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世界各国动画发展概况

在美国的卡通动画获得世界声誉之后,欧洲的动画家无法也不愿去复制他们的风格。美国动画所包含的天真的视觉效果,清晰易懂的玩笑幽默,以及条理分明的技术表现,构成了强烈自主的动画风格。他们极少批判人类的失败、社会状况,或是心理的纠葛,有关世界大事留给政治家和作家去处理。这些电影只要跟着大众流行走,形式和内容毋须太复杂,电影中的道德观很单纯,善良必定战胜邪恶。在二次大战之前,美国的卡通片厂也把这套价值标准放诸四海。

二次大战摧毁了动画卡通的商业发行和制作渠道,但世界市场的分裂却有另外一番意义,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开始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动画形式。战争创造了大量的国家宣传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苏联、日本。许多国家成立动画制作中心,这个情况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争结束,动画成为世界性的表现媒介。在欧洲,动画在英国迈开大步。1930 年成立的大众邮局培养出一群年轻优秀的动画家。他们在战时拍摄了 70 多部卡通短片,这些短片在全国的戏院放映。战争结束时,为了对群众说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改革,仍然需要通过动画媒介来进行宣导,这些影片是针对大众常识来设计的,采取的是成人的视角,以理性的辩论代替感性的幽默来取得认同和了解。后来,这种形式被电影工业广为采用,因此动画的内涵和诉求也得以扩展并达到了新的目标。动画媒介进而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和教育方面,而不是仅限于趣味幽默、动感十足的故事了。在西欧的其他国家也发展出了另一种新样式的动画设计风格。

1941 年,迪斯尼的卡通工业受到很大的打击。隶属于迪斯尼的动画家想组织工会,以反抗迪斯尼的长期剥削,而迪斯尼强力打压,双方长期激烈论战,结果是两败俱伤。最终,包括约翰·哈布利在内的一批动画家离开迪斯尼,于 1943 年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简称UPA),他们的理想是改革动画既定的风貌。UPA以极少的资金创业,大部份的艺术家以极少的报酬或甚至不拿报酬替它工作。迪斯尼的出品比较注重三度空间表现和写实路线,而UPA则偏爱平实、风格化的、当下流行的线条设计,以社会政治的批判代替迪斯尼偏好的浪漫童话故事,《兄弟情》( The Brotherhood of Man )和《悬吊者》( Hangman )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资金来源很少,他们无法负担迪斯尼的华丽成本,只能以“有限动画”(Limited Animation)的方式创作,即只画较少的张数并加强关键动作,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有力的声部设计来带动剧情的发展。

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学派(Zagreb)由一群受到UPA影片鼓舞的艺术家和动画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成立。他们全力实验有限动画,发展有趣的故事和别具一格的线条,如 1961 年在奥斯卡脱颖而出的动画短片 Ersatz 。就是以康丁斯基的线条为原型,自由挥洒。萨格勒布学派动画的特点是迷人和震撼,在 20 世纪 60 年代对世界动画的发展和艺术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动画部门(简称NFBC)在 1942 年成立,在具有创意的动画家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的主持下展开。虽然NFBC成立的宗旨是:“向加拿大及其他地区的说明加拿大人”,但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电影局已成为跨国性自由创作动画的先锋,它招揽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动画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取代了萨格勒布学派,成为了向往个人创意的动画者的家,其地位至今依旧。1970到 1980 年间,NFBC制作的动画成绩骄人,囊括了七次奥斯卡,包括 1977 年的《沙堡》( Sand Castle )、1978年的《奇异的旅程》( Special Delivery )、1979年的《每个小孩》( Every Child )。

早在 1922 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国立电影专科学校设立了动画片实验工作室,研究动画艺术,不久便制作了《炮火中的中国》《政治傀儡》等黑白短片。1925 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联合建立了动画艺术工作室,推动了前苏联动画艺术的发展。工作室集中了全国的美术人才,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动画电影制片厂。前苏联的动画艺术家比较重视影片的思想内容以及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表现形式上注重艺术风格的完整统一,同时对民族文化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的动画片在艺术风格和技术质量上日趋成熟,其中一些较为出色的影片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快乐的歌》《灰脖鸭》《冰雪女王》等。1954 年以后,前苏联动画片趋向多样化,制作了一些供成年人观看的讽刺片,如尤凯维奇和卡拉诺维奇的《矿泉浴场》,就是根据马雅科夫斯基原作改编的观点非常尖锐的动画影片。

在亚洲,日本是唯一进入动画产业竞争的国家。1925 年前后,金井吉郎、山本大藤延郎和村田安次开始了日本动画的创作历程;1930 年以后,涌现出了新一代的动画家及其作品,如苇田岩雄的《蜜月历险记》;1958 年安日田拍摄了日本第一部长篇动画《白娘子的传说》(该片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白蛇传》,并结合了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手冢治虫将电影手法以及蒙太奇技巧引进了连环画的创作,并且将他的新型漫画改编制作成电视系列动画《原子小金刚》《铁臂阿童木》(如图 1.12 所示)、《森林大地》;艺术短片《展览会的画》《街角物语》;长篇剧情动画《一千零一夜》《埃及艳后》等作品,逐步发展形成了独具日本风味的卡通动画。

图1.12 手冢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讲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具有超能力的机器人阿童木的故事。1963 年第一版电视动画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国外动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009 年好莱坞制作了《铁臂阿童木》的动画电影版

1984 年,宫崎骏的《风之谷》在国际上引起注目,此片可以说是国际动画领域的一个创举—创造了动画影像的新景观,如图 1.13 所示。1986 年,宫崎骏又创作了《天空之城》,其创作理念与制作风格更趋成熟,在叙事结构以及对动画视听语言的探索方面,影片显示出特殊的气质和非凡的想象力。接着在 1988 年,宫崎骏以不可估量的智慧和艺术才华推出了一系列惊世之作《龙猫》《小魔女宅急便》(1989 年)、《红猪》(1992 年)、《梦幻街》(1993 年)、《幽灵公主》(1997 年)、《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 年)、《悬崖上的金鱼姬》(2008 年)、《起风了》(2013 年)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2001 年《千与千寻》(如图 1.14 所示),仅在上映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票房收入就超过了当年《泰坦尼克》在日本的票房收入(260 亿)。日本动画,从个人独立制作路线,到动画工业的建立,不仅在本国市场广受欢迎,而且在全世界也造成了一股旋风。

图1.13 电影《风之谷》由宫崎骏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女主人公—娜乌茜卡在人与人、人与虫之间周旋斗争的故事,演绎出一个深入人心的勇敢、细心和坚韧不拔的女英雄形象。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本片的成功奠定了宫崎骏在日本动画的地位

图1.14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日本动画电影,导演和编剧为宫崎骏。《千与千寻》于2001 年 7 月 20 日在日本首映,创下约 2350 万观影人次和 304 亿日元的票房收入,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在《幽灵公主》宣布息影之后的出山力作,被誉为宫崎骏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在神灵异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千与千寻》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的金熊奖,且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金熊奖的动画电影。同时亦获得第 75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中国动画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1926 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紧接着在 1930 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1940 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片动画《铁扇公主》(如图 1.15 所示),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

图1.15 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影院片《铁扇公主》,对中日动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1957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他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骄傲的将军》民族特色十足,如图 1.16 所示,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用逐格拍摄法摄制了木偶片《神笔》。1958 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此外,在 1960 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如图 1.17 所示。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60 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1961 年至 1964 年拍摄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世界动画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图 1.18 所示。

图1.16 国产动画片《骄傲的将军》

图1.17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图1.18 国产经典影院动画片《大闹天宫》

1979 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如图 1.19 所示。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蝴蝶泉》《天书奇谭》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本质上既是艺术的、商业的,也是意识形态的。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因对其属性不同方面的强调,而呈现出不同的动画电影形态。世界两大动画电影王国—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运作,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动画电影文化。欧洲与加拿大强调动画电影的艺术探索,形成了艺术动画电影中极具自由精神的一支,而中国与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了非商业化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社会主义动画电影风格。但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动画电影史已经显示,动画电影呈现出商业动画与艺术动画的分野,以美国、日本为主体的商业动画席卷全球的现象并非偶然。一般而言,每个国家电影生产的主体都是通过商业渠道发行,主流动画电影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依靠商业价值来体现,这是由动画电影艺术、商业、意识形态的属性所决定的。

图1.19 动画片《三个和尚》中的三个主角 frGQDjXHqgA21PQK7gsQgrdiBqUqJOA0Bg1cmWtSb9mj9YnZNZwDDQWHenEKQKx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