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2
供给原理

一、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理解供给概念同样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供给不同于供给量,供给量是在某一既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例如,某商品价格为2元/个时,2016年2月某地市场的供给量为0个;3月份价格升至3元/个时,供给量为200个;4月份价格升至4元/个时,供给量为400个。而供给则是不同价格下所对应的不同供给量的统称,如上例中每一价格对应的供给量的组合为该商品的供给。

第二,供给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愿意出售,二是生产者有供给能力。缺乏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形成有效供给。

二、供给的表示方法

(一)供给表

供给表是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表格,如表1-2-2所示。

表1-2-2 商品的供给表

(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某种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形表现形式。图1-2-4是根据表1-2-2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

图1-2-4  供给曲线

图中的横轴 OQ 表示商品数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价格, S 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如果供给函数是一元一次的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为直线型;如果供给函数是非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就是曲线型的。直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则不相等。

(三)供给函数

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用 a b c d ,…, n 表示,把供给作为因变量,用 S Q s 表示,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供给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公式为:

S f a b c d ,…, n

由于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因此,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仅分析商品自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并以 P 表示价格,则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S f P

如果某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是线性关系,即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则供给函数为:

三、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有: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的多少与商品自身价格的高低呈正比,即商品自身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自身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第二,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第三,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增加供给。例如,某炼钢厂采用了新的燃煤技术,煤的使用量降低三分之一,生产成本大大下降,因而在产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愿意供应更多的产品。

第四,投入品价格。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供给会减少;反之,投入品价格下降,生产成本减少,利润增加,供给会增加。例如,在冰淇淋蛋卷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糖的价格上涨,意味着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供给将会减少。

第五,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厂商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会增加供给;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

第六,政府政策。政府采取鼓励投资与生产的政策(如减税),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反之,政府采取抑制投资与生产的政策(如增税),则会抑制生产,减少供给。

四、供给定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即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定理反映的是一般规律,这一定理也有例外情况。一是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如古代文物、已故作家的作品,即使出售价格再高也无法增加供给数量。二是某些厂商在大规模生产时平均成本锐减,这时商品价格虽有所下降,但厂商仍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此类商品往往是那些可适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如小汽车和电视机的生产等等。三是劳动的供给有其特殊性,当工资开始提高时,劳动的供给会增加,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感到对货币的需要并不迫切了,这时工资再提高,劳动者也不会再供给更多的劳动量,而对休息、娱乐和旅游更感兴趣。此外,证券和黄金市场,当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按正常情况波动,大幅度升降时,供给则会出现不规则的变化。

五、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如同我们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一样,在进行供给分析时,也要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图形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数量组合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移动,如图1-2-5所示。当价格为 P 1 时,供给量为 Q 1 ,当价格由 P 1 上升到 P 2 时,供给量由 Q 1 增加到 Q 2 ,在供给曲线上表现为从 a 点向 b 点移动。可见,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左下方移动是供给量的减少,向右上方移动是供给量的增加。

图1-2-5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如投入品价格变动等)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图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如图1-2-6所示。在商品价格 P 0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品价格下降时,在同样价格水平下,厂商所获得的利润增加,从而产量增加,供给量由 Q 0 增加到 Q 1 ,供给曲线由 S 0 移动到 S 1 ;反之,投入品价格上升时,供给会减少,供给曲线由 S 0 移动到 S 2 。可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表明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明供给增加。

图1-2-6 供给的变动 xwoB/K7cMT/Bo6mPFTR9T4l1osA+4eQvp3y2QzG1lHnHk0mNbe9ZNauG0u7B3b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