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江苏城市群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域整体差异度

除了城市群内部的单个城市排名外,本报告还将计算江苏省公共服务子系统的锡尔系数,据以进行江苏城市群公共服务子系统区域差异度分析,希望能够更加宏观地把握江苏城市群经济子系统城际协同发展的非均衡程度。

“锡尔系数”是在区域差异分析领域里被普遍应用的测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为江苏省内地级市个数; y i 为地级市 i 的公共服务支出占全省的份额; p i 为地级市 i 的人口占全省的份额。 T 越大,各地级市间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亦然。经过计算,江苏省内的区内熵( T )为0.045。这个值小于邻省山东省内的区域差异 。这个数据说明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公共服务子系统城际协同影响因素

针对这种城市间发展的差异度,从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看到,在推行区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政策引导和战略调整对缩小总体差异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正而效果,但是各个地区内部的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尤其是新文件的出台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估和测算。之前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比如“一味重视江苏省三大地带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强调消除地带间差异”可能需要转变。缩小全省整体的差异并不一定能实现既定的口标,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重视各个地带内部的差异变化趋势,针对各个区域内部差异的主要来源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江苏省内各市的区域合作和发展,尤其是如何促使苏北地区城市更好地利用长三角城市群相关优惠政策,从而带动全省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江苏省现有的情况,在提出具体建议之前,我们首先罗列出以下几个阻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原因:首先是政府官员服务意识淡薄,由于长期历史累积的陈旧观念,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不足;这个主观因素将严重阻碍全省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其次,各级地方政府重增长轻发展的绩效观使他们长期忽视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在江苏省内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其医疗卫生的支出比重反而相对落后,排名倒数;第四,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制定过程中缺少公众参与,以至于无法全面掌握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诉求信息,其结果是政府部门无法准确判断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问题,比如该供给哪些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是多少、该如何供给才能最有效率等。公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是需要以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的,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度决定了公众是否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公众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公众是否能获取政策问题的信息;公众的观念意识决定了公众是否愿意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公众参与机制是否完善也决定了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是否顺利;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制度是否规范决定了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是否有法律保障。但是现实中,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现实原因的约束使得上述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公民参与机制尚不完善,加上公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参与能力都较为薄弱,由于缺少公众的参与,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不能及时反映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缺乏了相应的依据,公众的权益便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公共政策也就失去了公共性这个根本特征,因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公正与公平。最后一点,也是我们现在努力去改进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和论证。科学有效的评估和论证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科学、符合实际的重要途径,是整个决策制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是由决策者的意愿决定,一旦决策通过,处于决策成本的考虑,检验决策是否科学的论证与评估环节便十分粗糙,甚至被忽略。公共部门制定的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假如省略了评估和论证的环节,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无法准确判断已作出的决策是否能够体现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公共服务供给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二是制定的决策中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判断是否与公民需求脱节;三是无法为决策的执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四是无法确认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的供给效果,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无法有效地反映公民需求,以至于最终无法满足公民的需求。 wUsAL+G04BKFcX9E+LtcCx/+9aXeXA6GGENI7sngp1YebYh9hFBbZ68m3M0kfu3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