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本研究所用方法和材料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借鉴了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比较法:本书对比较法的运用分内部比较和跨语言比较两种。一方面,在汉语内部,通过对形似、义近、义类、义关构式的比较来揭示某一构式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相关构式之间的共性。另一方面,在同语反复构式研究、方所存在结构研究中,通过跨语言对比,揭示有关语言现象的跨语言共性和差异。

(2)共时分析与历时分析互证法:一方面,用构式的历史形成(即构式化)来解释其共时意义、用法的多样性、跨例共性和差异、跨地区共性和差异(比如“没的说”的共时多功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构式的共时特征的描写来辅助对无历史语料反映的历时演变的历程和路径的构拟。

(3)结构分析与认知分析相结合。把结构主义的替换分析、变换分析、分布分析等语法分析方法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分析法(如句法象似性分析)结合在一起。先通过替换分析、变换分析、分布分析来刻画构式的内部成分的句法可变性(聚合可变性、组合可变性)、整体的结构定型性、语义凝固性,然后再从句法结构对语义结构的临摹(即句法象似性)角度作出认知解释,有时还会从历时演变角度作出发生学解释。

因本书各节的写作时期不同,本研究所用材料比较多样。外语语料源自对英国国家语料库(Bristish National Corpus,BNC)、相关辞书的检索或对他人相关研究文献的转引(转引语料会随例标出)。现代汉语共同语语料有些来自内省或笔者日常阅读积累,其他则主要来源于对大型语料库语料的调查统计。这些语料库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下文简称“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下文简称“BCC语料库”)、陕西师大“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 4版)”。具体源自哪个语料库,有关章节会作出交代。未作交代的都源自CCL语料库。本书涉及的方言语料主要源自方言辞书、笔者的调查以及他人相关研究文献。对这些方言语料的来源,会随例标注或在节首交代。未标注的为笔者调查所得。本书方言语料所据方言辞书主要是许宝华和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94aHb0+khgA63oSdOGGErDRyuBMp6/mh5ENjIMz/AyoKupgtb6UrnjEL8uAR9B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