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英语学科办学历史悠久,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英文专修科,首届招收新生22人。1920年1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成立,是为中国最早的英语系之一;同年6月英文专修科第一班毕业18人;暑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开女禁,正式录取女生8人,是为中国首批本科女大学生;同年9月首届四年制学生入校,包括首批女生,其中7人修读英语专业。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增设西洋文学系,也即今日所称的比较文学系,为国内第一。1923年英语系与西洋文学系及德、法、日各学程合并组成外国语文系,在随后70年间作为英文教研室隶属于外文系,经历了不同时期:第四中山大学外国文学系(1927)、国立中央大学外国文学系(1928)、国立中央大学外国语文系(1938)、国立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1949)、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52)、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55)。1993年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英语学科恢复系的建制。回首百年办学历程,一代又一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桃李芬芳,著书立说,青蓝相继,形成了严谨踏实、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2017年迎来100周年院庆,我们特编选文集《英华吐蕊 百年传承》,以志纪念。
本文集共收录文章100篇,均为正式发表的成果。文章的作者既有闻名遐迩的前辈先师,如徐志摩、闻一多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家,吴宓、范存忠、梅光迪、陈嘉等比较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也有至今仍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在职教师。他们当中有的是从大学时代起在南京大学度过了一生,有的在南京大学的工作时间则比较短,各人在年龄、背景、专业发展路径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均曾在南京大学的三尺讲台前留下足迹,在学科百年进程的不同历史时期从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本文集所收录文章并非都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发表,但他们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与南京大学相遇,这些文章成为作者与南京大学因缘际会的历史记录。
在编选《英华吐蕊 百年传承》文集时,我们努力做到从20世纪20年代起,每个年代均有文章入选。早期研究重点为英国文学及西方文化,如吴宓和闻一多研究维多利亚时代文学,陈嘉和郭斌龢研究莎士比亚戏剧,柳无忌研究莎士比亚时代的抒情诗,张健研究18世纪英国文学,赵瑞蕻研究浪漫主义诗歌等。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民国时期,研究英国文学的专家学者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关注中国文学文化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如范存忠的《约翰生,高尔斯密,与中国文化》、方重的《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梅光迪的《卡莱尔与中国》等。这在西学东进的20世纪上半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徐志摩研究哈代,选文发表于1928年,即哈代去世的当年,俞大絪研究曼斯菲尔德(曼殊斐儿),开启国内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先河,也是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学术传统的肇始。英国文学研究一统天下的格局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研究范围开始扩大至美国文学与文化、加拿大文学、文学批评理论、翻译、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词典编纂学等,研究方向逐步齐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在国内英语界起到引领作用,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集收录的文章从一个侧面见证南京大学英语学科文脉传承100年的发展历程,起始于涓涓细流,历经曲折迂回,奔腾向前,日益宽广,融汇于时代大潮。
2008年,南京大学遴选出首批8个“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团队”,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团队榜上有名。201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团队丛书《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团队的部分成果。《英华吐蕊 百年传承》以该书为基础,进行回溯和扩充,选篇范围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为了保持原貌,我们对收录文章特别是民国时期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例格式、标点符号等基本未作改动,以再现历史真实。外国语学院前任院长朱刚教授、现任院长杨金才教授对本文集的编选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英语系张瑛博士作为年轻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这一极富意义的文脉传承工作,花费大量时间审读文稿,经常是对着图片逐字逐句校对文字。英语系的研究生也积极主动协助我们,曾瑜、奚茜、林小慧、汤晓敏、刘洋等同学在图书馆找遍馆藏书刊,并承担部分文章的输入和初步校对工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编辑部主任董颖系友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编辑工作。谨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年代久远,过去资料保存不全,给文章搜集带来许多困难,我们有时是依据间接的线索了解到作者在南大任教的记载,或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找到过去文章的确切出处。当有同学从民国发黄的资料中找到需要的文章时,大家不禁为新的发现而欢呼雀跃。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肯定仍有好的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收录,敬请谅解。
岁月荏苒,白驹过隙,南京大学英语学科已走过整整一百年历程,几经沧桑,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学术传统。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传统精神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在一代又一代南大外语人身上薪火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本文集的出版,既能让学界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学的学术风采和悠久学术传统,也能促进学科创新与发展,激励后人砥砺前行,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王守仁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