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施“五美”以治国理政
——儒学治世策之一

黎红雷

【摘要】 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私德”,而且是治国理政的“公德”。本文采用“策论”的形式,基于儒学的致治之道,回应当代中国的治理难题,提出行恭敬以服务民众、用宽政以获得民心、讲信用以树立威望、促勤政以奋发有为、真惠民以共同富裕等应对之策。

【关键词】 恭宽信敏惠;儒学;治国理政

《论语·阳货》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在孔子看来,恭敬、宽厚、守信、勤敏、惠爱,是一个仁人应该具备的五种美德。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人心,守信就能获得信任,勤敏就会有功绩,惠爱就能调动他人。

以往学者大多将上述五种美德理解为个人修养,而笔者则认为,从孔子所言“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的前提来看,“恭、宽、信、敏、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私德”,而且是治国理政的“公德”。 如果将其与孔子所说的“尊五美,屏四恶”结合起来,就会更清楚了。据《论语·尧曰》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里,所谓“惠而不费”是对上文“惠爱”思想的展开——当政者为民谋利,就能动员民众共谋大业;所谓“劳而不怨”是对上文“勤敏”思想的补充——当政者任劳任怨,就能带动民众努力工作;所谓“欲而不贪,泰而不骄”是对上文“恭敬”思想的说明——当政者正己正人,就能保持庄重而不遭受侮辱;所谓“威而不猛”是对上文“宽厚”思想的诠释——当政者宽以待人,就能既有威严又有亲和力;所谓“慢令致期谓之贼”是对上文“守信”思想的反证——当政者取信于民,就能获得民众的信任。这些论述,对于当代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M9rPiaESPjp1tI92pqRlfRP4ppShtZAZ0Xp2Prhj6qL78QknvcNZqqO3QvOi3H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