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撑

(一)经济规模持续增大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国际化深水期的“四期”叠加的阶段,南京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发展实现跨越,GDP年均增长10.8%,经济总量达到9720.77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2010年的第10位跃升到2015年的第6位,在省辖市中的排名由第3位前移到第2位。人均GDP由 2010 年的 9420 美元提高到 2015 年的 18973 美元,增长了101.4%,按照可比价格技术已经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步入了后工业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2.7∶45.4∶51.9,2015年服务业产占比达到了57.3%,增长了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为40.3%,下降了5.1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经济结构进一步软化,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50.6%提高到2015年的61.1%,金融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六类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超过石化、钢铁、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之和,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均达到千亿级以上,“六谷二十一园”为主要载体的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9.6%提高到44%。

(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0家、国家级孵化器20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家,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后实施了“科技九条”、“创业七策”、“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等政策举措,以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为重点的创业创新载体累计建成710万平方米,集聚“321计划”人才1599名。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2.9%提高到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0年的11件提高到33.13件,均保持全省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以上,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加强创业创新地方立法,探索实施《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条例》。

(三)城乡趋于协调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雨花台、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七个郊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由2010年的48%提高到55.1%,提升了7.1个百分点。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大校场机场顺利搬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推开,组织实施近期建设九大工程,老城更新有序推进,新城、新市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1.4%。城乡发展更趋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更加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9%。

(四)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便利

目前,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城际正式运营,南京南站、南京站北广场、禄口机场二期、小红山汽车客运站建成使用,58公里滨江码头资源顺利整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场高速扩建、江东路快速化改造、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城西干道改造、扬子江隧道建设等相继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2010年的85公里提高到2015年的225.4公里,位列全国第四,初步实现网络化运营。推行公交换乘优惠政策,实施分区域分时段停车收费管理,主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由2010年的31%提高到2015年的50%,城区拥堵难题得到缓解,南京荣获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打造老城南等一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放运行,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将刺激现代服务业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0.2%和11.9%,收入差距比由2010年的2.54∶1缩小到2.37∶1,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在全国最早出台学前教育惠民举措,开展大规模教育布局调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辖市。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河西儿童医院、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启用,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统一标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障、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更加完善,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8平方米。实施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安居工程,累计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达到2416.9万平方米。基层民主得到加强,法治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公共安全应急机制、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效率

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工程,基本完成两轮重点改革任务,简政放权、国有企业、公共资源管理、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率先取消部分街镇经济指标考核。深化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3.55亿美元,境外投资58亿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788.27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444.8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结算和物流中心、研发机构80家。口岸功能和通关效率全面提升,南京综合保税区实质性运作,金陵海关开关运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深入开展。开发园区载体功能增强,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由2010年的19.2%提高到33.2%。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成立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加速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宁淮挂钩、对口帮扶、援藏、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七)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建立区域排污权交易机制,实施城建重大项目绿评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厂等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有序推进,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主城区工业生产企业基本实现“退城入园”,完成609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绕城公路以内全面实现“零化工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25.5%,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累计下降16.55%、18.81%、17.26%和21.2%。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建成全市首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江南、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垃圾围城”难题得到实质性缓解。推进绿道和游园绿地建设,林木覆盖率达到29%。

“十二五”时期以来服务业发展中也存在几方面不足:

一是产业功能与城市定位不适应。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总量规模偏低,低于传统上长江流域的其它中心城市,省内也长期低于苏州。开放度仍然偏低,外资及民营资本在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领域相对较少。

二是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要求不适应。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占比仍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优势行业不多,科技、金融、文化等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是速度效益与经济发展阶段不适应。全市人均GDP已经步入居民服务消费加速提升的阶段,但服务业相关产业功能建设投入的增长不快,同时,服务业人均增加值产出率偏低,产业效益有待提升。 9k8eMsLM89Pz/vGn5kvDxoVnjfCSaAlzuw/OJMxxHgh3SFg7MDxuiFW/cMdy7e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