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展开“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工作布局,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地区生产总值70116.4亿元,增长8.5%;

——全社会研发投入17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8.6亿元,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45905.2亿元,增长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76.8亿元,增长10.3%;

——外贸进出口总额5456.1亿美元,下降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7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7元,增长8.7%;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7%;

——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4%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氨氮排放量削减2%,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5%,均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3%,城镇新增就业139.8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2.02‰。

上述指标中,全部约束性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目标,部分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与预期存在差距。受市场需求总体不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以及房地产去库存任务艰巨等因素制约,投资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当前传统消费疲软,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尚需时日,消费增长乏力状况尚未明显改观,加上一些新的消费业态尚未全部纳入现行统计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预期目标;外贸进出口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总额占全国比重有所提高,下降幅度逐步收窄,但仍未能实现适度增长。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认准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求突破,务实创新促发展,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工作绩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认真落实国家稳增长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务实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打造信息、健康、旅游等多点支撑的新兴消费增长格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着力培育新型消费业态,网络零售额约4300亿元,增长45%左右。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突出抓好国家11大类重大工程布局我省项目和省级重大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民间投资占比达69.7%,省以上18个PPP试点项目共引入社会资本459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4.2%。200个省级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宁安铁路、南京轨道交通3号线、张家港东华页岩气制烯烃一期、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等项目竣工;沪通铁路、镇江中陆航星通用航空装备、徐州高氟地区健康饮水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徐宿淮盐铁路、常州中科院南方遗传研发中心、宿迁京东云数据中心及信息科技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江阴中芯3D集成芯片、常州东风乘用车、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3个储备项目提前开工。积极推动外贸稳增长促转型,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高到43.8%,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约0.7个百分点。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达3.3万亿元,增长8.3%,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约占全国的14%左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直接融资发行额超过1万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895.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0.7%。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新增高技能人才数量连续4年列全国之首。新建21家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转化技术成果1000多项。扎实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中关村相关政策在苏南落地。新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700多家,纳入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达207家。推动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十大重点行业和150个省级重点项目,服务业增加值34084.8亿元,增长9.3%,占比达到48.6%,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超过50%。125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1.5万亿元,吸纳就业125万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集成应用、关键材料升级换代等15个重大工程和28个重点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5万亿元,占比达29.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1%。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一批重大工程专项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布局优化调整,制订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统计评价方法,重点打造100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规划提升20家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区域两化融合水平总指数达到94左右。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建成10个省级互联网产业园。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装备。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着力抓好273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出台国有企业、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配套改革方案,在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多个领域推出重大改革举措。率先制定省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等5张清单,分两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1项,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间50%以下,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扎实推进南通、苏州工业园区、盱眙、大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增长40.6%,注册资本增长46.7%。加快推进税费改革,减免小微企业收费超过110亿元;“营改增”试点企业达47万户,累计减税570亿元。顺利实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发行债券3194亿元。规范企业债券发行,成功发行34期,发行规模384.5亿元,居全国首位。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扩大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互动并进。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布行动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部省协同机制,在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80余个,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出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柬埔寨西港特区和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建设,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全省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103亿美元,增长42.8%。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局,制定实施方案,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和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成功获批。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对接互动,积极推广35项试点经验。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开展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国家级开发园区达到44个。实际利用外资242.8亿美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均超过46%。率先在苏州、南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和企业备案“单一窗口”模式试点。

(四)注重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均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产达3561.3万吨。设施农业、设施渔业面积占比分别达到17%以上和25.7%,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50%。农村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农产品网上营销额超过20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7%,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8万和7.2万家。90%的行政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新增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345万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176公里。有序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镇化率达66.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地下管廊试点顺利开展,市县多规合一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认真落实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落实支持苏中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大对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宁镇扬同城化,苏中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继续支持苏北发展振兴,深入推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六项关键工程三年推进计划全面完成,苏北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2137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和实际引资额分别达4304亿元和2332亿元,增长29.2%和10.1%;沿海开发六大行动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苏北和沿海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沿江地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部署推进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着力培育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认真做好新一轮援疆援藏援青工作,积极推进苏陕挂钩协作、苏黔对口帮扶,年度援建任务圆满完成。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化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等专题合作,不断拓展省际合作协同发展新空间。

(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制定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万元GDP能耗强度和四类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52.6万千瓦。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1727项大气治理重点工程,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考核基准数下降20.5%。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太湖水质保持稳定,长江、淮河流域治污工作进展顺利,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到通水要求,100条城市臭黑河道完成集中整治,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4%。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整治自然村18万个,实施城市环境整治项目5.28万个。新增11个市县通过国家生态市县考核验收。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新增成片造林61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5%,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2.9%。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镇江、淮河流域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南京、南通获批列入国家第二批示范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颁布实行,88家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获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达24家,推进城市矿产、再制造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碳强度倒逼约束机制,碳排放强度年度下降率超过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红线,出台监管考核细则和生态补偿办法,“绿评”范围扩大到县市和重点工业园区,率先建立党政同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抽样调查满意率达86.5%。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认真落实促进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2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7.7万人,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6.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全民参保登记试点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启动。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9.2万套,基本建成31.8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农村411万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提升水平、协调发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1%。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取得重要突破,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六个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财政补助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提高到44.6元。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床位数达56万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率先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5%。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11个省辖市和86个县(市、区)成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祭在南京成功举办。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居全国前列,“阳光信访”深入推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覆盖到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看到显著发展绩效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正面对着深刻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全国普遍存在的若干共性问题在我省也不同程度存在,包括内需不足和外需不振交织、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和部分要素成本上升叠加、中低端产品过剩和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并存等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省情实际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发展动能尚需加快转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风险隐患有所凸显;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行政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发展实践和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BtUbsYlk4YlxHAAZlIXiKIkJ251jHZWYTKHmWzl6AxFLbSKYKzjo+oq7EOtVr3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