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小科洛姆海洋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保护的观念、关于海军至上(海军第一)(the navyprimacy)与制海权的观念及关于海陆两大军种配合的观念大致构成了小科洛姆海洋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小科洛姆海洋战略思想本身就是他英帝国防御基本观念的根基或者最主要成分:正是在英帝国防御基本观念中,他才提出了帝国防御既包含联合王国(尤其是英吉利海峡)的防御,也包含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的防御,而它们的保护又依赖于握有制海权的海军。强大海军对于帝国防御具有首要作用。与此同时,在海军主义方面,小科洛姆并未趋于极端,他提出仅仅有强大海军也是不够的,海军和陆军应当彼此配合。

1.对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的保护

19世纪,联合王国业已成长为海洋性商业大帝国,英帝国世界性的伟大来自于它作为贸易大帝国那举世无双的地位。从经济上讲,小科洛姆提出,商业繁荣是英帝国伟大的很大一部分资源或力量源泉。他曾经做出过这样的估算:当时大英帝国殖民地印度、锡兰和澳大利西亚的进出口总值相当于美国进出口总值的五分之四!以此为基础,小科洛姆提出,商业作为维系英帝国所有组成部分的纽带“将帝国那零散分布的领土的若干利益联结起来”,由此商业繁荣同联合王国能和本国殖民地及其他国家殖民地自由地进行贸易直接相关, 英帝国在保持海上交通线自由方面比其他任何国家有远为巨大的利益。

若从军事上讲,小科洛姆认为,英帝国的伟大地位有赖于:第一,英伦海岛的安全;第二,殖民地,尤其是战略要地(strategicpoints)和贸易中心的安全;第三,连接英伦海岛同殖民地之间海上交通线的安全。 这三项安全目标彼此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可见,小科洛姆明确提到了后来经由马汉揭示的海权的三项基本要素: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以及与远洋商船队密切相关的海外贸易或者商业,连同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毋庸置疑,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作为海权的两项基本要素在小科洛姆那里有着重要意义,对它们的保护在其英帝国防御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当然,在他看来,这两项保护彼此相连。例如,牢牢控制海上交通线沿线的战略要地——英帝国殖民地组成部分同保护海上交通线本身密切相连;又例如,殖民地防御和资源开发有赖于它们之间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他认为,这些对伦敦的商人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简单事实。事实上,对英帝国而言,保护海外商业、英伦海岛、殖民地和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是分不开的。

对海上交通线的保护

同其他大帝国截然有别,英帝国“国内”交通线是海上交通线,而非陆上交通线,例如公路和铁路。英伦海岛同英帝国殖民地之间以及这些殖民地之间全由海上交通线连接。小科洛姆认为,“英帝国海上交通线是英帝国所有组成部分的共同财产” 。在他看来,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更具体地讲,海上交通线对联合王国及其殖民地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商业和军事安全双重意义上的:第一,联合王国依赖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获取“经济力量”并且抵御外敌。第二,海上交通线对英帝国殖民地的意义除了商业意义上的,还在于海上交通线是殖民地的首道防线,并且能够成为殖民地最牢固的防线!确保对海上交通线控制也就保住了殖民地首道防线的安全。除了牢牢控制海上交通线,殖民地方可被有效保护,此外别无他法。 总之,对英帝国存续或者维护乃至繁荣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可谓“海上生命线”。

然而,英帝国作为海洋性商业大帝国具有一项显著的易受伤害性:帝国海上交通线易遭敌手威胁、袭击甚或切断,这令小科洛姆忧心忡忡。小科洛姆如此写道:“如果仅仅守护了英帝国心脏和壁垒,那么在帝国遭受袭击时,得知敌手宁愿切断我们未加保护的交通线并且夺占我们门户洞开的殖民地和海外领地,比直接侵袭枪炮林立的英伦小岛更令我们惊悚不已。” 可见英帝国的海上交通线理应得到大力保护。

小科洛姆列举了英帝国五条主要的海上交通线:横贯大西洋至英属北美和西印度群岛的海上交通线,经由地中海和绕过好望角前往印度、中国和澳大利西亚的海上交通线,起始于澳大利西亚和太平洋且绕过合恩角(位于智利最南部)的海上交通线。除了这五条主要的海上交通线, 英帝国还有其他若干条次要的海上交通线。那么如何保护这些千头万绪、庞杂漫长的海上交通线?

小科洛姆提出了“作战基地”概念(或术语)。在他那里,“作战基地”意指陆上或者海上作战行动应予重点保护的区域。具体地讲,对于英帝国而言,海军作战行动应予保护的重要区域何在?小科洛姆直截了当、明确无误地指出,英帝国作战基地是联合王国,更确切地讲是英吉利海峡。 他认为,在英伦海岛周边海域赢得制海权的敌手未必选择直接侵袭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直接侵袭成本或者代价过高,而封锁和围困则更加合算、有力甚或致命。这是因为联合王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成千上万、数不胜数的商船队都会集于此(尤其是英吉利海峡),英帝国海上交通线近乎全然起始于此,并且由此向周边外围辐射。正是在这里,它们最易遭受攻击,敌手也正是在这里可以轻易切断帝国近乎每条海上交通线,这无疑构成天大威胁、天大危险。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是围困是什么?……帝国心脏同供应资源彼此相隔,它势必停止跳动” 。此外,海上贸易自由运行的暂时紊乱和海上交通活力过长时间被切断会引发贸易停顿和经济震颤,由此在帝国最遥远的成员那里产生或大或小的灾难性后果。更严重的是,它会引发英伦海岛民众因无粮草供应而忍饥挨饿直至被迫投降!由此英吉利海峡显然是至关紧要的瓶颈,显然是防范敌手侵袭的关键之地或者要隘之地。小科洛姆有理由更担忧且认为敌手对英伦海岛的局部或者完全围困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可见,英吉利海峡必须始终如一地成为世界范围内英国海军行动的“作战基地”,应当予以重点保护。在这里,英吉利海峡舰队纵然可能还不是抵御敌手“侵袭登陆”的首道防线,然而它却是抵御敌手“封锁围困”的首道防线和殖民地(首道)防线的最前沿!

总之,在英吉利海峡保护英帝国呈辐射状的海上交通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大多数海上交通线。倘或将英帝国海军力量大致均等地甚至大部分部署在海上交通线其他部分,而英吉利海峡却并无多少保护,那么一支集中海军兵力且赢得制海权的敌手便可在这里切断英伦海岛同英帝国殖民地之间所有海上交通线。可见,英帝国海军最大部分力量必须集中于此,逼近的敌手海军必须予以坚决遏阻。不仅如此,小科洛姆提出,除了在英吉利海峡保护近乎所有海上交通线的交会聚集区域以外,英帝国还需在远离这个英帝国作战基地的地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其余部分。这毋须动用强大海军,仅有能长时期航行于海上的特定等级的巡洋舰即可且足矣,横贯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除外——既因为它最为重要,也因为苏伊士地峡不在英帝国手里而最难守护,需要同保护英吉利海峡的强大海军大体相当。值得一提的是,小科洛姆还指出,英帝国多条海上交通线,就其实有价值而言,并非彼此等同,由此与之相对应,保护这些交通线的海军力量可强可弱,不可笼统言之。海上交通线的保护或者巡逻力量应当同这些交通线的价值,以及来袭敌手海军实力相匹配。由此,确保英吉利海峡和横贯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安全的海军力量并不适合于保护其他海上交通线。相反,适合于保护其他海上交通线的舰船,例如巡洋舰作为后备力量也不可被征集编入保护英吉利海峡和横贯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的海军舰队。

对殖民地的保护

殖民地可被称为“英伦母国的荣耀”。小科洛姆提出了构成国家在物质方面潜力的三项基本要素:人口、粮食种植区域和矿产。就英帝国而言,它们大都分布在各殖民地而非英伦海岛,由此他饶有理由地指出,对殖民地的领有构成了英帝国伟大的一部分资源或力量源泉。

小科洛姆列举了英帝国的十块领土群体:英伦海岛、英属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西海岸、好望角、毛里求斯、澳大利西亚、英属海峡殖民地、香港和印度,它们彼此之间远隔重洋,由海上交通线相连。 无论是较大的殖民地,还是较小的殖民地,在小科洛姆那里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大陆性殖民地作为较大的殖民地,例如印度和加拿大,和岛屿殖民地作为较小的殖民地,例如西印度群岛,同海权的紧密联系程度或者说海权方面的战略价值不可等量齐观。较大的殖民地有着巨大商业价值,而较小的殖民地尽管并无多大商业价值,然而在海权争夺方面却有着巨大战略价值,例如占据西印度群岛便可控制西太平洋,进而借此牵制美国——封锁和袭击美国南部和东部海岸来保护加拿大;又例如,侵占锡兰便可影响英帝国在印度的军事地位,并以此为基地放手袭击澳大利西亚。

既然殖民地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保护?小科洛姆指出,英帝国所有殖民地都应得到保护,殖民地保护或曰防御可谓英帝国的“边陲防御”。他有一篇著名文章就叫作“殖民地防御”。小科洛姆认为,英帝国所有殖民地,就其防御能力而言,并非彼此等同。在他那里,衡量殖民地防御能力是有若干项基本尺度的。唯有比较它们的人口、地理位置和天然“易守”形势,连同敌手在这些方面状况,方可衡量和判定殖民地防御能力。例如,西印度群岛根本无力抵御美国的宏伟战争力量。由此,尽管每块殖民地都有义务守卫自己,然而自我武装、自我防御或曰“自助”(self-help)远非英帝国殖民地防御的一项通则,由此不可不加区分地概而言之。联合王国犹可自我防御、较大的殖民地犹可自我防御,然而较小的殖民地则无力自我防御。不仅如此,在防御(安全)方面,殖民地之间彼此相连。如果轻易丢掉哪怕是西印度群岛这样的较小的殖民地,那么也势必会影响较大的殖民地,例如加拿大的安全。

尽管小科洛姆作为现实主义者并未全然否认“自助”,然而他更为强调“他助”和“互助”,例如较小的殖民地受到袭击之时,联合王国和较大的殖民地应当予以援救。当然,在这里,海上交通线保护的重要性突显:如果帝国(海上)交通线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我们的敌手能够使得帝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某一个)受到攻击之时无法提供实在互助。

还有,英帝国海上交通线沿线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战略要地,这些要地扼守着海上交通线,是守护交通线海陆兵力的较小的基地。在小科洛姆那里,并非所有海陆据点都可被称为“战略要地”。小科洛姆为英帝国战略要地的判定确立了三项基本尺度:第一,它们必须处于英帝国控制且位于或者接近海上交通线;第二,它们应当拥有天然优势,例如它们是商船队和海军舰队的安全宽敞的避风港,它们易于进出和防守;第三、它们应当尽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毗邻的海上交通线上来往船只的天然会集地,并且是它们控制的海域主要的供煤站,由此(联合王国至加拿大海上交通线的终点)哈利法克斯,(联合王国至西印度群岛海上交通线上的)百慕大群岛、牙买加和安提瓜(岛),(联合王国经由地中海至印度、东方和澳大利西亚海上交通线上的)直布罗陀、马耳他、亚丁、孟买、亭可马里、新加坡和香港等理所当然地成为英帝国的战略要地,它们相当零散地分布在海外。

小科洛姆始终不忘强调对战略要地的保护、使之免遭侵略这么一项必需,由此它们的保护当然也是殖民地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不应被忽视或者漠视。那么战略要地为何意义如此重大?小科洛姆提出,除了向海军提供后勤补给,例如军火和燃煤以外,牢牢控制战略要地同保护海上交通线密切相连。为了切断海上交通线,敌手所做的首项努力便是拿下这些要地,因为它们最难被攻破,“不到最后时分决不败降”。据此他认为,无论英帝国海上交通线或长或短,唯有牢牢把持住沿线的战略要地,方可保护这些交通线的安全。海上交通线愈益漫长,那么需要控制的战略要地愈益增多。相反,如果这些地方没有重兵把守,或者被切断补给线而孤立无援,那么它们的重要性便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殆尽。不仅如此,穿行于它们之间并且从事作战的海军舰队也将由此变得瘫痪无力。甚至更为重要的是,19世纪50至60年代木质帆船向钢质蒸汽舰船的转变——煤炭的重要性突显,大大提升了战略要地和海外基地的重要性。 可见,如果战略要地,连同海外基地在紧急情势下保持任何实际价值,那么它们必须得到严密保护。

2.海军至上(海军第一)与制海权

海军可被称为“英格兰的得力臂膀”。小科洛姆确认在海权诸项基本要素中,海军毋庸置疑头等重要、头等关键,因为海权其他基本要素都需有海军保护,可见海军作为海权的一项基本要素在小科洛姆那里有着意义非凡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和具体地讲,小科洛姆关于海军的观念是他关于海军至上(海军第一)和制海权的观念。 这一项观念同他关于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保护的观念可以说紧密相连:联合王国、英吉利海峡的保护,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的保护多半有赖于握有制海权的海军。没有强大海军和制海权,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等海权其他基本要素也危在旦夕。

小科洛姆关于海军至上(海军第一)的观念同他对要塞主义的大力批判密切相连。1872年他在其著名文章《海军和殖民地》中审视了自1859年以来英帝国防御安排和政策,指出要塞主义在英国国内的抬头:增强陆军防御力量,使之仅仅守护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并且在英国普利茅斯、朴次茅斯和查塔姆大兴土木,修建要塞堡垒和防御工事,而海军事业并未得到多少发展。 他坚决反对意欲取代海上优势的任何标新立异的陆上军事计划,认为在英伦海岛实施纯粹意义上陆军防御必须从属于英帝国的海上安全!小科洛姆关于制海权的观念,就其基本含义而言,大致等同于他关于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保护的观念,因为用他的话说,“制海权恰恰等同于对英帝国海上通道的控制、对殖民地这首道防线的保护” 。当然,小科洛姆的海军至上(海军第一)和制海权观念彼此相连,因为拥有制海权的先决条件是保持强大海军,若无强大海军,制海权无从谈起。

海军至上(海军第一)

在小科洛姆看来,即便纯粹意义上的陆军能够保护英伦海岛免遭侵袭,然而它不仅无法抵御敌手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封锁围困之,更无法保护海外贸易或者商业、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那么它们依靠什么来保护?小科洛姆无疑强调或者抬高海军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英伦海岛、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的安全最需海军保护,并且确认海军是英帝国防御最重要手段、工具和组成部分,据此提出了海军至上(海军第一)的观念。正是这项基本论断使他有足够充分理由被列为海洋战略大师。

在小科洛姆那里,一条颠扑不破的战略“真谛”或者原则是英帝国存续或者维护和繁荣有赖于海军:英帝国存续的先决或者前提条件在于战时能够确保制海权,而与帝国繁荣息息相关的海外贸易或者商业则需海军保护,由此英帝国海军的根本任务或者角色在于控制英吉利海峡和帝国海上交通线,而帝国海军力量必须强大到与这巨型任务相匹配的地步。

更具体地讲,英帝国海军根本任务或者角色是什么?小科洛姆认为平时,海军的根本任务在于保护英帝国海外贸易或者商业,亦即保护海上交通线。而在战时,海军有两大根本任务:第一,把守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与敌手海军交手,阻止其侵袭或者围困英伦海岛;第二,封锁敌手海港,并且保持英帝国海上交通线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在公海上保护英帝国海外贸易和破坏敌手贸易。可见,小科洛姆对于英国海军在平时和战时的根本任务有极为清晰、极为明了的基本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科洛姆那里,战争期间,保护海外贸易(例如为远洋商船队护航)同封锁敌港、摧毁敌舰相比,两者孰先孰后呢?或者说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轻重缓急次序?小科洛姆明确指出:“(战时)我们舰队的主要职责是摧毁、俘获或牵制海港内的敌舰。在舰队完成这项任务以前,动用海军直接保护贸易的所有想法必须予以摒弃。” 他还更为具体地提出了若干项海军政策主张。例如,为了保护英伦海岛免遭侵袭登陆或者封锁围困而确保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军优势,英帝国需要保持一支由适合于实施联合行动的舰船组合而成的强大海军,而且其实力同来袭敌手海军保持旗鼓相当;又例如,需要根据海上交通线的不同价值来确定英帝国的海军力量(包括军舰舰种)在全球的基本分布。

小科洛姆还从最坏情况出发,指出如果英帝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惨遭失败厄运而丢掉制海权,即便联合王国海岸布满固若金汤的堡垒要塞和防御工事,那么它也会输掉甚至输光:帝国片片瓦解,逐步解体,由此不再存续。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战争长久进行,持续不绝,那么饥荒便肆虐于英伦海岛那稠密人口中。如何应付此类最坏情况?小科洛姆指出,应对之道或者缓解之道并不在于徒劳无益地扩充陆军人数——即便扩充至欧陆规模也无济于事,而应大大增加海军舰船,直至英帝国重新拥有可确保制海权的海军优势。

制海权

海军至上、海军优势意味着海军掌握制海权,否则谈何优势?由此与之紧密相连,小科洛姆提出了关于制海权的观念。在小科洛姆那里,英帝国防御就是要确保联合王国、英吉利海峡、英帝国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的安全,而实现这帝国防御的最根本途径便是拥有制海权的海军。

小科洛姆指出,在大多数人看来,制海权带有纯粹意义上海军的某种含义。他指出,某些人认为,制海权表达了使用舰队“铺遍”海洋这么一项观念,其他人则认为,制海权意指拥有一些比自己邻国更为强大的舰船。然而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唯有战略或者战术、纯粹意义上的海军和纯粹意义上的陆军这三者巧妙(scientific)结合方可维持对海洋的控制,亦即制海权。 可见,在他看来,仅仅有海军还不能稳获制海权,制海权的确保还需有陆军和适当的战略或者战术。

那么到底何谓“制海权”?尽管小科洛姆认为制海权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术语,并无精确含义,然而他却直截了当地指出,制海权恰恰等同于对英帝国海上通道的控制、对殖民地这首道防线的保护。 小科洛姆特别批判了封锁敌手海岸而非保护海上交通线可以确保制海权这类观念,认为前者乃舍本逐末。他举例提出,美国内战期间,叛离的南部邦联在公海缺少军舰,而北方联邦的海军仅次于英帝国,但北方联邦并未保护它在遥远海域的海上交通线,例如贸易航线,仅仅对南部邦联的所有海港予以严厉封锁,其结果是尽管北方联邦占尽了海军优势但无制海权,它的很多商船只好躲在新加坡寻求长期避难!

3.海陆两大军种之间的配合

小科洛姆提出“海军至上”(海军第一)观念并不意味着他将海军推向孤军奋战的位置。他认为即便是拥有制海权的海军也不是万能的,由此提出关于海陆两大军种之间配合的二元论观念。 可以试想,英帝国有着广袤的殖民地,例如印度和英属北美在陆地上毗邻像俄美这样具有洲际规模的区域性强国,没有强大的陆军哪行?可见,就英帝国防御而言,陆军是必需之物。小科洛姆甚至如此提到,“如果英吉利海峡舰队暂时失去战斗力,我们可在陆军掩护下准备和增强这只舰队,使之重收失地,重新夺取对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命运、作为一个帝国的存续至关重要的对联合王国周边海域的控制!”

小科洛姆关于海陆两大军种之间配合的观念同他关于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保护的观念密切相关,因为正是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小科洛姆才提出了海陆两大军种之间配合的观念。例如,保护海上交通线既需纯粹意义上的海军,也需纯粹意义上的陆军:海军提供巡逻或者进行小规模海战的兵力,而陆军则看护海军基地或者军火库免遭敌手摧毁。在这方面,一个特别杰出的范例是战略要地或者海外基地的保护。小科洛姆认为,如果战略要地,连同海外基地在紧急情势下只要具有任何实际价值,那么它们必须得到严密保护。单靠游移不定的海军或者筑防于此的陆军不仅势难奏效,还要冒失败的风险:单靠海军,将其牵拴于海军基地或者港口附近,那么舰队行动自由将大打折扣,无法放开手脚。俄国或者其他某个强国遣军可从陆上轻而易举将其拿下,并据此步步进逼,进而对英帝国这个殖民帝国、遍及世界各地的商业和利益发动大规模袭击。而单靠陆军同样也会招致巨大灾难。若无海军确保这要地同帝国基地、这些要地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安全,那么陆军因为得不到补给资源和后备人员而完全成为一支无援孤军。此外,陆军也无力阻止战略要地的资源,例如煤库和军火库遭受敌舰从海上炮轰损毁,这会导致基地舰队数月里趋于瘫痪。

可见,关于英帝国防御,小科洛姆承认海军是主要力量,但他给陆军保留了相当大的容身之地。如果将陆军排除在外,这防御绝对不能算是完善的。由此可以推断,小科洛姆并非海军思想界中的“蓝水学派”(Blue Water School)。在他那里,英帝国防御不纯粹是海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英帝国防御并不仅仅意味着英伦海岛的防御;第二,将战争拖入敌境是一国实施防御的最佳方式,或曰“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换言之,如果没有一支进攻型或攻击型陆军,英帝国即便打赢海战也无法实现真正胜利,据此他重视进攻型或攻击型陆军,鄙薄海岛防御型或者守备型陆军,尤其反对花费巨资仅仅用于守护英伦海岛或者殖民地海岸的要塞和筑防陆军。

那么英帝国陆军应当有怎样的根本任务或者角色呢?小科洛姆指出,陆军的根本任务首先是筑防于英帝国的海港、战略要地和海军基地以保护之;其次是守卫印度,防范俄国觊觎和攻占;再次是组建远征部队,在英国海军掩护下,成为攻击敌手领土的先锋利矛;复次是成功击退登上英伦海岛的敌手陆军——这支驻守在联合王国国内的陆军名曰“本土军”,由义勇兵组成,但须足够强大;最后是为驻扎海外和印度的英军提供换防或者接防——这支正规军在联合王国国内必须保持时刻待命且规模可观。

接下来,海军和陆军应有怎样的关系?在他看来,两者并无复杂和困难的关系。他提出“海军第一”观念,确信海军是英帝国防御的根本。同陆军相比,它应当占据压倒性优势。例如他反对建立一支欧陆规模的陆军专门防卫联合王国甚至袭击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他指出,英帝国陆军是海军的必要补充,为海军提供必要的支援,陆军反过来还要依赖于海军。也因此,他认为英帝国陆军的发展,例如组织、结构、人数和力量的发展以海军有能力完成那项根本任务——对于海上交通线的控制为前提或者先决条件。那么小科洛姆的这项基本判断依据何在?他认为,联合王国国家特性之一在于可有和可用兵力资源欠缺,由此他指出英帝国国务家应当注意确保国家可有和可用兵力资源得到尽可能有效的或者最大化的使用,由此英帝国的海军和陆军不可等量齐观,齐头并进,海军和陆军之间理应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即便国家资源允许英国在拥有一支现存规模的海军舰队同时还可以保持一支欧陆规模陆军,小科洛姆仍然认为毋须如此,后者乃多余之物,实无必要,会造成战略精力、资源和努力的浪费性分散,更何况国家资源并非富足盈余。换言之,只要英帝国海军强大到能够拥有制海权,那么英帝国陆军毋须过度扩充;只要英帝国海军牢牢掌握制海权,那么欧陆强国大规模侵袭联合王国本土则是一个不应多加考虑的意外事件,因为在英帝国战时面对的诸多危险中间,这侵袭成功机会必须被视为最低程度,尽管它绝非不可能。

当然,小科洛姆也强调,对海军和陆军这两大军种部署的考量不应被截然割裂。他既不偏袒海军,也不偏袒陆军,还反对它们之间有任何类别争斗。相反他认为,从本质上讲,海军和陆军是一个整体(事物)的两个部分,是一把利剑的“剑刃”和“剑柄”。彼此孤立地谈论海军预算和陆军预算可谓荒唐悖理至极。不仅如此,海军和陆军应有明确分工并且协同作战,它们之间也是“守护坚盾”和“攻击长矛”的关系。 一旦海军确保了制海权,陆军作为进攻的主要武力便可投入战斗。小科洛姆甚至意识到海陆两大军种融合的重要性,即海军舰队的陆上作战需要甚至要由两栖部队——他曾经服役过的皇家海军陆战队来实现。

总的来看,小科洛姆在对英帝国防御的审视和思考中优先关注海军,提出了“海军第一”的思想,由此他或许可被称为“海洋”观念的首创者,并且同海洋学派大多数海军思想家类似,不可避免地被认为“亲近海军、疏离陆军”。然而小科洛姆关于海陆两大军种之间配合的观念,又使之同他们大致有别,其根本原因大抵是:海洋学派的很多思想家表现出从海军军种而非国家视角出发思考和对待军事问题的思想倾向。他们忽视或漠视陆军作为海军补充物这么一项必需,而小科洛姆从国家视角出发,并未将眼界仅仅局限于海军,也并未将英帝国防御的地理范围仅仅局限于英伦海岛。可见小科洛姆远非海军执迷者或者狂热者,在海军至上(海军第一)、海军优势方面并未趋于极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小科洛姆进一步提出,保护英伦海岛、英帝国海上交通线和殖民地既需要海军,也需要陆军,更需要统帅二者、使之协调的权力机关。他如此写道:“(英国)海军部可能以一个方向投送舰队,而陆军部(the War Office)则以另一个方向收拢陆军,然而没有一个权力机关将其合二为一,如果没有这联合,我们防御武力的每个分支会变得无所助益。”他还认为军备或者军事有赖于政策或者政治,据此他向往有这么一个最高层次的核心的帝国防务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Imperial Defence),其成员代表不仅限于海军和陆军,还有英国内阁和外交部的政要。 jMIAanYiU+1/Od94aanmvVXyl20bE0JwB0CGGl8svq1FU8fJX/dnnb+SvrLpZ3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