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沃克在其《报纸的力量》一书中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文化日记”。其实,一家校报又何曾不是这个学校的文化日记和学校的历史呢?

孙伟是我熟悉的一位校报朋友,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他长期从事校报工作,尽心尽力,执着追求,成绩多多。

该著以高校校报的自身定位、办报流程、新闻作品生产、大学生记者管理等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徐徐展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些新闻实践置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编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美学原理等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彰显了高校校报的文化天然性和它的实践品格与理念,突出了高校校报办报育人等诸多功能,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难能可贵。

我总以为,一本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目录是顶顶要紧的,目录就是一条红线,通过它串起散落的珍珠,成就一本书。该书的篇章目录富有特色,从校报编辑人员的尴尬与烦恼到校报人的编辑功夫,从入门锦囊到一定“境界”,从新闻选题、新闻策划、新闻背景,到正式操刀成文的标题制作、文字校雠、版面安排的“工匠精神”,都得到充分展现。在校报文脉一篇里,关于大学校报的文化四季与文化呓语,文化基因与文化定位,文化之魂与文化转型,大宣传理念下校报文化的大格局等,亦是有感而发,娓娓道来,启发多多。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要有一种生命之托的,一定要为社会做点事。我从1977年就在学校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办校报,再后来创建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深感有一个积累和水到渠成的过程。我想,只要你努力了,总是有回馈的。孙伟的第一份工作是从校报开始的,这是他的幸运。在高校工作,混一碗饭吃,文字功夫是一辈子的看家本领。

我特别看重校报在锻炼人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文字功夫;二是与人交往,能说会道的本领;三是捕捉问题的能力;四是你的政治意识、敏感意识、大局意识和学术视野、工作眼界。这四个方面的锻炼,不是每个岗位都能够给予你机会的,但是校报可以。校报是一个锻炼人、出人才的地方。

我在多个场合讲过,做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有几种境界:一是一般新闻人,他只是一个“工作人”,这种人把从事新闻工作只当成8小时以内的事;二是知名新闻人,这种人就是“职业人”了,他们有思想,有见解,有影响,又有一批好作品……不过,时间长了,人们还是会忘记他们的;三是新闻大家,这种人就是“境界人”了,他们远见卓识、博古通今,影响事,感染人,引导舆论……新闻人本色,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政治家、社会家、文化人。

期待中国高校校报繁荣发展,期待有更多校报同仁的著作出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 hrwRUO2jMQwuq1p0iByWUekp7a8i3whyLjPnJHAAYNN5PoGK6IERtmkPxDHsG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