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共英语课的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1958

郭秀梅

面对着全国各项工作大跃进的情况,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由得要问:教学怎样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呢?我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教学工作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有了独立工作能力,他的知识质量就会更“好”,他吸收新知识一定更“快”,也有利于他获取更“多”的知识,从长期来看也就达到了“省”的目的。

公共英语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公共英语课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使学生掌握一种武器,以吸收英语国家的科学成就。从这一目的出发,任务也就很清楚,那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英语掌握上的一“会”——会读;这和专业英语培养学生五“会”——读、听、写、说、译的任务是显然不同的。

怎样才算“会读”呢?我认为“会读”的标志是:学生能借助于辞典全面地掌握所读材料的内容。如果在求助于辞典之后,还不能理解内容,或只是支离破碎地领会一些片断思想,那就算不得“会读”。其次一个标志是:学生能把阅读英文书籍作为丰富知识、扩展眼界的手段,而不停留在用阅读作为学习英语的手段的阶段上。只有当一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时刻抓住作品的思想线索,不因翻查辞典而被打断,这样他才算真正“会读”了。

要求一“会”,这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完全忽视其他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因为会读对于掌握外语的其他方面有着依存关系。

苏联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清楚地指出:词,作为一种信号,所引起的刺激有三方面:(1)看到的词对视觉的刺激;(2)听到的词对听觉的刺激;(3)说出的词的动觉刺激。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外语词的这三方面的刺激和来自它所代表的事物及其相应的本族语词的刺激之间结成多方面的神经联系。

在公共英语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词汇,除了以词形(看到的词)来刺激外,还要给学生听觉的和发音动作的刺激。词形的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及发音动作之间的联系愈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得也愈快。

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学生通过读出词音,理解它的意义,在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及相应的本族语词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因此,即使在非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发音和出声诵读的能力也是有头等重要意义的。

译、说、听、写四方面的掌握对于会读都有一定的关系,这几方面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加强掌握新词过程中的神经联系。虽然其他“四会”本身都不是公共英语课教学的目的,却或多或少地都是教“一会”的手段。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其他“四会”来达到“一会”。因此,除了教会学生阅读之外,公共英语课在译、说、听、写方面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在译的方面我们必须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英译中的能力,但只要求能把英语文译成相当确切和全面地反映原文内容的中文,而不要求译文在修辞上的周到美丽。学生在说的方面必须学会口头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因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听的方面学生应该被能随着课文听懂教师的范读和同学的朗读。最后,在写的方面学生至少应当能写出象个样儿的字;对于学习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的研究生,还应当要求他们会写简单的句子,以便做读书笔记和简要的提纲。

公共英语教学的任务既如上述,那末,根据这些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工作能力又指什么呢?

公共英语课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般而论,独立工作能力是指独立地改组、改造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应付新情况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理解没有学过的东西,去发现新规律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是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指根据所学到的“一”去探索没有学过的“三”的能力。

在公共英语课的学习中,独立工作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方面:(一)能根据对某些词的词根,词首,词尾已有的知识去猜测它们的意义,例如,学生虽然没有学过obscurantism,但他知道-ism是表示“主义”的词尾,他也知道,obscure的意义,他就能猜测这个词的意思是蒙昧主义。(二)能根据对各个词组在句子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句子的结构的了解来掌握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Never embark on what comes after without having mastered what goes before”,学生也许要借助字典才能了解“embark”的意义;在这之后,从句子的结构看来,他知道子句:“what comes after”是“on”这一前置词的宾语,另一句“what comes before”是“having mastered”的宾语。如果它能就此理解句子的意义。这里就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工作能力了。(三)能从上下文来揣测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的意义。

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进一步表现是能够根据逐渐积累的词汇、习语及语法的知识,发现各方面的规律。例如,学生起先井不知道“tele-”是表示“远”这个意义的词首。但在学了telephone,telegraph,television,telescope等词之后,他能自己发现“tele-”的意义。又例如:教师虽然没有告诉过学生which,that或this往往代替在它之前的,又是最靠近它的名词(除人之外),可是在学习了很多含有这些代词的句子之后,他能自己发现这个规律。

这样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学习的结果。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那末,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会发展得快些。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经常注意下列的原则。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些原则

一、尽量组织学生的积极活动。不能设想,不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通过工作才能培养起来。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组织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基础外语的课堂教学形式是课堂实习“而非课堂教授”。这是因为基础外国语的教学不同于文科的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不在思想和知识的传授,而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在学习外国语时,弄懂问题比较简单,但是“记住”和“会用”却不那么简单。因此,我们教学的重点不但是讲道理(当然道理是应当讲清楚的),而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来掌握及巩固知识、技能、技巧。在此,教师主要不是一个讲授者,而是知识的源泉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在任何教学工作中我们都应当启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并依靠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来进行教学,但在外语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的复杂性,我们特别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

我们不但要系统地组织各种作业,还要在课堂上尽量组织学生的积极活动。学生经过某些启示和一定努力之后能做到的,教师就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们去做。譬如说他们借助于国际音标能发音的字,我们就当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读,他们能自己解释的课文我们就不要越俎代庖。根据同学们反映,经过他们自己一番努力而读出的词音和解释出的课文,他们记得更巩固。如果没有他们自己的努力,只由我们把一切和盘托出,他们所得的印象是不深的。何况在发音和解释方面多次尝试和练习是能够培养他们独立地发音和解释其他课文的能力和信心的。

二、多多启发。在学生学习中遇有不懂、不会、疑难以及读错、解释错的时候,我们应当避免直接告诉他们必须怎样做,而要启发他们自己去探索和找到正确的道路。直截了当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是很容易的,但是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就不能发展了。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就必须多多鼓励他们独立地去工作,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没有日常的独立工作的缎练不可能忽然出现独立工作的能力。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一)学生把delight念成了[delIt],我们可以不必直接告诉他应当读[delaIt],却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他已学过的light,叫他读;他就马上知道delight应当怎样读了;而且今后看到alight,flight也不会有困难了。所以用这样的方法,他不仅知道这个词的读法,同时也学会了把一个词按它的组成因素发音的方法了。

(二)学生不知道knowledge的意思,我们不去简单地告诉他,而问他know是什么意思,从它和句中其他词的关系看来,knowledge是什么词,一般的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它的意义了。从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单容易记住knowledge的解释,也能渐渐的学会从词根及词在句子里的地位来测定它的意义的能力。

(三)个别学生,虽然经过一再解释还不明白宾语和表语的不同,我们可以举些例子如He has a child.He is a child,让学生说明在这两句中He和child间的关系上的不同,然后叫他说出has和is两个动词的不同,最后叫他试着为表语及宾语下定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他不仅能够较深刻地懂得表语和宾语的不同,而且也知道,今后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分析例子的方法来理解语法规则。

启发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启发的关键在清楚地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一旦学生有不懂、不会、疑难以及读错,解错时,我们应当马上想想,学生对当前的问题已经有了些什么知识可以用来做掌握当前问题的依据或线索的。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合适的问题启发了。

三、分析与综合。巴甫洛夫把分析与综合的过程看作为人的一切神经活动的公分母——共同因素。的确,从阅读外文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过程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分析、综合组成的。这里有:把单词分成字母,再合成音节,最后合成一个词而读出的过程,把单词分成词首、词尾、词根以了解各部分的意义,再合成一个词来测定它的解释的过程;把句子分成词组以确定它们的意义,再把各个词组合起来去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的过程;等等。既然如此,那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经常地通过分析、综合来说明问题,就必然会锻炼学生们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譬如说,在处理point of view这个词组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它的意义,而先让他们回忆一下:point是尖头或点的意见,view是看的意思,以及英文A of B在中文里一般指B的A这个规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point of view的意义,而且印象较深。

在讲解困难的句子时,我们也应当先把它分成词祖,帮助学生找出主语、谓语,确定各个词组的意义,在一般情形下学生就会自己明白整句的意思了。例如:“The Story of William Shakespeare”中有一句:But in Stratford itself thebeauty consisted mainly in the prettily kept gardens,the beautiful river Avon,which flows past the village on its way to join the Severn;in the yew,elm and lime trees which shaded the cottage roofs;and in the old church built possibly in the days when the Normans were still trying to make the English nation become French.,虽然生词不多,但学生感到难懂。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地明确下列几方面:主语是beauty consisted,四个in都是平行的,它和consisted连用。gardens及river Avon在句中处于同等地位,which flows past the village...是修饰river Avon的,built possibly in the days是修饰church的过去分词片语,when the Normans were still trying...说明days,become French是to become the French nation的意思,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再合起来解释这句就不成问题了。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地用这种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解释句子,学生就能渐渐学会应用这种方法来独立地解释难懂的句子。

四、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可能再短短的两三年内把学生今后所需要的有关英语的一切都教给他,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所教语言的应用手段的应用范围和可能有的变化告诉学生。要同学能举一反三,就不但要给他“一”还要指出“一”的普遍性范围。例如,在教学生This is a matter of honor的意义时,如果学生已读过of course和fact等词,我们可以同时提出matter of course,matter of fact等习语,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matter of...的含义的领会,也扩大了他们的词汇。

又譬如说,向学生指出governmental是从government一词变过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明很多以-ment,-tion及-sion做词尾的名词,在加上-al之后就成了同义的形容词。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governmental这一个词的意义,在遇见experimental,emotional,occasional等词时也多少能猜测它们的意思了。以上是指从特殊到一般,我们还应该从一般到特殊,例如:我们在一定阶段可以有系统地介绍一些词首、词尾,说明它们的意义,再和同学一起从所学的词条中去找实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派生规律(一般)从某些词根(特殊)写出派生的词。

在词汇教学上如此,在语法教学中也应当贯彻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讲解某语法规则时,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反反复复地举出各种例子来说明及证实它,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来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如果能结合课文,多用课文中的例子则更好,因为现用语法书中所用的例子,对我们的学生说来,词汇可能太深了些,而语法现象又未免过于简单了些,不足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有时我们可以不从规则着手来讲解语法规则,而是先从课文中举出很多足以说明这规则的例子或其他为他们所熟悉的例子,和学生一起分析,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规则。例如在教宾语补足语时,我们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We elected him class-president.We saw him fall.You make him cry.等等句子。再问同学如果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去掉,句子的意思是不是有改变,是不是完全。然后让他们试着说这些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得出一般定义。这样去教语法规则,虽然时间花费多些,但学生印象较深,容易懂,也容易巩固。所以从实质讲,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节省时间。

由此可见,从特殊到一般实质上就是归纳法,从一般到特殊乃是演绎法。至于什么时候应当用归纳法,什么时候应当用演绎法,或者说,什么时候应当多用归纳法,什么时候应当多用演绎法,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要根据具体的条件而决定。苏联的一些外语教师认为归纳法是教低年级语法规则的好方法,而在教高年级语法时,演绎法较合适。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更为发展,有条件用演绎法。但是,我想,除了年龄特征外,我们还应当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藏”,在学生词汇还很贫乏,对英文的一般知识都很少时,很难应用归纳法;因为应用归纳法必须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归纳的材料;不然在讲读一个有规律时介绍很多生疏的词汇,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词汇上,反而减弱了对规律本身的体会。

同时,我体会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是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运用的——从一般到特殊,又从特殊到一般,亦即从实例到规律,又从规律到实例,反反复复地来说明问题。例如,在用归纳法说明一个语法规则后,我们必须会要学生找实例来说明规则或用规则去分析实例。又如,在用演绎法说明某一规则后,我们也会很自然地要学生从一系列具体实例的分析中,进一步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规则。

五、不断进行对照,对比。在学习英语时,一个常犯的错误是把形体上相近的词混淆起来。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并为了减少学生在阅读中的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形体上很相似的词就应当指出给学生看。例如,学生已学过单词except,在教他们accept时,我们把这两个词并列在黑板上,就可以帮助区别二者的不同。又例如,在遇到impress,express,oppress,suppress等词时,我们特别叫学生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

学生也容易把意义相近的词混淆起来,所以在教了一系列意义相近的词之后,我们就要和同学一起分析它们的含义的不同。例如,在学生学过study,learn,train,educate等之后,我们可以叫同学自己试着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再由我们就他们的回答来纠正、归纳。

学习英文的另一普通困难是中、英文在习惯用法上的不同。为了帮助同学,我们应当随时注意把中、英文的讲法加以对比。譬如说,在告诉同学,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的意义时,我们可以指出英文比中文更多地用被动语态,而且英文中常在it之后加上被动语态的动词,这样的句子用来泛指“大家……”,“有人……”,下次学生在遇到it is said that...,it is thought that...等说法时,理解上的困难就必然减少了。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如takepossession of,take notice of,lose sight of和中文中表达同样意思所用的词组就不同。for和against的中文同义词是动词,而在英文中它们却是前置词。指出这些,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还有一种对照、对比是在学生已经知道或已经习惯了的解释和新的解释间的对照、对比。譬如说,学生已经知道reaction是反应,order是命令,cause是原因。我们在教学生这些词的其他意义(reaction=反动;order=秩序,cause=事业)时,我们必须拿它和他们已熟悉的意义对照一下,不然容易造成混乱。

六、反复复习,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虽然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但它本身又必须以知识的掌握作为依据。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独立工作能力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是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况在外文学习中很多记忆活动,教了学生并不能保证他们就此记住,他们一度记住了,也并不保证他们能长期记住。因此指导学生反复复习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但要经常地及时地复习,而且要有综合性及累积性的复习,即不但要检查学生对前一堂课上所教内容的掌握,而且要检查他们掌握以前所教内容的情况,以督促他们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功课。在教到一定阶段,系统性的、阶段性的复习是很重要的,这使学生能把一阶段内所学知识系统化起来。但是经常复习并不意味着用同样的方式来复习,不然学生会感到很枯燥,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劲头,我们应当创造性地采用各种复习方式。为了同样的原因,在阶段性复习中,应当加入某些新因素。

为了鼓励学生坚韧不拔地学习,为了避免可能有的自满情绪,和“差不多”的松弛思想,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业的困难程度。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渐渐地提高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永远使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即”,鼓舞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他们克服愈来愈多,愈来愈大的困难。当然我们不能在开始时就给学生很多他们力所不能胜任的任务,这样做是有害的,学生会因此不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快感,因而产生失败感,自卑情绪。没有什么比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难于教育了。同时给学生做的工作也不能太容易;因为太容易了,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进取心;长此以往,会造成他们敷衍塞责,形式主义地完成工作的习惯。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根本谈不到了。让我们举一些例子。在词汇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在上课开始时把以前学过的生词写在黑板上叫学生认知,进一步我们可以把这些词的同根词写出叫他们认知,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叫他们自己写出某些词的同根词。在让同学自己解释课文时,我们应当渐渐减少给予他们的帮助:在开始时,我们可以把生字的意义都告诉他们,把句子的结构分析给他们看,再叫他们试讲。慢慢地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分析句子,自己猜测某些词的意义,最后,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借助于课文后的生字表来预习后到课上来试讲。

七、个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予以个别对待,是教学生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我认为在现在高等学校的公共英语课教学中,个别对待是一个特别迫切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的程度非常不齐,有的已学过三年,有的五年,甚至九年。即使他们学过一样长的时间,他们的程度也远远不是相同的。他们以前读书的学校对英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常是很不一致的。他们中间有些曾一度学过俄文,因为两种语言都没有很好的掌握,加深了容易混淆的困难。有些调干学生过去英文还学得不差。但因长期抛荒,忘记了不少,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他们会进展很快的。这些,都要求我们详细地把他们每一个人的情况记下,以便分别对待。譬如说,甲同学的主要困难在发音方面,我们就应当多给他练习发音的机会。乙同学主要问题在解释课文,我们就多让他在课堂上试讲课文。丙同学不太会运用语法上的某些规则,我们就应当多叫他做语法练习。当我们在检查、复习和批改作业中发现了同学在某方面有较严重的问题时,我们就必须继续不断地查考他这点,直到他完全掌握为止。消灭知识上的缺陷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方面,因为独立工作能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在踏实地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生长起来。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鼓励他们不断前进,我们也应当个别对待学生、有些学生程度比较差,我们除了在课外给予辅导外,在课上还可以给他们布置容易一点的任务,帮助他们树立自己能学好的信心。对那些程度较好的同学,我们就应当把较难的一些任务让他们做,使他们感到还须努力。

再次,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来个别对待他们,勤勉而困难多的同学,我们应当多给予鼓励。学习态度未端正,马马虎虎,不努力的学生,我们应当多提问,多严格要求和批评他们。

课堂提问及批改作业的次数不必要每个学生都一样,我们的注意力应当集中在那些由于水平低或学习观点不正确而特别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在这里应当说明,虽然对各个同学的要求可因人而异,但评分还是应当根据客观及公正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分数应当反映他们的知识实际情况。我总觉得,要紧的是记下学生的具体问题,而不在评分本身。如果我们对同学的程度了如指掌,评分是很容易的事。

贯彻个别对待学生这一原则的方面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愈来愈深入地了解同学,我们就能够愈来愈细致地贯彻这个原则。

以上几点只是作者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些粗浅见解,是很不够的,还有待教师们的指教和充实。在这里所提出的各个原则背后的基本精神是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清楚了解。为了正确地有效地贯彻这些原则,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致考虑学生已知道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作为教新知识的依据;对一班的总情况要考虑,对个别学生的情况也要考虑。

除了这些应当注意的一般问题,我在下面再提出具体的方法、方式,来供大家研究、讨论。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具体方式

以下所列举的各种方式可以在上课时由教师自己用来说明问题,或由教师用来组织学生的活动,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方式,更可以用作检查学生知识的方式。

(一)掌握词汇方面:

1.教师自己说明或叫学生说明所学到的词的词类。

2.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若干生词根据内容、意义、词类,或词首、词尾分类。

3.在学到和以前学过的词同根的新词时,叫学生对比并揣测其意义,并试说出变化所依据的规则。

4.叫同学把某些词变成同根的其他词类的词。

5.叫同学说出同根的多义词。

6.让同学写出他所知道的某词的一切同根词,并说明词类。

7.让同学写出某些词的同义词(同词类的)。

8.叫同学把同音异义词进行对比。

9.在教多义词的第二、第三种解释时,叫同学说出已学过的解释,并进行对比。

10.让同学举出多义词的各种解释并总结其意义。

11.告诉同学所学词的词首、词尾的意义。

12.让同学根据已知道的词首、词尾来揣测生词的意义。

13.根据若干已学过的同词首、同词尾的词,让同学指出词首、词尾的意义。

14.让同学把学过的一些词按词首、词尾分类。

15.写出字形上相近的词,让同学发现其间的区别。

16.把生字编写在不同的句子中,要同学解释。

在此应当着重指出,必须要求学生从一句、甚至全文内容的背景上来理解词的意思。例如说:I see that...脱离全文内容就会被解释得很滑稽的了。At such a rate离开了上下文就很难知道所指为何。

(二)掌握习语(及略语、简写,如&,e.g.,etc.等)方面:

1.着重指出这些叫学生注意。

2.从字面上来解释习语,使学生能领会其意义。例如,to take advantage,在学生明白了advantage的意思以及它和to take的关系之后,他能体会到“利用”的解释是想得通的,以后遇到了习语他就能试着去揣测了。

3.在复习时写出已学过的习语叫学生认知。把习语稍作改变叫学生认知。例如:课文中有:it stands to reason,making it as if,no more than,as well as等,我们可以写出:it stood to reason,taking it as if,no less than,as long as等,叫学生解释。

4.把习语编在别的句子中,叫学生解释。

(三)掌握课文意义及翻译方面:

1.让学生解释课文。如前所途,开始给他们较容易的任务去完成,使他们渐渐树立起信心,随着他们的进步,各种帮助应逐渐减少。在此应当指出,教师的范读,显示出句中各个词组的关系,对学生的理解课文和试图翻译是很有帮助的。

2.让同学朗读。可以整段读,也可以分别担任课文中的人物来对读。

3.就课文内容向同学提出问题,要学生作口头或书面的回答。在开始时,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能从课文里找到直接答案的,逐渐变成需要学生把课文内容加以改造,改组来回答的问题。

4.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用第一人称(如果原来是第三人称的)或第三人称(如果原来是第一人称的)来转述内容。

5.要求学生用一、二句话概括一段内容,最后为全篇写总结。

6.和学生一起或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篇课文的提纲。

7.教师选一篇较容易的课文来朗读,读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8.让学生背诵一、二段短小精炼、文字较美的课文。

9.摘一、二段课文或另选材料让学生译成中文。

以上3、4、5、6、7、9各方式也是学生练习写简单句子的方式。

(四)掌握语法方面:

1.让学生在课外预习语法,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学生一般都已系统读过语法,但是一知半解,我们如果照课本直接讲解,他们会不感兴趣,不集中听。向他们提出问题他们会发现自己知识之不足,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用课文上的例子来说明语法规则。

3.让学生从课文中找语法的例子:如在指定的一段课文中找出动名词,不定词及分词,并说明他们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4.用课文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如把直接语改成间接语或反之,把被动语态改成主动语态或反之,把倒置句改成顺置句,分析句子,改变句子的时态等等。

5.把课文中的一句分成两句或两句合成一句。

6.和学生一同做有关语法的图。例如,可用下面的表解来总结英语句法部分:

7.对比中、英文在表达同样意义时所用词组之不同,如英文中:there is的讲法和中文表达同样意义的说法就不同。英文中用which,who,that等代词联系起来的句子,在中文中往往要另用一句来说明。

8.对比中、英文词法上的不同。如英文中词类的变化发生在词本身而不象中文用外加词;英文的动词时态较中文复杂得多了;英文中的冠词用得比中文多等等。

课外复习和自学的指导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正确地组织课堂工作,更在教师怎样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复习和自学。学生能学到多少,学得好坏,阅读的能力发展多少,主要要看他在课外是怎样复习的,怎样自学的。所以课外复习及自学的指导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说,循序渐进是一切学习的基本精神,那末它的重要性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比在外语学习中更为显著了。在外语学习中,我们需要记忆和掌握的东西那么多,那么广,我们必须经常地一步步地积累知识、技能、技巧才行。一曝十寒是万万得不到好结果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地,在每一节课上布置一些分量不太重的具体作用;同时我们也当要求学生每天花费一定时间来复习,一天一口气复习三小时没有把三小时分成六天,每天复习半小时效果好。

学生复习的基本形式应当是朗读课文——不是默读而是出声的朗读。朗读最好能及时地在上完课文后马上开始进行。在刚上完课后,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容易多了。而且我们应当向学生说明,作业只是复习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作业的目的也只是在帮助复习;因此千万不能把完成作业当做复习的全部工作,以为做完作业就完事了。学生课外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复习上。为了督促他们经常地复习,我们应当在每一堂课的开头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向他们提问,或进行书面测验。

在复习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把逻辑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不要专门依靠机械的背诵。在熟记单词时他们最好有意识地把它们和相近、相似的词进行对比;在熟记词的解释时,最好从前后文来体会其意义。为了帮助熟记词汇,做生词册或生词卡片是很好的方法;尤其在现在学生较忙,有了生词册及卡片,他们可以随时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复习。不过我们应当告诉同学们,在温习生词时必须尽力想到这些单词出现的场合,以避免脱离上下文的死记。为了促进逻辑记忆的作用,生词的分类、组织方式也很重要;简单的按照字母顺序编生词册很容易引向死记硬背。应当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之外辅之以其他的分类法:如把各同根词放在一起,按词首归类等,或者可以完全不照字母分类而按词的意义分类:如把有关家庭的、有关学校的、有关运动的、有关旅行的等等分别放在一起,也可以按词尾分类。在复习语法规则时,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表解,多看例子来帮助熟记。

应当告诉学生,在复习课文或课外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词时,不要立刻查辞典,而应当从这个词在句中的地位,从它的组成因素来推测它的解释。遇到不懂的句子,就应当先把句子分成词组,找出限定动词和它的主语,再确定其他词组和主语及谓语的关系,最后试着猜测整句的意义。

虽然我们不鼓励学生常常查辞典,而且很多同学没有辞典,对那些有合适的辞典的同学,我们还应当让他们知道查阅辞典的方法。同学们往往会查到一个字就把看到的第一个解释写下,结果还是不能理解整句的意思。我们应当告诉他们必须全面地看看一个词的各种用法及解释,再配合课文来选择最合宜的解释。如果所查的词可作一个以上的词类用,就当先决定它在句子中是被用作什么词类的,然后再选一个合适的解释。如果辞典中有用法实例,就还要参照例子来看哪一种解释和课文中所要求的是相似的。

其次,还要提出预习和复习的关系问题。一般讲,复习比预习更为重要。有时因为我们要学生们在课堂上自己试讲课文,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去预习,这样反而妨碍了他们进行必要的复习。为了防止这样情形,除了向他们说明之外,我们也要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我们对检查复习情况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并不把学生们试讲的情况作为评定他们成绩的依据。只有在复习工作做完之后,新的课文是很浅的时候,我们才可把预习作为课外作业来布置。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辅导时,我们不能有问即答,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问题提出另外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有时提出问题是因为他忘记了以前学过的东西,那末,我们就指出以前学过的有关课文让他复习。有时学生问一个句子的解释是因为不明白几个关键性的词的意义,或是因为不会分析句子,在前一场合我们就告诉他那几个词的解释,再叫他自己解释句子;在后一场合则要先和他一起分析句子。

以上只是作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这些体会都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提出的,可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问题不只是教学法的问题,教材内容也起决定性作用。编排得很好的、包含各种练习的教科书可以使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问题解决了一半;而今天正是在教材上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问题。我认为同学们要求课文结合专业是合理的,但是如何编选既结合专业又能符合英语教学要求的课文并不是一个学校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其他,如语法课本,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也都有待解决。在教学法方面也有很多问题须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很多意见值得展开争论。我希望教育部能领导和组织各地从事公共英语课教学的同志们有分工、有合作地就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

原文载于《外语教学与研究》1958年第4期 4VhfdH7bX+w3L1M0suaMTh2nGgbiPqFNE47Ytp9Hcj5iwKaqi7JVoMfMRlIXNI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