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全省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发展的现状与评价

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战略目标。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指出: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提高教育财政投入,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2年达到4%的投入目标。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GDP比重为4.28%,首次达到并超过教育财政投入4%的战略目标。

一、全省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发展及构成分析

作为我国经济大省,江苏省2014年GDP总额高达6.51万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名列全国第二,全省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上划中央四税4583.3亿元,增长10.0%;基金预算收入5416.9亿元,增长7.9%。长期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强省之基,确保优先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近年来,江苏省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面完成了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5072所,比上年增加350所,在园幼儿234.13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72.36万人;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34所,本专科招生44.49万人,在校生169.86万人,毕业生47.87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4.91万人,在校生15.07万人,毕业生4.1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0%。伴随着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发展,江苏省不断加大对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撑了本省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省教育财政投入发展状况

2010年9月,江苏省制定并颁布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落实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投入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教育财政投入4%的战略目标得到不断的强化,强有力地促进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江苏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010年的923.4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671.68亿元,增加了748.22亿元,五年间增长了1.81倍。作为政府教育财政投入规模的量化指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常常被用作判断教育经费充足与否的评价标准。如表2-1所示,2014年江苏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23%攀升至2.57%,五年间提升了0.34个百分点,并在2013年攀升至“十二五”期间极大值,占GDP比例达到2.66%。另一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努力程度,2014年江苏省该指标由2010年的18.79%上升至19.73%,五年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并在2012年攀升至“十二五”期间极大值,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0.31%。教育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有力推动了省内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普及水平提升,促进了教育均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保障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2-1 2010—2014年江苏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表 (亿元/%)

数据来源:整理自历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指标采用2010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进行计算。

(二)全省教育财政投入构成状况

2014年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总投入1671.68亿元,比上年增加95.12亿元,增长6.0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548.57亿元,占92.63%;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13.49亿元,占6.79%;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0.27亿元,占0.02%;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1.48亿元,占0.09%;其他属于财政性教育经费7.87亿元,占0.47%,如表2-2所示。

表2-2 2014年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结构表 (亿元/%)

另一方面,2014年,江苏省政府进一步健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拓展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教育财政投入呈现出多元化均衡增长态势。2014年,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中,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3.65亿元,比上年减少3.47亿元,下降48.74%;捐赠收入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1.38亿元,下降11.15%;事业收入329.79亿元,比上年增加12.96亿元,增长4.09%。其中,学费收入26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9亿元,增长6.62%;其他收入63.98亿元,比上年减少9.42亿元,下降12.83%。

此外,在2010年颁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各级政府要健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各地土地出让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设施建设,特别要求各级政府强化教育税费征收管理,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在公共教育支出方面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银行教育援助战略》中指出:公共财政制度是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育税收及其资金使用都与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和融资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教育费附加是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征的一项附加费,分为农村和城市两部分设立,两者在征收、管理和使用方法上各成体系,主要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费附加制度的实施和发展,有效地拓宽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逐步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江苏省各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

表2-3 2014年江苏省教育税费收入情况表 (亿元)

续 表

如表2-3所示,江苏省教育费附加收入合计266.4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31亿元,同比增长了6.1%。受我国“营改增”和小微企业“减负”等结构性减税改革的影响,以营业税等三税作为征收对象的江苏省教育费附加增幅会受到下行的压力,因此,2014年江苏省教育费附加收入增幅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从2014年各省辖市的教育费附加变化情况上看,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方面,江苏省教育税费收入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区域非均衡性。

2014年,苏北地区各省辖市教育税费收入呈现出大幅上涨趋势,苏北地区5个城市税费收入的合计值由2013年的24.25亿元,显著提升至2014年的29.34亿元,大幅增长5.09亿元,同比提高了20.99%,远高于同期全省6.1%的平均增幅,增长速度也大大超过了苏中和苏南地区。另一方面,苏北地区内部各省辖市税费收入变动情况也呈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淮安市税费收入由2013年的5.11亿元,大幅提高至2014年的8.24亿元,同比增长61.24%,增幅名列全省第一。然而,同期的连云港市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税费收入由2013年的5.36亿元,跌至2014年的4.85亿元,降幅高达9.38%,下降幅度仅次于无锡市,处于全省第二位。苏中地区3个城市税费收入的合计值由2013年的21.04亿元,大幅提升至2014年的23.86亿元,增长了2.82亿元,同比提高了13.40%,增速是同期全省平均增幅的两倍以上。其中,扬州市增速十分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7.64%,2014年税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仅次于淮安市和宿迁市,名列全省第三。与苏北和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教育税费收入十分雄厚,表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2014年,苏南地区税费收入合计104.61亿元,约为苏北和苏中地区8个城市总和的两倍。其中,南京市2014年教育税费高达47.33亿元,分别超出同期苏北和苏中地区的合计值,同比增长23.9%,增幅名列全省第四,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与南京市相比,苏南地区其他省辖市税费收入增幅表现出较大的非均衡性,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区域整体增幅为6.58%,与全省同期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远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其中,无锡市教育税费收入由2013年的16.65亿元,大幅下跌至2014年的14.05亿元,降幅高达15.63%,成为同期全省该指标下挫最严重的城市。

二、全省教育财政投入的层级均衡状况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政府通过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经费统筹力度等方式,切实推进全省教育财政投入的层级结构均衡。

(一)全省生均事业费均衡发展状况

2010年9月颁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各层级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其中,要求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实行预算单列。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投入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并推行基本支出拨款与专项绩效拨款相结合的财政拨款制度。随后,2013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85号),其中,要求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教育债务化解控制机制,到2020年,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在全国各省份中均位居前三。近年来,伴随着江苏省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生均投入出现了显著的持续增长。

表2-4 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统计表 (元)

如表2-4所示,2014年全省各层级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依照我国财政支出科目的设置,教育事业费是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预算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学校或单位,列入《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中的教育经费拨款,不含205类第09款“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2014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为15728元,比上年增长了891元,同比增长了6.01%,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中等教育阶段,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方面,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生均事业费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非均衡性。201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事业费为9885元,同比增长了1.53%;而同期的普通高中生均事业费则由12788元大幅提升至14642元,同比增速高达14.50%,远远超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江苏省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则呈现出平稳上涨的态势,普通初中生均事业费由15141元提升至16690元,同比增长10.23%,普通小学阶段则由10585元提高至11175元,增幅约为5.58%,低于同期普通初中的增长速度。在学前教育阶段,2014年,江苏省幼儿园生均事业费为3505元,比上年增长了216元,同比增长了6.57%,高于同期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增长速度。

(二)全省生均公用经费均衡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2014年全省各层级公共财政预算生均公用经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呈现出较大的内部差异。依照我国财政支出科目的设置,生均公用经费是指按在校生平均的用于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实际支出。2014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941元,比上年大幅减少了1560元,同比降幅高达18.35%,远低于同期江苏省生均事业费增长速度。中等教育阶段的变化与生均事业费呈现出相同特征,存量和增量方面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性。201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3416元,同比增长了7.44%,高于同期生均事业费增幅;而同期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则由2792元大幅提升至3442元,同比增速高达23.28%,远远超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在义务教育阶段,江苏省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则呈现出较为均衡的上涨态势,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由3368元提升至3731元,同比增长10.78%,普通小学阶段则由2958元提高至2664元,增幅约为11.04%,略高于同期普通初中的增长速度。在学前教育阶段,2014年,江苏省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为1471元,比上年增长了67元,同比增长了4.77%,低于同期幼儿园生均事业费增长速度,如表2-5所示。

表2-5 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公用经费统计表 (元)

三、各省辖市教育财政投入的层级均衡状况

2011年12月,《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优化各类教育的经费投入结构,合理安排日常运转经费与专项经费。随后,2012年1月,江苏省颁布《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各级政府依法保证优先安排教育投入,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加快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提高资助标准和比例,全省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面达10%,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放生活费补助,完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奖、贷、助、补、减政策,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此背景下,各省辖市也通过不断提高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等方式,切实提高教育财政投入的层级间均衡情况。

(一)苏北地区教育投入层级均衡状况

教育事业费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预算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学校或单位,是保证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经费来源。2014年,苏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无论在城市还是层级间,均呈现出非均衡性发展状况。2014年,徐州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为10511元,比上年同比增长了1.52%,而同区域的连云港市仅为4210元,并且比上一年下降了11.67%,尚不足同期徐州市的一半。长期以来,苏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也远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5728元),省域内呈现出较为严重的非均衡现象。在中等教育阶段,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生均事业费方面同样存在着较大的非均衡性。2014年,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事业费为9825元,为同期苏北地区的极大值,而同期盐城市普通高中生均事业费为15784元,增幅也高达54.96%,远远超过同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投入和平均增速。在义务教育阶段,苏北地区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生均事业费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宿迁市普通初中生均事业费为11923元,同比增幅高达41.70%,而同期的徐州市降幅则高达11.96%。小学阶段的生均事业费组内非均衡差异也十分显著,其中,盐城市为11452元,比宿迁市高出2894元,同比增幅为24.34%,而组内其他城市则大部分处于负增长状态。在学前教育阶段,2014年,徐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均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3505元),而且呈现出显著的负增长态势。

表2-6 2014年苏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统计表 (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2条的规定,生均教育经费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由政府制定的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当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计划内在读学生数额,向相关教育部门申请拨款的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保证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14年,徐州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2804元,同比增幅为5.1%,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速,但总量方面远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6941元),加剧了全省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的非均衡性。各城市中等教育阶段则表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特征,在存量和增量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组内非均衡性。2014年,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5054元,同比大幅增长了55.94%,是其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的2倍以上;而同期的盐城市则表现出相反的状况,其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高达6115元,同比增长了402%,生均金额是同期中等职业学校的3倍以上,层级间表现出了极大的非均衡性。在义务教育阶段,苏北地区除宿迁市外,大部分城市的生均公用经费处于波动性下滑趋势,其中,徐州市普通初中降幅高达41.89%,普通小学也高达24.71%,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期的宿迁市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则增长了99.93%,增速领跑苏北地区。在学前教育阶段,2014年,苏北地区生均公用费皆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471元),组内差距也十分显著。盐城市当年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为2731元,同比增长了25.51%,而同期的宿迁市生均公用经费仅为224元,降幅高达30.65%,城市间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的非均衡性拉大。

表2-7 2014年苏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公用经费统计表 (元/%)

(二)苏中地区教育投入层级均衡状况

与苏北地区相比,苏中地区各层级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则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状况,各城市在2014年均未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城市间和层级间的非均衡性也要远远低于同期的苏北地区。在高等教育阶段,作为传统教育强市,南通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为13395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了23.74%,而同区域的扬州市和泰州市则分别增长了53.46%和59.64%,虽然整体支出水平略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5728元),但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在中等教育阶段,苏中地区各城市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阶段皆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各城市均未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且层级间生均投入也小于省内其他区域。2014年,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事业费为13865元,为同期苏中地区的极大值,略低于同期的普通高中生均事业费,增长速度为13.33%,远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7.44%)。在义务教育阶段,苏中地区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生均事业费在存量和增量方面也要优于同期的苏北地区,且各城市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4年,南通市和泰州市普通小学生均事业费增速分别高达19.74%和19.46%,区域内小学阶段的生均事业费组内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在学前教育阶段,苏中地区各城市间差异较大,其中,南通市2014年幼儿园生均事业费高达7638元,增速为204.18%,远远高于同期的扬州市和泰州市。此外,泰州市幼儿园生均事业费支出为356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增速达到89.53%。

表2-8 2014年苏中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统计表 (元/%)

与苏北地区相比,苏中地区各层级公共财政预算生均公用经费则同样表现为平稳增长的态势,3个城市在2014年均未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层级间的非均衡性远低于同期的苏北地区,但组内城市间的差距较为显著。2014年,泰州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230元,同比增幅高达242.5%,而同期的南通市虽然有226.2%的增速,但生均公用经费仅为3386元,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6941元),也加剧了苏中地区城市间的非均衡性。在中等教育阶段,苏中地区表现出了较好的均衡性,各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呈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局面,层级间生均投入也较为均衡。2014年,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2478元,同比增长9.4%,而同期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2372元,同比增长10.17%,两者差距较小,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在义务教育阶段,苏中地区组内城市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014年,南通市和泰州市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4994元和3040元,而同期的扬州市仅为1873元,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2014年,南通市和扬州市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4801元和4340元,而同期的泰州市仅为1899元,尚不足南通市和扬州市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加剧了城市间的非均衡性。在学前教育阶段,苏中地区各城市幼儿园生均公用费表现出更为显著的非均衡性。2014年,南通市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为5985元,同比大幅增长369.04%,而同期的扬州市仅为1024元,虽同比增长30.28%,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71元),尚不足南通市的五分之一,导致苏中地区城市间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的非均衡性进一步扩大。

表2-9 2014年苏中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公用经费统计表 (元)

续 表

(三)苏南地区教育投入层级均衡状况

与苏北、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各层级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则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部分城市在2014年出现各层级教育事业费全面下降的情况,城市间和层级间的非均衡性也要远远高于同期的苏中地区。在高等教育阶段,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区域,苏南地区分布着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因此,苏南地区除常州市以外,各城市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均在13000元以上,其中,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南京市更是达到了18785元,同期增长了53.66%,远远超过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加剧了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区域间非均衡发展。在中等教育阶段,苏南地区各城市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阶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部分城市生均事业费两者相差两倍以上,且组内生均投入差距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非均衡性。2014年,苏州市普通高中生均事业费高达28726元,而同期的中等职业学校仅为12969元,尚不足普通高中生生均投入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镇江市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事业费分别为15217元和15818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投入超过普通高中,且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在全省各城市中较为罕见。在义务教育阶段,苏南地区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生均事业费在存量和增量方面也要优于同期的苏北地区,但城市间均衡发展水平要低于苏中地区。2014年,常州市生均事业费为15775元,低于同期苏南其他城市,且出现了12.98%的负增长,从而加剧了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苏南地区除常州以外,其他四个城市的生均事业费均远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苏州市2014年幼儿园生均事业费高达7140元,远远高于同期苏南地区其他城市。此外,常州市幼儿园生均事业费支出为1817元,增速为-6.44%,大大低于全省同期水平(3505元),导致苏南地区组内非均衡性加大。

表2-10 2014年苏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统计表 (元/%)

续 表

与苏北、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公用经费无论在城市间还是层级间均存在较大的非均衡性,无锡市各层级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出现大范围下滑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拉大了组内城市间的差异。2014年,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11339元,同比增幅高达106.69%,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6941元),也远远高于苏南地区其他城市,彰显了南京市在高等教育领域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中等教育阶段,苏南地区同样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非均衡性,各城市普通高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呈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局面,而中等职业学校则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地区内部城市间和层级间的生均公用经费差异性较大。2014年,苏州市和镇江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4664元和5841元,远高于同期的全省平均水平(3416元),而同期无锡市仅为2405元,同比下降了51.18%,尚不足镇江市的一半。在中等教育层级之间,2014年,常州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8052元,同比增幅高达178.91%,而同期的中等职业学校仅为2670元,同比降幅高达46.18%,层级间差异十分显著。在义务教育阶段,苏南地区普遍存在生均公用经费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与其经济发展和区位优势不相匹配。2014年,无锡市和常州市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2354元和2761元,同比降幅皆在14%以上,生均金额远远低于同期的全省平均水平(3731元),与苏南地区其他城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普通小学方面,苏南地区大部分城市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内部非均衡性。2014年,无锡市和常州市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676元和1287元,尚不足同期镇江市的一半,且降幅均达到17%以上,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间的差距。在学前教育阶段,苏南地区各城市幼儿园生均公用费表现出更为显著的非均衡性。2014年,镇江市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为3468元,同比增长7.64%,而同期的无锡市和常州市尚不足1000元,分别为806元和419元,下降幅度均超过了40%,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71元)。

表2-11 2014年苏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公用经费统计表 (元/%)

续 表

四、全省教育财政投入的均衡状况评价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运行处于深度调整期及矛盾消化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伴随着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阶段的过渡,可以预见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压力将越来越大,以往自上而下“运动式”的资源调动改革模式已很难再复制,教育财政投入面临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严峻形势。

(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经历了由国家高度集中到以预算内教育经费为主导、多渠道筹资模式的转变 [1] ,促进了江苏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但受到教育资源稀缺性等约束机制的影响,教育财政投入在增长过程中缺乏长期稳定性,尚未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长久以来,江苏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不足3%。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随即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教育财政投入4%的“政策红利”已开始逐步消失。据统计,2014年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1671.68亿元,占GDP比重为2.57%,较2013年又下滑了0.09个百分点,指标数值远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以不变价格核算的实际增速也由2011年的21.02%,大幅回落至3.75%。以“新常态”为标志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将对江苏省的教育财政投入增长形成严峻挑战,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居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建设教育强省,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

通过对2014年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公共财政预算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江苏省教育财政投入在区域间和层级间存在着十分显著的非均衡性。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各地教育发展基础不平衡,在未来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非均衡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具体来看,苏南地区由于受外来人口影响,公共教育服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供给压力较大,生均公用经费有待进一步提高。苏中、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仍较为突出,大规模学校、大班额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办学条件仍需改善,生均事业费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此外,区域间实施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保障能力仍有明显差异。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师资短缺及保教质量水平整体不高,导致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的学前教育非均衡性持续拉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教师流动受多重制约,优质师资配置不够均衡。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仍显不足,存在一定的负债压力。职业教育特色与吸引力有待增强,校企深度融合不够,普职融通有待实质性推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政策配套不足。高等教育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且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差异较大,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非均衡性进一步加大了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马太效应”。

[1] 龙舟.我国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变迁研究\[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8):7—9. 20OoJXVi/7R1EtxdwIQ6KMaHU2PvqhaG2idjjahW6k2aJQeGOZZ/TO83akNbh8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