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1986

王志刚

1984年秋我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语言学系选听了美国著名语言教学法专家Earl W.Stevick教授的《语言教学法》课。他着重讲了形象和方法选择(Images and Options)两大问题。他所介绍的方法虽然许多教师都在使用,但一经归纳和分析却给人印象颇深。

Stevick教授归纳了二十余种可供课堂采用的方法。现在选择其中我个人认为适合我国课堂教学的二十种作一介绍。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加以选择,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而又不感到厌倦。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选择方法时有两条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原则值得考虑。一条是有必要让学生预先知道教师下一步干什么。如果要学生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下一步教师要搞什么活动,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困惑、疲倦。对教师而言,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程序也会增加自身的疲劳。另一条是不让学生预知教师下一步干什么,这也有好处。如果教师的每一步学生都预先知道,他们会感到单调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备课时既要保持教学方法的相对稳定又要有些变化。

下面我逐一介绍二十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一、如何开始

在教新课时,教师面临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假定学生对本课所要学的单词既不会说也听不懂。从这个假定出发,教师可以边指着挂图或实物叫学生跟读,然后把单词一一写在黑板上。这种方法学生老早就习惯了,因此也最容易适应。第二种选择是假定学生还不能自行说出大部分单词,但已认识一部分单词。这时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张单词表,其中除了图上所列物品的单词之外,再增加几个无关的词,然后让学生把单词和图上的物品一一配成对。这样做学生无需苦思冥想,但是把词和图上物品配成对也需要费点劲。第三种选择是假定

学生也许能够说出部分单词。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如问学生这张图里有几样东西能够说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有三:1.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课所教内容已经掌握多少。2.给学生一个机会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感到他们的知识得到教师的承认。3.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感到亲切。

二、是否预教

在教一篇新课文或一则对话时,有的教师喜欢先挑出生词或新的语法项目,用简单的演示或本族语言加以解释,然后再让学生听全文。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不感到紧张,也不会因为听不懂而感到不快。2.使学生第一次听到全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

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先听一遍或读一遍全文,让学生在全文中接触生词或新的语法项目,然后再加以分析。好处是:1.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时必须具有的那种注意力,即注意新的语言项目并通过上下文猜出其意义(即同它相联系的非语言形象),而不是每听到一个陌生的项目就停下来抓住它不放。2.不经过这种训练,学生就认为非得教师把新东西讲得一清二楚不可,否则就学不会新东西。

三、先听还是边听边看

学生第一次听新材料时边听边看,这是传统上最常用的方法。这样做教师和学生都不感到困难,习惯于用眼睛看的同学不会感到焦虑不安。先让学生听一遍或数遍,甚至等到学生能够口头重复以后才给学生看新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的耳朵有机会听到这些词的发音而不受印刷符号的影响。2.这种听力训练更接近教室以外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

四、教师提问后是否要求学生立即回答

立即回答的好处是:1.人的本能是立即回答,或者至少是力求立即回答,因而比较自然。2.能节省一点时间。让学生等几秒钟,等教师发出信号后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1.让学生有几秒钟时间来处理所听到的东西。2.反应比较慢的学生不至于吃亏。3.如果是叫学生个别回答的话,等几秒钟就可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全神贯注。

五、齐声回答还是个别回答

齐声回答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高声回答,通过运用自己的声音把肌肉运动和听觉效果贮存在记忆中,而且个人答错了也不易被察觉,因而勇于开口。个别回答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发现谁回答了什么,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六、学生回答的顺序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

如果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轮到他回答,最简单的办法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或是前排从左到右,第二排从右到左,等等。许多教师总是按固定顺序叫学生回答,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唯一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有它的好处,那就是把学生的不安全感降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但是,不规则地喊学生回答可以使全班学生保持高度警觉。教师常能见到这样情况:有些学生数数自己前面还有几个学生,然后就去找自己要回答的句子,并埋头准备这个句子,对其他句子不闻不问了。熟悉这种情况的人都会体会到不按固定顺序喊学生的好处。它还有一个好处:教师可以保护看上去焦虑不安的学生,把比较难的问题改叫其他学生回答。

七、喊学生回答时是喊名字还是用手势

喊名字比较亲切(西方教师称呼学生都是用名字,不包括姓,如汤姆、大卫、露丝、玛丽等),也更有礼貌。许多没有经验的教师似乎都采用此种方式。

如果不喊名字,可以用手(不是用一个手指直指学生,一般是手指并拢、掌心朝上)或点头示意。当然,这要看当地的风俗习惯允许不允许这样做。如果允许的话,那就有以下四个好处:1.没有声音,从而不增加与练习活动无关的声音。2.节省时间。3.学生必须看着教师而不能埋头看课本。4.喊名字无形中是对学生施加控制,尤其是我国教师一般都是连姓一起喊就更增加了这种控制感。

在上述两种选择之外,还有两种选择要考虑,即先指定人还是先给任务。先指定人的好处是使被指定者思想高度集中,全力以赴去回答问题。先给任务的好处是每个人都要把注意力放在要回答的问题上,而不致一听到教师喊别人的名字就觉得没自己的事了。如果教师在给任务之后等两三秒钟再喊名字,这种方法就更有效。

八、谁发问,谁来选出一道练习题,是教师还是学生

教师发问或选出一道练习题,好处在于能控制课堂活动的速度,节奏均匀。由学生发问或选出一道练习题,也有很多好处:1.让学生听到他们这时最需要知道的东西。2.使学生摆脱一下老是处在被动的地位,得到一点儿真正的权力。当然,叫哪个学生发问的权力还是教师的,所以这样做并不会使教师干坐着,净等别人发号施令。

当学生发问时,张口之前他心中已知道他要说的话的意思。在他说话之后,他就可观察回答者的状态看他自己有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完满地表达出来。这种做法与听了教师的发问再苦思冥想地去回答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九、把要练的词藏起来还是不藏

关于这个选择有必要稍加说明。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时要对单个项目,如数字或单词,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以操练数字的听力练习为例,练习内容是教师读出英语数词,学生写阿拉伯数字。这时教师就有两种选择:光读英语数词或是把数词藏在一个短语中出现。“422个人”、“305号房”、“第148页”,等等,是把数词藏在短语中出现的。光读数词的好处是进程较快,目标明确。把数词藏在短语中的好处,首先是学生听到的东西更加接近课堂外的生活实际,其次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感到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更加兴奋。当然,还可以把数词藏在一个长句子里,如“我认为从这里到北京有334公里”等。这就更难一些了。

附带说一句,数字的读法也有三种选择:1.一位数一位数地读,如“Three-three-four”。这最简单,学生不需要理解“hundred”或“thirty”这类词就能听明白,人们报电话号码就是这么说的。2.按十进位方式读,如“Three hundred and thirty-four”。这样读的好处是符合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读法。讲人口数字、距离、重量等也都用这种读法。3.简化读法,如“Three thirty Four”。优点是这种方法最难,如运用得当,可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另外,这种读法也是价格、地址、旅馆房间号的读法。

十、从易到难还是从难到易

从易到难的好处是学生不会感到困惑或泄气。从难到易,如掌握得好,就不会在太容易的题目上花费时间,不使学生感到浪费时间,而且,如果这个方法获得成功,还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十一、是否联系学生的实际

课堂操练时仅使用课本上的材料而不联系学生的个人实际,如住址、家庭、兴趣、活动等等,好处是节省时间,也不需要过多的构思。联系学生的实际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其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如果所学的东西同自己有一定联系或者同某个重要人物有一定联系的话,人们就会记得更牢。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有的学生不愿意把个人或家庭的情况告诉别人,联系他们的个人实际会造成某种不愉快的紧张。

十二、要不要表演

学生朗读要不要表演,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照书本朗读,它的好处是一板一眼,使有些学生觉得踏实;另一种是要求学生朗读要表演,这样就对学生的语言、情绪和他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表演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

十三、如何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一)完全不管。好处是:1.节省时间,使课堂活动比较顺利地进行。2.不让学生老感到自己是处于“无知、无能、无时无刻不被评价”的地位,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确是在运用虽然有限却是真正的语言。

(二)学生一读错,教师立即发一个正确的音,然后叫学生跟着读。教师发正确的音时声音可以很严厉,可以很亲切,也可以不高不低。这三种声音各有利弊。总的说来,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学生能立即发现什么地方错了,而且由于跟着教师读而得到改正的机会。但是,如果过多使用这种方法,不管教师的声调如何,总会让学生感到练习说外语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犯错误,以致不敢张口。

(三)假装没听懂,让学生重复一次。如果第二次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听懂了,继续做下面一句。如果学生第二次还是读错了,教师可表示才听“懂”,说“哦!”同时把这个词的正确发音读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1.避免学生过早地对自己并不完善的发音感到满足,减少形成永久性的不良习惯的机会。2.保持一种两个人试图对话的感觉。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它的难处,因为学生很快就知道教师第一次并非真的没听懂而是假装听不懂,从而产生一种信任隔阂。

(四)教师用正确的发音在自己下一句说的话里重复这个词或句子。好处是:1.保持对话的语调,同时又让学生听到正确的发音。2.没有出现信任隔阂的危险。3.这种回答错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听到本族语说话者在一般会话中如何重复一句话和如何表示肯定的方式。

十四、学生和谁对话

(一)学生彼此问答。好处是:1.在一个小时内他们说话的机会比光是和教师对话多。2.学生有机会说话可又不感到自己是教师吹毛求疵的对象。但是这种选择也有几个危险。一是很容易变成敷衍了事、枯燥无味、机械的操练。二是课堂活动可能变得松松垮垮。三是学生可能不知不觉地在练习错误的东西而不被教师立即发觉。

(二)学生问教师。这时学生清楚知道答案的实质内容是什么,但教师可以把这个实质内容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如果学生指着黑板上挂图中的一条鱼问教师:“Is that a fish?”教师可答:

Yes!It is a fish !Yes!It is a fish!

Yes,It's a fish!Yes,it is.Yes!

但也可以答:

This one here?Oh,yes,it'is a fish!

A fish?Yes,it's a fish.

[惊讶地]Yeah!It is a fish

It is a fish,all right!等等。

好处是:1.学生感到满足,因为这个简短的对话是他们开的头,而对方对这种对话兴趣很大。2.学生能听到真正会话的语言,而且又毫无困难地听懂答案内容。3.课堂活动不会松松垮垮。

十五、教师本人要不要“犯错误”

避免“犯错误”有它的好处,因为如果教师犯错误太多,会把教学搞乱,有时学生分不清错误是故意的还是真正的,从而教师有失去学生信任的危险。但另一方面,教师“犯错误”也有它的好处:1.即使学生猜出来这些“错误”是故意的,他们也会感到某种安慰,觉得并非只有学生才犯错误。他们得到了纠正教师的机会。2.这种“错误”的出现使得学生更加注意教师所说的话。3.偶尔出现的“错误”会使全班觉得有趣。

十六、如何使用自己的声音

所有的教师都使用自己的声音,但知道使用声音的不同方式的人似乎并不多。那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呢?

(一)说话缓慢,声音坚定,眼睛不断看着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听得清楚,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按正常语速说话,声音平和。好处是学生有机会听到更接近他们在教室外所接触到的语言。如果他们听懂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信心比第一种方法更有效。

(三)说得快而且模糊不清,甚至可以对着一个玻璃杯或者空罐头讲,故意使声音畸变。这会增加课堂内的风趣;如果学生能听懂,那就更能提高他们对付电话或其他课外环境的信心。

十七、要不要补充教材

只用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其好处是:1.少占用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2.学生不会感到糊涂。3.如果学生今后改由同一门课的其他教师教,这个班和其他平行班就比较容易衔接。

用补充教材的好处是学生能在新的上下文中遇到所学过的语法和词汇,而加深他们对这些语法项目和词汇的认识,其次是所补充的材料也许更符合学生的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八、学生的回答是否应当用完整句

用完整句回答的好处是促使学生掌握句子的整个结构和句子重音。用不完整的句子回答的好处是:1.这是自然对话中所用的形式,便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2.使课堂活动节奏加快,节省时间。

十九、学生是否应当彼此纠正错误

学生彼此纠正错误的好处是:1.使全体学生都参与纠正错误的过程。2.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3.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4.增加学生听其他同学说话的机会。5.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一些事干。但是,让学生彼此纠正错误应慎重从事,只能偶尔使用,而且凡让另一学生纠正错误之前,务必要给他本人有机会先自己纠正。此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有礼貌地纠正别人的错误,以免被纠正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二十、教师提的问题是否应仅限于课文中可以找到的答案,还是要求学生解释、推理或推测

教师提问仅限于课文中的内容的好处是:1.课堂活动能比较顺利地进行。2.学生不感到慌乱。

要求学生理解、推理或推测的好处是:1.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其兴趣。2.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这类问题。3.这类问题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能答出,学生会感到更大的满足。4.这类问答更接近实际生活中的对话。

原文载于《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第6期 1seHWDSlmUKqQdm52wXGVgQXX2ptrFHwlmpyu/obWK/OSrTWUXpKLCU4Gq7iSH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