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2 公共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觉能动性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归根到底取决于、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依赖性和社会存在的决定性是动态的和历史性的。恩格斯就指出:“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 一方面,以社会心理、传统风俗等形式存在的社会意识,因其特有社会土壤等存在,从而得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着代际传承。在历史悠久的国度,社会意识中常常存有落后于社会存在发展的成分或因素。比如在21世纪的今天,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等社会意识在中国、印度、伊斯兰等文明中仍旧存在,与时代格格不入,明显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革命需要、重大人文科技发展等领域存在的社会意识,因其前瞻性、预见性等特质,常常首先为少数先进人物、先进集体掌握。比如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殖民地半殖民的旧中国,人们普遍追求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然而受顽固势力和外在因素等制约,社会意识已经产生系统性变化,社会存在却不能得到及时的改进和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其具有显著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公共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在受到社会公共存在的制约同时,同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公共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由其作为主观意识的本质所决定的。认识的产生是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的、由外而内的过程。人的有限性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决定了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表现为全面与否,还有正误之分。一方面,现实中的实践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因而获得的认知最初总是以个体认知形式存在。个体认知是否准确反映客观存在,这首先就是疑问。从个体认识向集体认知的转化,还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进行准确的表达。表达过程及主体之间的互动方式,同样存在造成误会甚至误解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公共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根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体性与社会公共意识普遍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即便个体认知是准确的,但由个体认知的个别性上升到社会公共意识的普遍性的过程,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互动的、有机的过程,这一进程同时是解决个别性与普遍性矛盾的过程。社会公共意识作为相对独立的复杂体系,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内在构成和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一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公共意识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公共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首先表现为与具体的社会公共存在样态不相匹配。由于社会公共意识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导致其对社会公共存在的反映并非照镜子般的当下立现。有的时候,社会公共意识的发展会超前于社会公共存在。反之,社会公共意识的发展也有可能落后于社会公共存在的发展。不过,公共意识与公共存在的不匹配,只是相对的,二者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总体上的相对平衡。其次,社会公共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公共存在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但社会生活并不仅仅只有经济层面。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构筑起来的有机体系,政治、文化、制度等同样是不可或缺。这些多元的社会存在,共同制约着公共意识的发展。

社会公共意识同时具有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是意识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共意识的自觉能动性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公共意识的产生发展本身就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产物。自觉能动性是与动物的盲目自发性相对而言的,动物对外界的反映遵循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且无法超越作为种存在的窠臼。公共意识则是主体对自身和社会本质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对自身作为类存在的“自觉”。另一方面,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体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展开的。公共意识作为主观认识的相对独立性,对公共存在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历史的事实表明,相对超前的公共意识,促使主体积极改变不合理的公共存在样态,进而推动历史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自身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追求,往往受到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机器的禁锢。这时候,超前的公共意识会促使人民群众通过现实的斗争,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体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共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却仍有不少的人,依旧持有封建的、落后的社会观念,客观上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0IIH6ZkFL6lnOdKtCqz2x8wqKwrPq2rHxSg33QFZrU33hWgffvj1M9ZM69ccuD2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