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发展质量有了新提升,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民生改善呈现新成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8.5%,总量仅次于广东省,稳居全国第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7995元,比上年增长8.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47314元,比上年增加10584元。
图1 显示了 2010—2015 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从 2010 年的41425亿元,到2015年的70116亿元,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长69.3%。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江苏GDP增速一直下滑,从2010年的高峰值12.7%下滑到2015年的8.5%,但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超过7万亿元,年均增长9.6%。
图1 2010—2015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在2015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江苏十三市全部进入前100名,是唯一所有省辖市都跻身全国百强的省份。其中,苏州第7名,南京第11名,无锡第13名,南通第22名,徐州第32名,常州第33名,盐城第38名,扬州第40名,泰州第46名,镇江第50名,淮安第71名,连云港第91名。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2015 年江苏第一产业增加值 3988 亿元,增长 3.2%;第二产业增加值32043.6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34084.8亿元,增长9.3%,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达到6%,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61.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2年的6.3∶50.2∶43.5调整到5.7∶45.7∶48.6,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标志性转变。图2显示了2010—2015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由图可见,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2010—2015年一直持续上升,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图2 2010—2015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从2010—2015年,江苏省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参见图3。这体现出江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同时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和2010年,江苏第三产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增速不仅超过平均水平还高出第二产业,但在2011—2013年,增速又开始落后与第二产业,到2014年时重新超越第二产业。2012年以前,第二产业增速一直保持在11%以上,而第三产业则在2012年下滑到9.7%,2015年回弹到9.3%。
图3 2010—2015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表1 江苏三次产业GDP总值及年实际增速(2009—2015年)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从地区生产总值的支出结构来看,2015年江苏省实现最终消费3504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98%,其中居民消费25245.2亿元,政府消费9796.3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0%和13.97%;资本形成总额30600.6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29940.8亿元,存货增加659.8亿元,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7%和0.9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447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8%。表2反映了2010—2015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支出结构,可以发现,2010—2015年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的占比不断上升,其中居民消费上升明显,从2010年的41.61%提高到2015年的49.98%,而资本形成总额与净出口的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资本形成总额占比下降7.5个百分点,由此反映出引导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经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大消费经济时代的来临反映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波切性。
表2 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支出结构(2010—2015年)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在行业层面,2015 年江苏省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增加值为 27996.43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9.9%,与上年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为26434.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7.7%,与上年相比,同样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规模较大,分别为 6992.68、5302.93 和 3755.4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9.97%、7.56%和5.36%,较2013年,只有金融业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表3汇总了2010—2015年江苏分行业的增加值情况。
表3 2010—2015年江苏省各行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经济活力继续增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398.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GDP比重达67.6%,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占GDP比重为43.4%,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6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82.2万户,当年新增39.4万户,注册资本7296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个体户387.2万户,当年新增63.7万户。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年末城镇化率为66.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推进,苏北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对全省的贡献率达46.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沿海开发有力推进,沿海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2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4%。图4反映了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图4 2015年江苏省三大区域生产总值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就业形势趋向稳定。年末全省就业人口4758.5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875.5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046.16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1836.78万人。城镇地区就业人口3076.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77.7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3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0.97万人。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7%,其中城市上涨 1.7%,农村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3.0%,烟酒及用品上涨1.9%,衣着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下跌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0.9%。在食品中,粮食上涨2.6%,肉禽及其制品上涨5.3%,水产品上涨1.8%,鲜菜上涨10.3%,油脂下跌5.3%,蛋下跌7.2%。工业生产者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跌4.7%,其中生产资料下跌5.6%,生活资料下跌0.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较大的类别中,石油加工和炼焦加工业下跌 2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跌18.9%,化学纤维制造业下跌1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跌10.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跌8.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跌7.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跌0.4%。
表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其构成情况(以上年为100)
续 表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6》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能力不够强,新增长点支撑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