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是多少,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但是,它们都没说明这种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对供给和需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分析,是微观经济中最基本的分析。
在经济学中,均衡是指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经济变量由于力量相当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市场均衡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某一市场中商品的需求量正好和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状态。
需求定理说明了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他所想买的商品,而供给定理则说明了生产者希望以最高的价格销售他所想卖的商品。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供给价格则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在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中必然有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这个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即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图1-2-7是将图1-2-1中的需求曲线和图1-2-4中的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所绘制的。
图1-2-7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图1-2-7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 E 点,即均衡点为 E ,均衡价格 P e 为4,均衡数量 Q e 为400。当市场价格为3元/个时,冰淇淋蛋卷的需求量是500个,而在这个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仅为200个,面临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者将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数量,同时又会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则冰淇淋蛋卷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而需求量逐步由500个减少为400个,供给量逐步由200个增加为400个,达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400个。如果价格为6元/个时,生产者在这个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达到了800个,而由于高价,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仅为200个,供远大于求,这种状态下,消费者将压低价格来购买,同时又会促使生产者减少供给量。则冰淇淋蛋卷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需求量逐步由200个增加为400个,供给量逐步由800个减少为400个,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400个。
可见,市场遵循这样的规律: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会刺激市场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能促使市场价格下降。市场上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会调整自己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到供求相等时为止,市场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被亚当·斯密比作一只“看不见的手”。
由上述分析可知,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又决定了商品价格以及买者所购买和卖者所生产的该商品的数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也就是说需求或供给的变动将引发均衡的变动。
假设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多吃冰淇淋蛋卷不利于身体健康,将对冰淇淋蛋卷的销售产生影响。由于卫生组织的报告使人们减少消费冰淇淋蛋卷,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2-8。需求曲线由 D 0 移动到 D 1 ,表明在每种价格水平下,冰淇淋蛋卷的需求量都减少了。需求曲线 D 1 与供给曲线 S 相交于 E 1 ,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为 P 1 ,均衡数量为 Q 1 。反之,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价格为 P 2 ,均衡数量为 Q 2 。这说明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图1-2-8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假设生产冰淇淋蛋卷的企业的工人工资上涨,将对冰淇淋蛋卷的销售产生什么影响呢?
工人工资上涨,使生产成本增加,减少了企业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生产并销售的冰淇淋蛋卷数量,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2-9。供给曲线由 S 0 移动到 S 1 ,供给曲线 S 1 与需求曲线 D 相交于 E 1 ,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为 P 2 ,均衡数量为 Q 1 。反之,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价格为 P 1 ,均衡数量为 Q 2 。这说明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图1-2-9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确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从上述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
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第四,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供求定理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它可应用于有形和无形商品市场的分析,包括货币汇率的分析也可以用该定理进行分析。
在市场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均衡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社会经济的运行,驱动着每个经济人的活动。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价格。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都会使价格上升;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都会使价格下降。反过来,价格的升降又会使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化,从而使市场实现相对的均衡状态。
价格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指示器。市场供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反映在价格上,即商品价格上升,表示需求大于供给;反之,价格下降,表明需求小于供给。人们可以通过价格的波动直观了解供求的变动。
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上升会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从而使市场实现相对的均衡状态。
第三,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通过价格调节需求与供给,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趋于一致。这时社会资源通过价格分配在各种用途上,实现了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根据价格理论,价格可以自发调节需求和供给,最终使供求相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价格调节并不一定能达到理论上的这种完善境地。而且,有时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对经济不一定是最有利的。例如,2007年,由于猪蓝耳病的爆发和大面积蔓延,导致大量生猪死亡,使生猪生产受到极大打击,市场猪肉供需矛盾加剧,价格迅速上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市场均衡价格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为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一些价格政策来适当调控市场价格。价格政策包括许多种,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如图1-2-10所示。该行业某商品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为 P e ,均衡数量为 Q e ,政府为了扶持该行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支持价格为 P 1 , P 1 > P e ,此时供给量为 Q S ,需求量为 Q d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产品出现过剩。为了防止价格下跌,政府就要收购剩余产品用于储备、出口等。
图1-2-1 0 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运用对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是:第一,稳定生产,减缓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通过对不同产业产品的不同的支持价格,可以调节产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变动。第三,可以扩大投资,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支持价格也有负作用。例如,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最低限价和最低工资都属于支持价格政策。农产品最低限价的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但也客观上导致了农产品过剩,同时收购过剩的农产品也增加了财政负担。而最低工资,它有利于维护低收入者的利益,但它也引起了失业,鼓励了青少年退学,并使一些不熟练工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在职培训。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商品的最高价格,如图1-2-11所示。某商品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为 P e ,均衡数量为 Q e ,但在这一价格水平时,部分生活贫困的人将买不起,因而政府对这一部分商品实行限制价格政策,限制价格为 P 1 , P 1 < P e ,此时商品实际供给量为 Q s ,需求量为 Q d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产品供不应求。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府可实行配给制控制需求量。
图1-2-1 1 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的实行虽然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也有不利作用。例如,租金控制,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帮助穷人更能租得起房子,但它也导致了可供出租的房子数量减少,而需求又因低房租而增加,从而引起短缺。而且,低房租也会使房东不愿意花钱维持和改善房屋状况,使房客住房质量下降。此外,限制价格下的配给制还可能引发低效率和社会风气的败坏等。因此,一般经济学家都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限制价格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