业资产总规模、主营业务总收入分别达到1万亿元。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67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占GDP比重超过5%,具备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形态。江苏把握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围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娱乐、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等五大领域,积极实施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成长、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等“四大工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4.旅游业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步伐,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继续实现稳步增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223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050.1亿元,增长11.1%。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305万人次,增长2.7%。其中:外国人200.8万人次,增长1.9%;港澳台同胞104.2万人次,增长4.1%。旅游外汇收入35.3亿美元,增长16.3%。接待国内游客61933.7万人次,增长8.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69.3亿元,增长11.5%。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累计达到26亿人次,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年均增长 14.1%;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全省新增4A以上景区106家,A级景区总数有601家,其中5A景区20家,位居全国第一。

四、开放型经济总体稳定

2015年,江苏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积极引导服务业外资引进和对外投资的有序发展,加快扶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服务业对外开放不发进一步加快。

(一)外资利用水平保持稳定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延续了低迷的态势,也成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水平较低、国际投资持续放缓的一年。顶住世界经济形势下滑的巨大压力,江苏省努力拓展外商投资渠道,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利用外资的稳定。2015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80家,新批协议外资393.6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4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8%。新批及净增资9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大项目235个。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79个,比上年增长19.4%;中方协议投资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8%。2015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为242.75,首次低于广东退居全国第二。江苏利用外资压力增大,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江苏外资,进入了新的爬坡期,协议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都呈下降趋势。

2015年,江苏服务业全年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呈现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省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1539个,协议外资186.1亿美元,实际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13.16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量的46.6%。利用外资项目数虽较2014年有所下降,但利用外资的合同投资和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31%和22.67%。

图7 2015年江苏省服务业外商投资累计增速趋势图

数据来源: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2015年全省服务业运行情况。

2015年江苏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快速提高。2015年,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外资、实际外资三项指标在全省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59.65%、47.27%和46.62%。2014年这三项指标的比重为43.68%、41.22%和46.31%。2015年服务业外资占比的提高对江苏保持外资利用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与2014年相比,2015年江苏服务业的13个分行业中有8个行业实际直接利用规模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三是亚洲地区是投资主要来源地。2015年,亚洲十国(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762865万美元,占江苏全省的72.62%,仍为江苏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从国别地区看,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居于外资来源的前三位。

表6 2011—2015年江苏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二)服务贸易发展成效显著

江苏坚持外向型经济战略,积极探索贸易方式创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江苏服务贸易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一是服务贸易规模显著扩大。2015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450亿美元;服务贸易在全省对外贸易总额、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是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运输、旅游、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继续扩大,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商业服务、中医药服务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咨询、分销、研发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三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运输、旅游、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商业服务、中医药服务等行业服务出口规模显著扩大,与货物贸易和境外投资协调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不断涌现,打造“江苏服务”。积极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境外商业存在数量明显增加。一批具备国际资质和品牌的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提升。

四是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充满活力、各具特色、区域协调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苏南地区充分发挥人才、物流、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集中优势,会展、商业、物流、工业设计、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加强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效应。苏中、苏北地区加强与苏南地区的合作,延伸苏南服务贸易产业链,培育服务贸易增长带。

五是技术贸易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引进再创新工作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提高技术研发的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对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交易的水平逐渐增强。

(三)服务外包层次进一步攀升

作为新型生产方式的服务外包,在江苏起步早,发展快,服务外包产业逆势向上。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4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今年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离岸合同额1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9%,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离岸执行额15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等中高端业务快速增长,且增速比上半年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省完成信息技术外包执行额286亿美元,增长23.9%,比上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完成业务流程外包执行额29.3亿美元,增长46.2%,比上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完成知识流程外包92.7亿美元,增长34.6%,比上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从承接服务外包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看,承接的来自国内业务执行金额127.2亿美元,占比44.5%,同比增长28.3%。美国业务居第二位,执行金额33.7亿美元,占比11.8%,增长35.6%。承接的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业务执行额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占比分别为7.4%、5.8%和5.4%,分别增长40.1%、41.3%和17.2%。

(四)对外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

自2000年江苏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意见》以来,全省对外投资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深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对外投资突破100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80家,新批协议外资393.6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4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8%。新批及净增资9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大项目235个。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79个,比上年增长19.4%;中方协议投资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8%。江苏的服务企业国际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走出去”规模和质量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常林股份在印度、俄罗斯、巴西等7个国家建立营销网点(包括营销中心、直营销售门店和配件仓库等),全面开展营销、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市场开拓和物流等各项业务。苏宁电器控股日本乐购仕(LAOX)株式会社后,引入其运营模式,实施双品牌运作。通过境外发展,江苏培育了一批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以及投资决策、资本运作和跨境运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的大企业大集团。全省服务业境外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境外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境外投资领域由初期的贸易、餐饮业逐步拓展到批发零售、商务服务和研发等领域,实现了由商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由引进形成主导产业向输出转移比较优势产业转变。

(2)境外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从贸易投资起步,经过绿地投资、参股投资,逐步提升到目前项目并购和境外上市,形成了由贸易投资到产业投资再到资本运营的升级。并购参股已成为江苏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路径。

(3)境外投资呈现园区化集聚化趋势。推进境外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企业抱团“走出去”,在已有两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上,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企业以集聚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

(4)市场多元化扩展。境外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省企业赴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地区投资规模分别占58%、7%、5%、11%、12%、7%。

图8 2015年江苏境外投资地区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5)境外投资输出地相对集中。江苏境外输出地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2015年,苏南地区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占全省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其中,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全省占比分别为20.%、20%和17%。

表7 2015年江苏分地区境外投资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五、集聚区功能进一步增强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和阵地,其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配套、优越的环境,成为国内外各类服务企业和总部型、功能型机构争相集结的地区。自江苏省发展改革委颁布《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苏发改服务发〔2007〕52号)以来,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日益加快,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水平明显提档升级。截至2015年底,江苏已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2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0余家。2015年江苏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实现营业利润617亿元,税收288亿元,吸纳入区企业约7万余家,就业人员超过110万人。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功能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健全、商务环境日益优化、行业信息发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专业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当地区域经济社会贡献持续增大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强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本涵盖了批发、物流、科技、商贸、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商务服务以及居民服务等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门类。在现有的12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有现代物流业集聚区36个,科技服务集聚区23个,综合交易市场集聚区19个,软件和信息服务集聚区1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12个,商务服务集聚区11个和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6个,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载体。

江苏从实际出发,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开展南北共建开发区建设,引导苏北地区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常州、淮安、盐城等地加快电商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一批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龙头,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电子商务软件、安全和信用认证等相配套的电商快递物流园区正在崛起。

做大做强一批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和文化科技产业园。江苏首批评选80家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18家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南京、无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组织开展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评选,首批认定23家省级重点园区。

(二)持续提升辐射带动效应

江苏各地积极引进龙头期间企业和重点基地型项目,推动产业链扩展和配套融合,努力打造优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大资源整合和调整,注重土地集约利用、资源集中共享,最大限度发掘发展潜力,集聚区辐射作用更加凸显,辐射面、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均大大增强与提升。例如,以新街口金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例,集聚区的功能定位是以现代化的商务业、金融业、信息业、文化业等商务服务产业为基础,打造形成具有国际化特征、规模大、能级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高地。集聚区内目前有各类金融机构67家,其中,银行总部及区域型总部12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南京银行总部、东亚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等占南京全市的42.9%。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有40栋,入驻企业3562家,其中税收超100万元的企业有120余家,汇集了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天衡会计师事务等知名商务服务企业。2010年集聚区入区企业达到1208家,就业人员35000人,实现营业收入270亿元,年度税收达到12.6亿元。2011年一季度入区企业达到1230家,就业人员35640人,分别比挂牌时增加22家企业和640人就业,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实现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了27%和18%。

(三)逐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近年来,围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江苏省政府以及各地市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资金补助、用地保障、项目建设、税费减免、人才集聚等方面对集聚区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督促,促进113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软环境。根据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实际需要,加强包括公安、交警、城管、消防、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卫生等执法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撑与保障。

江苏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三种方式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星级平台、符合发展规划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载体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先进单位予以重点支持。

(四)积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高标准建设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集聚区星级公共服务平台评选活动,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服务业集聚区通过自建或公开招标建设的方式,围绕研发设计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总部经济、展示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专业化信息和软件服务体系以及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优质公共服务平台。以新街口商圈为主的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建设的专业第三方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南京空港物流园建设的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平台和物流设备研发制造交易平台,无锡高新物流中心打造的全新口岸业务流转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的加快建设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不断健全,行业服务持续增强。 GDc2xCxjbPvrrshJJre5z3gSAwBsUSCdpVVfPAy42XCldPYzKzfkPiFqUvtodfH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