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纵观前贤时彦的研究,我们发现,汉语构式研究,本体研究多于应用研究,实证研究远远多于理论研究;在实证研究中,共时(即现代汉语平面的)研究远远多于历时研究;在共时研究中,微观个案研究远远多于宏观系统研究;在个案研究中,描写型研究远远多于解释型研究。所以,本书想在汉语构式研究的共时与历时互动、个案与系统互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方面,作出一些努力。

在汉语构式语法研究中,虽然构式压制、构式承继等课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构式化(如构式化的表现、机制、动因)及其共时后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本书把目光聚焦在一个个常用构式上,描写构式的音、形、义、用,而且关注某构式与近义/类义/反义构式、形似构式之间的联系。这方面的追求,在第一章对同语反复构式的考察和第四章第二节对本书涉及的构式之间关系的描写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本书不仅关注构式的共时特征,而且还关注构式的历史形成(即构式化)以及共时和历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方面的追求在第三章对实体性构式的考察中体现得更明显些,尤其是“有的是”“没的说”“真是(的)”等构式。本书不仅致力于对构式的形式、意义、用法作细致全面的描写,还致力于对构式在形式、意义等方面的特征的解释。这方面的追求在本书各章各节都有体现。本书还致力于对构式与其组成成分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考察,这种追求在“V他个C”构式研究、“S比N还N”构式研究中体现得最明显。 lLiZMArgVJijjgnG1x9+HPkR6mh6f9n0f6G9qpwerY5nz9RXhIZki78qokhgDr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