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短片的情节与结构

剧本的情节设置与结构安排是剧本风格和主题传达的重要的手段。剧本的情节构思、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合理的情节结构安排,有利于影片主题的表达,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在我们确定故事的主题、梗概和主要角色后,运用各种情节设置的手段,运用准确的结构布局,使剧本各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

一、情节

剧作的情节组织与设置就是将若干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并最终构成一种结局。情节是剧本中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叙述得精彩与否,最终影响到导演及剧组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剧作不是码字,而是编织,这跟织毛衣有点类似,精心设计的与草草了事的一看便知,前者委婉曲折,后者单一直白。一个好的情节是形成一个好的剧本的基础,这个情节中首先需要很多吸引人注意的铃铛,还需要一根可以串联这些铃铛的线,把这些铃铛串联起来,才可以形成更为美妙动人的风铃。这些铃铛我们称之为情节点,而串联铃铛的线就叫作情节线。

1.情节线

情节线通常有人物线、事件线、情感线三种类型。人物线根据性格逻辑与命运轨迹形成的人物来贯穿。事件线根据情节发展与叙事顺序形成的事件来贯穿。情感线根据环境转换与心理反应形成的感情来贯穿。

情节线贯穿有主线和副线之分。短片一般只有一条主线,其他皆为副线。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不仅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人物形象也鲜明丰满起来。主线可以是一个大事件,对于短片而言往往是唯一事件。影院片通常是一条主线加上若干副线,一些连续剧由于巨大的容量,还会设置出更多条副线。既然存在主次之分,就要求副线要服从主线的发展,与主线相照应。受容量限制,短片剧本的情节线最忌讳的是盘根错节,情节线要做到支干清晰、略有分叉,过多追求细节,会引起主线混乱,情节杂织。

2.情节点

情节点在影视编剧术语中特指一个事变或事件,它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通俗一点来说,情节点的“点”在这里其实就是指观赏兴趣点,也就是情节发展中特别能引起观众观赏兴趣的地方,或者说能引起观众情感变化的刺激点。它们是支撑着情节线的基点,像一个个跳动的鼓点,敲击着观众的心弦,紧系着观众的情感。

图 2-5悉德·菲尔德

悉德·菲尔德(如图 2-5)将理想的好莱坞电影剧本分成三幕,他认为在第一幕和第二幕的结尾各应有一个情节点的存在,将剧情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中间与结束三幕加上两个主要情节点,我们可以在短片剧本中理解为一个主要事件上的五个基本情节点,即发端、诱发事件、转折点、戏剧焦点、结尾。短片剧本中通常舍弃了大量的副线,只保留了一条主情节线,以简化剧情,彰显矛盾冲突。沿用五个基本情节点,层层推进冲突,勾勒出情节的发展轨迹,构成明晰的动作线。

3.细节

一切文艺作品中,那些宏观的构架:主题、内涵、人物性格,冲突、情节……归根结底都得用细节来体现。细节是使各情节点流畅发展的润滑剂。能进入观众内心的细节是需要编剧从生活中仔细挖掘,经过艺术加工,再放到剧本的适当位置,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艺术细节。现代电影中更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电影是细节的艺术。”一方面,电影不能用抽象的形式来描述,一切事物的前因后果和任务的心理活动,都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可视形象来体现,因此,可见的细节对剧本的创作极为重要。另一方面,电影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电影有视听语言,那些精心安排的特写镜头可以把细节放大,观众可以很直观很明确地看到这些细节。两部题材、主题甚至情节相似的影片,却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其细节上的差异一定是影响形成这种区别的重要因素。情节如同骨架,细节如同血肉;曲折、离奇的情节可以吸引观众,真实、感人的细节更能震撼人心。情节可以想象、编织,而细节更多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再创造性地加工、运用。

二、结构

剧本结构是剧作者根据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内涵,对一系列人物和事件以不同的轻重主次合理进行组织安排,达到一个剧本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结构是情节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安排。一个剧本,要想让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不仅需要剧作者写作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剧作者构造剧本中的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整合情节的系统,把事件以及细节等连接起来组建成完整的剧情。根据主流影片对于剧本结构的分类,我们大致可以将剧本结构分为戏剧性结构和非戏剧性结构,或者称之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两类。

1.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依照事件进程的自然时序组织情节的时空,推进剧情。通常以时间为轴线,展开事件及人物性格的发展进程。

线性结构的影视剧情节完整,讲究起、承、转、合,情节与情节之间有紧密的因果关系,所以剧情发展具有严格的逻辑性。由于脉络清晰,叙事性较强,矛盾冲突集中,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顺序,这类结构的影视剧非常受普通观众的欢迎。在线性结构里,叙事作者和观众都期望建立一种和谐一致的情节动作时空,前后两个镜头、两个时空应有逻辑的关系,顺承观众的惯性感知,以避免观众产生混乱的时空感。这样,观众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是受影片控制的,而影片的讲述者则隐藏不见,好像是在讲述故事自己,情节的顺畅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好莱坞影片和一般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这种时空结构。

2.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通常包括交错式结构、套层结构和拼贴式结构等。时空交错式结构、套层结构、拼贴结构都是相对于线性叙事而言的,随着现代电影的兴起而出现。作为一种现代电影方法引入电影创作,非线性结构对近半个世纪的电影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到后现代主义盛行的今天,作为一种现代电影方法的延续,非线性时空结构也是最富个性的电影表现方法。非线性时空结构能够充分体现电影的特性,是一种更富有个性的电影创作手法,赋予电影更深刻、更复杂的主题意味。

(1)交错式结构

以对“人性”的关注替代了好莱坞对“情节”的专注,是现代电影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交错式结构使荧幕上的一厢情愿的描述和展现变成荧幕内外之间的互动联系,观众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了主动组装、建构人物,得出各自心中的人物形象。现代电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邀请观众参与电影创作,一起完成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从中体验艺术创作的特有意味。

交错式结构都有若干个叙述时空构成,各个叙述时空涉及的范围很广,这些叙述层面叙述的内容之间是不连贯的,有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但同时每个叙述层面又呈现一定的独立性。这些叙述层面必须“聚焦”一个核心,这个核心通常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思想,且这些叙述层面和核心并不导致一个必然的明确的结果或结局。观众在接受这种叙事时空时,会有一种主动参与影片的冲动。因为这种时空结构为影片意义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为观众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白。交错式结构的代表作品有《美国往事》(如图 2-6)、《东京审判》、《法国中尉的女人》(如图 2-7)。

图 2-6 《美国往事》

图 2-7 《法国中尉的女人》

(2)套层结构

套层结构把重点转向了如何讲述故事,如何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它一般都含有两个叙述层面,一个是此时空的故事,一个是彼时空的故事,两个故事在交替行进中互有渗透。两个叙述时空互为参照、互为文本。它们都呈片段性,在交叉行进当中,互有渗透、互有隐喻,为影片主题的表达提供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依据,观众在接受这类影片时,会得到更多的除故事之外的含义和感受。影片在此处产生了文学化的艺术魅力,使观众忘记了身在何时何地,完全沉溺在结构营造的奇幻世界中。套层结构的代表作品有《罗生门》、《公民凯恩》(如图2-8)、《英雄》等。

图 2-8 《公民凯恩》

(3)拼贴式结构

拼贴式结构最大特征来自它的随机性叙述,它也有若干个叙述时空,但这些叙述层面似乎是在自说自话,因偶然性随机进行,相互之间并不发生任何关系,影片中消逝了叙事的连续性和情节逻辑性,出现了碎片化倾向。在拼贴式结构里,几个叙述时空都呈片段化、零散化,抽取了故事的核心和精华而放弃了故事的背景和状态。进行的是现象的组接而放弃了意义的追寻。碎片拼贴出了某种不能言明的意义或思想,观众看到的是一场展览、一场“集锦”的演出。香港导演王家卫擅长在一部影片中讲述更多的东西,从几乎所有他的影片中都能看到这种印记。从《阿飞正传》(如图 2-9)、《堕落天使》、《重庆森林》、《春光乍泄》到《东邪西毒》、《花样年华》(如图 2-10),无一不是试图讲述两个以上的时空故事。他刻意利用一些“零乱的、灵动的片段”,创造一种氛围,以偶然的擦肩而过来拼贴故事与故事的过渡,暗示出“人生无常”的世界真相。

图 2-9 《阿飞正传》

图 2-10 《花样年华》

【案例剖析——《调音师》】

《调音师》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一部短片,荣获201 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凯撒奖最佳短片奖。影片叙述的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阿德里安,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有色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事外的超然之中,却在一次上门调音的过程中进入了凶杀现场。短片从视听语言到剧本创作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回味,以下就《调音师》的剧本要素做分析。

1.主题分析

影片以直面和掩饰为创作主题,导演以调音师主管那句“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将其创作意图传达给观众。调音师在偌大的舞台上,在人们的注视下进行钢琴比赛,最终以失败落幕(如图 2-11)。他不但不敢直面别人,甚至不敢直面自己。他假装盲人去帮客户调音,骗取客户的安全感从而获取更高的小费(如图 2-12)。女舞者以为调音师是盲人而大胆到几乎裸舞,而调音师也演奏出了全片最动听的钢琴曲(如图 2-13)。社会中人们处处提防对方,又希望处处窥探别人的隐情,人们戴着面具伪装自己,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然后导演以调音师的结局告诉我们,当人人都在掩饰与欺骗的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也已经陷入了别人设置的掩饰陷阱中。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聪明。一旦这种欺骗或掩饰被发现或暴露的时候,等待我们的只有调音师的结局(如图 2-14)。一部 13 分钟的短片将社会的冷漠、欺骗、虚伪都借助调音师那黑黑的墨镜放大出来,信息量丰富,主题深刻,引人反省。

图 2-11钢琴比赛失败

图 2-12获取客户信任

图 2-13忘情的弹奏

图 2-14骗局被识破

2.角色分析

该片的男主角毫无疑问是调音师,他是一个在音乐和钢琴生涯中倾注了一切的年轻天才音乐家,他把前途全部押注在享誉盛名的伯恩斯坦音乐会上,并希望通过比赛获得成功,却最终失去了他的未来、他的理想、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剧作对于调音师命运的发展和性格的转变做了细致刻画。比赛失败后的琴键枕头、女友的离去以及透过鱼缸后的扭曲的面庞(如图 2-15),预示着调音师在事业谷底处必将走到性格的另一个方向。如果说一开始装盲人是调音师出于生活所迫,那么调音师性格的第二次转变是在他为女舞者演奏的那一个场景(如图 2-16)。调音师通过一次次假装盲人获取客户的信任,并试图通过盲人的身份戏弄收银员,并在为女舞者演奏时沉浸在掩饰的快乐中,以此方式重获被遗忘的情感和生活,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反差极大的面庞上露出的微笑,预示了调音师即将走向掩饰的尽头。

图 2-15扭曲的面庞

图 2-16女孩吻调音师

3.情节分析

本片情节线相对简单,大致可分为扮演盲人成功和最终被识破两大段,导演利用影片的色调对情节的发展作了明显的区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调明朗鲜亮,节奏轻快,对白睿智活泼,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别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伤中却充满了淡淡的浪漫气息(如图 2-17)。而影片后半段的色调则明显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线,封闭的空间压抑得让人窒息(如图 2-18),与前半段明朗鲜亮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为影片的剧情发展做好铺垫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段才真正是悬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图 2-17明朗鲜亮的段落

图 2-18压抑窒息的段落

故事的结局是观众热议的话题。影片使用了开放式结局的设置,导演并没有将调音师的生死明确告知观众,而是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观众自己去遐想。影片开头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声到底是枪声还是开门声,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观众自己的判断。一部优秀的影片,观众肯定不会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地反复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后还会饶有余味地回味影片中的种种细节。

4.悬念分析

本片一度被称为最具悬念的短片,可见导演对于影片悬念的设置十分精彩到位。导演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将影片的结局安排在影片的开头,自始至终将观众的心悬在半空之中。影片开头,伴随着字幕的出现,优美的钢琴声在幽暗的空气中飘荡,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在弹着钢琴(如图 2-19),对于这种打扮的钢琴演奏观众不禁产生好奇和想象。而对于那两位听众,则显得更为神秘莫测。

图 2-19有悬念的开端

悬念的设置不是血腥暴力,不是虚张声势,也不是轻浮虚夸。影片中导演通过调音师的内心独白、镜头的调度来设置悬念,营造影片的悬疑氛围。而片中“日程本”这一简单的道具成为营造影片悬念与惊悚气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么可能会有日程本?通过调音师的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观众对于其命运的担忧。片中有一个短暂的镜头有点令人不寒而栗:调音师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担心老妇人会从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个镜头的另一边,老妇人在墙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调音师的衣服(如图 2-20)。随着缓慢而又沉重的脚步声,镜头移动到调音师的脚下,这时老妇人的脚步停住,站在调音师的背后,紧张的气氛凝聚在空气中,一触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内心独白之后,琴声响起,导演这时又运用了摇镜头,将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一层一层剥离给观众。透过墙上的那面镜子(如图 2-21),观众不禁会为调音师的命运捏一把汗,就当所有观众等待调音师的命运结局时,影片以调音师优美的钢琴声谢幕,将悬念继续留在了观众的脑海中。

图 2-20墙上的影子

图 2-21镜子的反射

5.冲突分析

本片的表象冲突是调音师与客户的冲突,通过调音师的假装盲人获得客户的信任或是被发现,导演通过以上的冲突表达更深层次的冲突,即人与人本相的冲突以及人与自身的冲突。

短片的开头,因为调音师能够看见观众在看着他,所以他的手颤抖得不听使唤(如图 2-22),怎么也无法在钢琴上演奏出应该拥有的水准。后调音师投入地演奏而忘记自己的眼睛时,其演奏如入无人之境(如图 2-23),达至音乐和艺术的至高境界,这是调音师自身的掩饰与呈现的冲突。由于客户认为调音师是盲人,人们开始变得不需要掩饰,不需要提防,不用担心自身的形象,不用去背负沉重的负担,不必担心在他人眼睛中的本性。而当客户发现调音师是伪装的盲人时,即使调音师愿意继续假装没有发现,客户也无法容忍。两个不愿意被人看见的人,两个无法忍受被人注视的人,两个无法承受他人目光的人,两个无法承受被偷窥心底秘密和罪恶的人,注定只能使冲突激化到最高点。

图 2-22紧张的钢琴师

图 2-23调音师的心理变化

6.韵味分析

短片中从拍摄角度到光色的应用均别有一番情调,但作为调音师的故事,短片中反复出现的由舒曼的《诗之恋人》钢琴套曲中改编的钢琴曲为短片增色很多。

短片开始至 56 秒的一段钢琴曲,配合的画面是调音师弹奏钢琴的画面,配合钢琴琴键的缓缓跳动,形成影片安静祥和、不徐不疾、沉静的氛围(如图 2-24),随着画面的切换,我们看到一个毫无反应的老人和几乎裸体的调音师,使音乐与画面的悬疑气氛形成了些许反差,让人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愿望。

图 2-24沉静的氛围

5 分 29 秒至 6 分 01 秒这一段,钢琴曲再次出现,这是一段音乐和画面声画分离的段落,是调音师在女舞者家里调试钢琴时的演绎,曲调欢快而浪漫,凸显出调音师此时愉悦、得意的心情(如图 2-25)。音乐以调音师的投入演奏长镜头结束,使观众看到处于反差极大的光影中的调音师的面庞以及其心理的转变。

图 2-25调音师得意的心情

12 分 43 秒至 13 分 36 秒这段音乐在影片中的应用显得尤为精彩。虽然音乐与影片开始时一致,但是导演创造的情境完全不同。一方面观众在了解到片头场景的真相后,自然产生不寒而栗的感觉,此时舒缓宁静的音乐和黑暗惊悚的场景产生了巨大反差,形成了声画对比蒙太奇;另一方面,这首舒曼的爱情颂歌出现在杀夫后又即将杀人的现场,引导观众在恐惧之余对于人性的反思。

【延展与实践】

1.完成一篇场景写作训练,要求:①控制在 500 字以内;②不要求有情节,但应包括情境设置;③禁止写对白,写台词,写旁白和解说词,只允许写动作描述;④要有冲突发生,条理清晰,线索分明,富有创意。

2.完成一篇剧本大纲写作训练,控制在 500 字以内,要求依照先后顺序,列出各个场景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设立每个场景的理由,分析检查并剔除冗余场景。

3.观看一部经典电影的片段,片段时间 3 分钟左右,完成一篇电影片断动作记录训练,要求将每一个动作细致地记录下来,不需要记录说话内容,对于重点画面,需要记录画面概况。

4.创作或改编一份剧本,并用 3 句话的形式做剧本梗概,向周围同学描述,听取意见并逐步完善剧本。 4D4ZG/1cAniiJwBvZ5c5wtGMcG9KvDiMIacYq/6CwI3I4YlMQxz6BvXP2WR5v8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