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生记者的“境界”说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选》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成就一切事,罔不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境界说,是王国维继承古代“诗境”“词境”“意境”之说的思想余绪,首开“境界”为论词之核心。“王国维美学中的境界说是横贯诗歌和小说、戏曲所有领域的最高层次的理论”

仿王国维大师的“境界说”,笔者尝试着提出学生记者应具有的三种境界。这和前文提到的学生记者成长发展的两个“三步走”是有本质区别的。“三步走”的阶段目标,不论目标或虚或实,都是人为设立的外在的目标荣誉,是从有利于记者团管理及学生记者培养的角度提出的外家功法。下文将从新闻“技”的层面提出学生记者的内家功法。练好内功,其外家招式必雷霆万钧。

第一重境界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评价张司业的乐府诗臻于化境,语言文字初看上去很通俗平常,但是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却最为清奇峭拔;写成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实际上都是经过艰苦的构思才写出来的佳作。这个张司业其实就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张籍,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与当时的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代表作《秋思》鲜明地反映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风格特点。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本是诗人托“行人”捎封家书的平淡情节却被刻画得百转千回,柔肠寸结,无限乡愁被揉碎压缩在了这短短的28个字中。因“见秋风”而从凄凉摇落之景中勾起了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千言万语却又在铺纸提笔之际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的凝噎,想说的话太多了,竟乱了思路。行人将要出发了,却又唯恐疑漏了什么内容,偏偏还要说是“匆匆”。又把信封打开了,并不是真的要再补写上什么文字,无非是增加诗人那更难以名状、无法排遣、缱绻纠结的乡愁。

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生活上一个平淡无奇的情节被赋予了生命的质感,神经质的敏感却洞见了感情的波澜,细细吟味中激荡无尽的含蓄。

王安石精到的评价实在是契合第一重境界说。大学校园里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名家讲座,也有社团活动;既有走出校园关爱留守儿童,也有请进校园举办高雅艺术;既有诸如“红五月”之类的校级固定的活动内容,也不乏应时应势的创新性活动。报告会、文艺活动、体育比赛、校友日活动等等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应接不暇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也渐渐从新奇、围观到熟视无睹,恰如“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一样单调无趣。如何从寻常中看出端倪,如何从司空见惯中审读出背后的新闻价值,确是需要练就一双“新闻眼”,方能独辟蹊径,呈现耳目一新的作品。可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啊,敏锐的“新闻眼”不是一夕之功可以达成的,需要学生记者涵养好奇心,养成从新闻视角思考问题的职业习惯,培养“包打听”的“八卦”心理,去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信息。

消息是新闻的基本体裁,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新闻样式之一。大学生记者入门的首要功夫就是从写消息开始的。看似消息写作最简单最寻常,但要写出高质量的好消息却是一件极难的事情。能够把看似稀松平常的消息写得新意孤远、洗练准确,也应该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吧。

从另一个角度看,消息写作应该是新闻职业敏锐感的延续,二者既是独立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练就了识别“新闻”真金的“火眼金睛”,才有可能提炼出超凡脱俗的消息作品。反之,“新闻眼”的特异功能也需要经过大量的消息写作练习才能逐渐积累,形成思维习惯性反应。“新闻眼”的把握只是“看似寻常最奇崛”的开始,要等到“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消息的完成,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消息写作,易上手,学得快。但要在短小的篇幅里藏掖有宏大的信息量,写得跌宕不平,却是没有时间表。就像同样的一拳,内功深厚的高手,虽轻飘飘一拳,却已令对方骇然。

第二重境界是:胸中有丘壑,泼墨写河山。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创作中主观创造性作用。艺术大师创作山水画作、山水园林之前已经看遍了千山万水,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已了然于胸,从而使得“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艺术巨匠李可染先生说过,“传统已经看遍了,山水也看遍了,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于新闻境界而言,通讯、新闻评论似乎可当此论。

在校报的诸多新闻体裁中,通讯一般来说是体量、块头较大的了。驾驭这个大块头,确实是需要一定功力的。这个功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文字写作能力,通讯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包括新闻素材的搜集归纳整理能力,如何从大量而庞杂的信息中选取有用的“真金白银”;包括中心立意的宏观把握能力以及篇章结构的驾驭能力。这首先要求在写作通讯前要根据大量的采访素材完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工作,从战略层面基本搭建起篇章的骨架,并在骨架的基础上完成战术层面的文稿撰写。与可以“倚马可待”的消息写作不同,通讯体量的宏大,要求创作者具备“成竹在胸”的能力,从而完全真实地呈现新闻背后的新闻,并具有“泼墨写河山”的宏大信息量。

如果说通讯的“泼墨写河山”指千字以上的篇幅体量的话,那么,新闻评论的“泼墨写河山”则指的是逻辑深度和旁征博引的时空跨度。社论、时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新闻评论类文章从来不是以篇幅而取胜的。新闻评论重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这要求作者要紧密围绕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胸有丘壑”地组织论点、论据和论证,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引导师生的正确舆论环境。二者相较,似乎新闻评论因对作者思想性、逻辑性、阅历性要求较高而更难于通讯的把握。

第三重境界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出自《宋史·岳飞传》:“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再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是运用得是否巧妙灵活,全在于一颗善于思考的心。

学生记者以宣传报道校内新闻为本职任务,观察采访并构思提笔极类似于古代出战前摆布妥当的阵势,但同一个新闻事实呈现出来的样貌则变化多端,以何种新闻类型呈现则不一而足,以何种水平呈现则参差不齐。达到第一重境界“临界点”的学生记者能且只能够完成一个合格的消息。达到第二重境界“临界点”的学生记者则不满足于新闻的表象,能够有意识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或者有评说新闻的创作冲动,并最终形成洋洋洒洒的新闻通讯或言论。达到第三重境界“临界点”的学生记者则打通了任督二脉,在第一和第二重境界中来去自如,轻松驾驭新闻的诸多类型,掌握各种新闻类型之核心精髓、典型特征。究竟是写成消息,还是挖出通讯,展开评论,全在于自己练就的一颗敏锐的心思和生花的妙笔。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庄子曾作《逍遥游》篇,也提到了心性的重要性。他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郑国的思想家列子能够轻巧美妙地御风而行,半个月后才返回来,像这样有风仙之福的人,真实不多见。但是庄子认为,即使列子能够不徒步走路,但他还需要依靠风,因此,其快乐还是相对的。如果有人的心态能够纯然快乐,那么他就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在这种自然心性的指导下,人就能够超越事物之间的界限,超越命名、辩论、掩饰等语言,超越“我”,达到“无我”之境,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化境。

“眼球至上”的新媒体传播生态语境,其新闻价值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网友的阅读量和点赞数。因此,今天出现“刊登于传统报纸头版头条的传播力度,还不如学生发在微博上的影响大” 也就不足为奇了。微信中的鲜花美女从来都不乏大量的围观者,而学校的重要会议新闻却“门前冷落鞍马稀”。标准规范的新闻传统范式奠定了其在校报中的无上地位,但是原封不动地运用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却几乎无一例外的“流水有意,落花无情”。反之,一种融合了消息、通讯、评论三种新闻体裁的新的信息文本模式却大行其道。它具有消息的内核、通讯的描写、评论式的感情外泄,甚至还有几分肆意的文采,在字里行间有消息、通讯、评论的某一特征,又都不是规范性的任何一种。这种适应网络新媒体独特气质的“一体化”或“无界化”的信息载体真的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学生记者的三条发展路径和学生记者的三种境界,这二者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不论是新闻作品的三条路径,还是个人荣誉的三条路径,都是大学生记者团管理的有效举措和抓手,也是促进一届届学生记者提高个人新闻业务能力的目标创设。学生记者的三种境界反映了新闻业务能力的三次“质”的飞跃,这是学生记者受用一生的技能。目标路径一步步实现的过程就是“量”的不断累积和自信心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同境界的“临界点”。这一“临界点”不期而至,无任何征兆,“欲辩已忘言”。

“让写作成为生活方式”和“成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中坚”是两条路径的最高阶段,具有境界论的含义,并似乎比第三重境界还要高远。但是笔者认为,针对学生记者谈境界,一定不能离开学生这个特殊身份和对学生记者的短期工作期许。只要向着这“三种境界”努力了,那么未来都会水到渠成。

作品的获奖、个人的荣誉不是最终目的,它们都是为迎接“临界点”的到来所做的准备。这说明你具备了到达“临界点”的基本条件,千万不要停歇,要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坚持转化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ehuG2UTGGfRF7I2Z1u6juOlX5xGcv0GC+P22++Yyt2lm9QiJ8nbKQXibapDX2q1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