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主题内涵在剧本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将影片中的人物、情节、细节、对话、表演、结构,乃至电影中的各种表现手段都统率起来,使之服从于主题,并以影片整体的和谐统一呈现给读者。主题内涵是影片的灵魂,它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它的深浅、厚薄决定整部影片的分量和力度。尤其对于短片而言,能否从主题内涵上有所突破和挖掘,做出崭新而深刻的人性观察或是独特的哲理性思考,应该说是短片是否成功的关键。言之无物的作品,即使形式上再花哨,至多给观众感观上的刺激,很难进入观众的心中。
通常观众对于短片主题的理解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第一是影片的内容表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人物中就可以看清楚。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荧幕效果上。第二是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的表达,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要是对现实社会的体验和感悟。
角色是剧本故事的中心,能否创造出令人可信的角色,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对于短片剧作中仅有的几个角色而言更是如此。一个在成长中变化,在变化中成长的角色,比起单一、平面、静止的角色更为立体,也更有可信度。角色应该是有过去的,是有矛盾的,同时又是有个性的。角色需求使角色有了情感和具体的行动,角色经历使角色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并引起相当程度的情感投射。每一次角色对于危机的选择与克服,都将在情节节奏上将故事推向一个更为精彩的高潮。在有限的短片剧本中,对于角色成长历程的设置,是产生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意的有效手段。
在创作剧本中的角色时,第一应确定剧中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为他们编织角色生平与简历,想像每个角色的形象特征。第二应确定每个角色的优缺点,角色的成长与输赢常常就是由某一种品质延伸开去。第三应确定角色的追求。每个角色都应当迫切地想要点什么,而且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使之成为角色的目的和追求。第四应确定每个人物的讲话特点,应尽量确保角色都用一种区分于其他角色的个性化的声音在说话。第五在情节发展中,确定角色的变化。角色在故事结束时和开始时应有所不同,应当被剧作中的一系列情节所改变。
情节是用来形容所有在荧幕上观众看得见、听得到的事物,它包括了所有演出来的事件,也可能包含与故事里的事件不相关的事物。情节是外显的,是以剧本结构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短片剧本的情节枝节较少,设置情节线的生成、走势和回落、终止,要围绕一个单一明确的冲突,制造具有创意点的动作。用戏剧化的情节来串联情节点是短片剧作创意与构思的重要工作。
情节的安排处理有多种方式,尝试使用一些新的结构手法,往往会得到一个精彩的创作思路。情节结构的变化产生出更多的情感表述,也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影片内涵,并牵动观众的思维去往更为广阔的领域。
短片的情节与结构,将在本章第三节着重阐述,在此不作赘述。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如图 2-2)说过:“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悬念癖’,人类天生就有讲故事的才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往往下意识地把悬念当作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剧情中的悬念不只是一个或两个简单的细节,而是表现为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就像带你走进一座迷宫般的城堡,只有在前进中,才能一步步地看到里面的结构。随着情节的进展,观众心中对剧情、对结局的好奇,对剧中人命运的关注,被牵动的情感,都会随着这种积累逐渐增加,为剧情的高潮或是结尾的突转作好铺垫。而且,有时随着故事进程,悬念还会发生延伸和突转。
图 2-2希区柯克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突转”强调了“在意料之外”这一方面。所谓突然转折,当然要在观众的预料之外,这也是观众会被影片打动的原因之一。
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料之外”虽然是突转最重要的特征,但这种意外应该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不管你的设计转折多么新鲜、特别,都应该是按照故事脉络自然发展而来的,符合剧中人物的心理动机,这个设计绝对是观众的感情能够接受的,顺应观众的期望和心愿。
德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斗争。一个不温不火的剧本是没有创作价值的,观众也很难对这个故事提起兴趣。一个短片剧本,尤其是剧情短片,一定需要一个沸点、一个高潮,一个在有声有色的铺垫积累中的矛盾的总爆发。当然,铺垫、积累和冲突仍然要遵循精炼的要求,不要把故事写得太艰深复杂,短片的故事往往就是一对主要矛盾,明确、集中、单纯。从头到尾贯穿情节,所有的铺陈展开也紧紧围绕这对矛盾,不要随意横生枝节。人物彼此为一个目标冲突,需求明显,同时为了铺垫和积累,还可以在人物内部存在目标和性格的冲突。
冲突就本身针对的情况,从宏观上分为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是由外部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角色的职业,或者是另一个角色的作用来决定冲突的性质和原因。比如在影片《老男孩》中,肖大宝与王小帅为争抢校花的青睐而产生的一系列滑稽的冲突情节等都很好地说明了剧作者运用外部冲突设置障碍,角色因超越障碍而推动了故事的情节。当然也应该注意到对于冲突的过度使用而造成一种堆砌障碍的不良印象。内部冲突是针对相对于本身而言,以及与本身有关的决定的冲突。比如影片《大白鲨》中布罗迪警官自身担任的工作与天生怕水的恐惧感的冲突。观众通常更倾向于认可人物内心的冲突,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冲突,因此应该通过外部冲突,实现环境与内部冲突的连接,而形成对于情节的更深层次的推动。
短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都是能够直接表达出来、很明确地传达给观众的剧作元素。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有一些微妙的、感觉上的创作,比如说整部影片所特有的情调、蕴含的情感等。这些元素,我们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但它们又的确对影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电影《可可西里》(如图 2-3)讲述的是队员们与藏羚羊偷猎者之间关于法律的尊严与人性的挣扎的故事。影片中青藏高原上,拉萨古道、亚东风光、可可西里的冰山雪峰、塔尔寺的人文景观、浓郁的藏民族风俗等,都集中地反映在剧本中。情节复杂曲折,惊心动魄,在围绕保护藏羚羊、展示人性美丑的同时,使人感受到浓烈的古老文化、青藏人文、历史景观的熏陶。在黑泽明(如图 2-4)的《电车狂》中,迷恋电车的孩子和那个流浪汉幻想中的奇异世界,带领我们领略了景色完全不同的幻想世界。
图 2-3 《可可西里》
图 2-4黑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