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短片与数字短片

一、短片的界定与特征

1.短片的界定

自 1895 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公开售票放映《火车进站》(如图 1-1)开始,电影就以短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演化后,电影已经作为“第七艺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短片作为一种影像存在的样式,以其先锋性、实验性、非主流、更独立、更地下而更具有艺术的本真,使其成为电影艺术中具有相当历史分量的一个类型,成为各大电影节中独立存在的一个片种,创作、传播短片正成为近年来国际电影界的一个热门现象。

图 1-1 《火车进站》

至于“短”片应该有多短,不同国家、不同电影节仍没有形成一致的时间标准。在短片产生之初,通常以胶片的长度来界定一部影片是否为短片。电影产业在 19 世纪 20 年代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生产发行的电影影片在院线播映时,其长度制订了相对统一的标准。按照国际惯例,35mm的影片单本长度有 300 米和 600 米,每个单本拷贝的长度,包括头尾护片段、识别段、同步段等都要控制在这个长度之内,只有最后一本允许少于 500 米。一部剧情故事影片一般是五本,标准长度为 2700 米,其上限不得超过 3000 米,下限不少于 2400 米。如果影片低于最低长度就按半部计算。达不到院线标准的半部影片,通常就被称为“短片”。

在现今的电影界,并没有对一部短片的长度上限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专业的短片电影节通常把短片(包括短纪录片)的长度规定为 53 分钟以内,在 2001 年的北京首届独立映像展上,专门规定了 60 分钟以下的剧情短片才可报名参加短片单元,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完全严格的标准。北美将长度介于 20 到 40 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而在欧洲、拉美和澳洲则可以更短一些,新西兰将长度介于 1 到 15 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其设定为 40 分钟以内,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则设定为 45 分钟以内。

当然,时间长度的界定仅仅是定义短片的一个方面。电影短片的名称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产生,用来形容各种形式和风格的电影,是电影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种形式,它既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个种类。电影短片经历了一百多年技术和美学的发展,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其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时间长短的区别,还需要在电影美学方面给其更为明确的特征定义。

2.短片的特征

短片因为其“短”,在表达较大篇幅的题材时会稍显仓促,也正由于短片的“短”,使其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另辟新径,形成了短片独特的电影美学特征,即篇幅的精炼化、影像的象征化、主题的多义性和形式的独创性等,这些特征为我们赏析和创作一部优秀短片提供了明确的艺术标杆。

(1)篇幅的精炼化

短片美学的形成基于“短”,因为其短,要求短片无法过多铺陈,剧情必须单刀直入,迅速将观众带入情境,并精确地表达创作意图。短并不意味着单薄与简单,也不是仓促与含糊。创作者应充分发挥想象力,精确构思每一个画面,控制适度的节奏,并具备娴熟、流畅的剪辑技巧,提炼每一条镜头语言,以此来实现短片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2)影像的象征化

象征手法是艺术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电影艺术重要的视觉语言。马塞尔·马尔丹(如图 1-2)将象征分为造型的象征、戏剧性的象征、意识形态的象征三类。这三项内容都是短片需要创作与传达出来的主要因素,因此象征是短片最常使用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否合理,表现手法是否巧妙,直接关系到影视短片的制作水平和最终效果。

图 1-2 马塞尔·马尔丹

(3)主题的多义性

主题的多义性是指短片的主题往往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的受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释义。在视听语言与内容解读上追求多义性和探索性,是短片创作的又一重要特征。多义的创作主题,既引发受众做深入思考,也同时满足了短片创作者在主流影片中无法传达或实验的创作理念,短片创作成本小,可操作性强,很多著名导演在创作生涯前期均创作过优秀的短片作品。

(4)形式的独创性

艺术的创作形式是创作者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影视艺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受众已完全适应并逐渐乏味于固有的创作形式。新颖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感,是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对于短片而言尤为重要。短片除在电影节展映外,更多地在网络流媒体与传统媒介中传播,这就要求其在短时间内使受众感兴趣并愿意继续观看,因此,形式感丰富、视觉感染力强也是一部优秀短片的重要特征。

二、电影的数字化

20 世纪后期,我们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影像技术革命,即数字技术革命。数字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蔓延至影像创作的各个领域。最早使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的著名导演詹姆士·A.卡梅伦(如图 1-3)认为:“视觉娱乐影像的制作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电影的摄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各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手段。

图 1-3詹姆士·A.卡梅伦

1.创作素材数字化

数字电影影像的获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数字拍摄,例如使用数字高清摄像机(如图 1-4)直接获得高清质量的数字影像;二是胶片拍摄,获得高质量的胶片影像,然后通过胶片扫描转换为数字影像(胶转数)(如图 1-5);三是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如图 1-6)制作的图形、图像或动画特效等。

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就以数字化的合成技术实现了诸多惊人的视觉效果,其中男女主人公在甲板上飞翔的镜头就是通过在绿色背景下运用运动控制捕捉技术进行原始素材的拍摄,然后用三维软件设计“泰坦尼克”号,通过虚拟摄像机拍摄一段轮船以及海水运动的画面,最后在合成软件中进行最终的效果合成。这些数字化素材的制作手段及方式,都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多的便利(如图 1-7)。

图 1-4数字高清摄像机

图 1-5胶片转磁机

图 1-6计算机图像技术

图 1-7运动控制捕捉技术

2.后期合成数字化

后期制作阶段包括特技效果的加入、编辑、校色、音响合成等。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如图 1-8)以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影视镜头中的景物可以由无数个独立拾取、记录和处理的影像元素来合成,从而大大拓宽了制作人员的创作想象力。非线性编辑技术会把拍摄的各种原始材料传输到计算机中,完全不用考虑镜头的先后顺序,只需要把镜头按照长度排好编号,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剪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非线性编辑技术中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使后期创作更加完美,视觉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数字电影节省了电影制作费用,革新了制作方式,提高了制作水准;通过高清摄像技术,实现了与高清时代的接轨。

图 1-8非线性编辑系统

3.放映与推广数字化

与数字化制作配套的是影片的数字化存储与数字化放映。后期部门制作的数字电影母版可制作成DVD光盘,可通过网络传播,可通过数字电视台播出,还可使用数字放映机和播放器在各大院线放映,不需要反复洗印胶片,发行成本大大降低,传输过程中也不会出现质量损失。数字化的存储可以长时间保持影片质量稳定,不会出现磨损、老化等现象,更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

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介入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和特性,也使影视制作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三、数字短片的界定

由上面对数字短片时间与特征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数字短片的时间界定是模糊的,数字短片的创作方向是开放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将半小时左右的影片称为短片,这里的半小时仅为一个参考数值。一部仅仅是几十秒、几个镜头组接的短片,或一个长镜头画面,或一部长度达四五十分钟的影片,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短片。但时间单位并不是考量一段影像是否为短片的唯一标准,一段影像的内部构成是否遵循电影构成的基本原理是确定该段影像是否为短片的更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与传统胶片电影相比,数字短片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影像技术发展的一种影像类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数字短片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点、途径等因素的限制,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数字短片的创作几乎无所不能,创作方式的便利使创作者更专注于短片的表现性与观念性。传播方式与创作理念的不同也是数字短片区别于传统短片和商业影片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对数字短片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即遵循电影基本构成原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化影像技术拍摄、制作与传播,长度在30 分钟左右,强调表现方式与观念传达的一种影视艺术类型。 7cq8jUwd3gp71iofgpDrALXvLMcWnlWmM34kQAHKb8fNCQZ/A1M5TGGsop97bC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