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现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历程,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包括传统民间工艺在内的中国的民间艺术同样受到了很大冲击,有的甚至处在濒于灭绝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三个原因:

1.生活方式的变化

传统民间工艺原本就是在传统生活方式中产生出来的艺术产品。传统生活方式基本是农业文明或旧式市民社会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传媒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与此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在无形之中使得传统民间工艺与人们的现代生活脱节,在总体上成为明日黄花。

2.经济大潮冲击

一般说来,传统民间工艺既是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往往也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但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随着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一些老民间艺人感到仅依靠民间艺术为生是有困难的,是不合算的。同样,这也使得民间工艺的传承出现了后继无人的问题,一般的年轻人因为经济的原因,已经不再对学习传统工艺产生兴趣了。

3.审美观念的变化

如前所说,近20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空前巨大的变化,电视、互联网、电脑、手机空前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趣味。比起时尚流行的审美观念与趣味,传统民间工艺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与趣味,因与时代脱节而显得陈旧;因与传统民俗脱节,而显得难以为年轻人理解,更不要说为年轻人广泛接受了。

因为以上三点原因,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濒于危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国家要把它们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的原因。

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后,中国政府又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策,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国政府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分为10大类,共1028项,并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以表示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尊重,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的尊重。

从以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理解它与传统民间艺术的关系。 rj+Xvvkqvs1ET8+uTXXsDUM8EaczQGLpiSMa3gTxpUjmuhfgCq3kkvN6jPdq0A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