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警报

一、警报信号

1978~1981年,全省警报信号分空袭警报信号和空袭解除信号两种。空袭警报信号为一长声、连续短声;空袭解除信号为一长声。

1982年1月23日,省人防委对防空警报信号作出规定。空袭预报信号:三长声,每长声40秒,间隔20秒;空袭警报信号:连续短声,每短声6秒,间隔6秒,持续3分钟;空袭解除信号:一长声,持续2~3分钟。

从1983年12月起,江苏省统一执行国家人防委关于人防音响警报信号的规定。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二、警报网

1978年,全省人防系统设有电动警报器175台、汽油机警报器3台。备有25瓦高音喇叭245只、50瓦高音喇叭8只,手摇警报器7台,小喇叭32只。1979年7月,省人防办批准扬州市人防办与有关厂家联合研制车载机动音响警报器。11月,省人防办拨款36万元,委托南京第二制泵厂、南京电机厂生产7.5千瓦电动警报器300台。省人防办下拨南京40台、徐州42台、连云港13台、苏州23台、无锡16台、常州18台、南通14台、扬州14台、镇江14台、泰州6台、清江13台、盐城5台,83513部队2台(价拨),库存80台。同时,由南京市人防办进行液压升降警报器研制。

图3-8 20世纪80年代使用的7.5千瓦电动警报器

1980年2月,省人防办在镇江市召开7.5千瓦电动警报器安装现场会,统一安装标准和要求,调整各市音响警报点布局和数量。会议要求,警报器的安装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制高点,发挥最大效果;安装要牢固、维修要方便;要精心设计、注意节约;力求做到统一控制、起动灵活。至1982年年底,全省共安装7.5千瓦电动警报器238台,淘汰部分小功率警报器,停止使用高音喇叭报警。经检测,12个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城区音响覆盖率达90%。

从1983年12月起,全省警报网建设执行国家人防委《城市人民防空音响警报设备使用体制》。城市人防音响警报网由控制设备、传输信道、警报器和电源等部分组成。警报控制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中间设备和执行设备三部分。主控设备装设在市人防指挥所,起中心控制作用。中间设备装设在电信局或区人防指挥所,起汇接和增益作用。执行设备装设在各警报点,接收主控设备的遥控指令,控制警报器动作。警报控制采用有线电和无线电控制两种手段。主控设备具有有线电和无线电双重控制功能,既可同时使用,也可分别使用。无线电控制,采用一发多收、单向控制的方式(即组成通播网),主控设备对执行设备的有效控制距离大于30千米。有线电控制,采用一点控多点、开环控制的方式,主控设备控制执行设备(或中间设备)的数量分别为16个、32个、64个三种,控制有效距离大于20千米。中间设备具有汇接16个执行设备的功能。执行设备具有接收经有线电和无线电两种信道传来的控制指令的功能。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主控设备不低于1000小时,中间设备和执行设备不低于3000小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和防错误报警的措施,保障控制设备的工作准确可靠。主控设备和中间设备环境温度为-15~+4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5%。执行设备的环境温度为-15~+5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8%。传输信道的有线电控制信道,主控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用一个标准音频话路;主控设备、中间设备至执行设备之间,用专线线路或用强拆线路的方式保障。无线电控制信道采用人防警报通信控制设备的专用频率。警报器音响覆盖标准高于收听点噪音电平5分贝。主控设备、中间设备和执行设备均采用交、直流两种供电方式。到1985年年底,12个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城区的警报器音响覆盖率保持在90%。

1986~1990年,全省音响警报网建设主要是调整音响警报网布局,使音响覆盖范围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淘汰部分小功率警报器,更新为7.5千瓦电动警报器,新安装7.5千瓦电动警报器14台,国家人防办配发江苏省人防办通信警报车4辆。全省有各型警报器327台。12个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城区的警报器音响覆盖率达到95%。

1991~1995年,全省进一步调整警报设点,尽可能消除警报盲点,提高警报音响覆盖率。各城市统一配置车载电声警报器,提高抗毁能力和连续报警能力。南京市建成1套液压升降警报设施。连云港、南通等市制定《利用邮电、广播、电视优先传递防空警报信号方案》。在此期间,全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扩大,防空警报音响覆盖率由95%降低到75%。

1996年10月,省人防办发出《关于调整城市防空音响警报网的通知》,要求各市做好音响警报布局调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规划在城区音响警报盲区增设新点;原设点符合战备和传播技术要求的予以保留;对原设点位置过低,影响警报音响传播的作调整。规定城市音响警报覆盖区内的警报音响信号最低标准为55~65分贝。调整以电动警报器为主,条件好、有管理能力的单位,可计划安装电声警报器,与电动警报器穿插分布。新建点选择要注意与指挥中心有线、无线遥控路由不被高层建筑阻挡。同月,省人防办发出《关于规划建设县级市防空音响警报网的通知》,对县级市防空音响警报网的规划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县城音响警报网先规划、后建设;警报网建设以市政府或市人防办为中心四面辐射,以便集中控制;警报点应设在5000人以上的小区,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防护的工矿、企业、大型仓库,交通枢纽等地。警报音响覆盖区边缘信号强度不低于55~65分贝。全省县级市防空音响警报网建设开始启动。

1996~2000年,全省国家人防重点城市新增警报点90个,31个县级市和2个县安装144台警报器。全省国家人防重点城市音响警报覆盖率达80%,连云港、常州、苏州、南通等市均超过90%,苏州市实现利用广播、电视优先发放警报信息。

2001~2005年,全省新增与更换警报器1250台。国家人防重点城市音响警报覆盖率达95%以上。县(市)城区音响警报覆盖率达80%。苏州市制定《苏州市移动通信公司、联通公司优先发放防空警报信息方案》和《苏州市电信局优先发放防空袭警报信息方案》,实现电视、广播、电信、手机、寻呼机联动发放警报信号。无锡市区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同步播放警报试鸣信息,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利用手机的“小区广播”和“短信息”功能向注册的手机用户播发警报试鸣信息,扩大警报信号的报知范围;成立由30辆“爱心车”(帮助困难者的出租车)组成的全省首个义务机动防空警报车队。常州市实现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移动、联通和人防应急通信联合发放警报。南通市通过防空警报中央控制中心控制电视台警报分中心、广播电台警报分中心发放防空警报音频、语音和视频信号,利用手机群发短信发布防空警报信息,实现多媒体综合报警;组织机动防空警报志愿者车队参与警报试鸣活动。无锡、常州市警报覆盖范围向乡镇拓展。

图3-9 2007年使用的电声警报器

2006~2008年,全省新增和更新固定音响警报器395台、车载移动警报器60台。全省防空警报实行统一组网、统一技术体制。实现市与县(市、区)联网,市与防空责任区指挥中心联网,市与省人防指挥中心联网。13个省辖市普遍实现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移动、联通和人防应急通信联合发放警报。到2008年年底,全省共设警报器2202台。南京、徐州、连云港、常州、南通、淮安6市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100%,无锡、苏州、镇江、扬州4市达到98%以上,盐城、泰州、宿迁3市及全省县(市)城区达到95%。全省基本形成固定与机动相结合、户外音响与媒体同步、有线与无线兼备、语音与视频并举的报警格局。

表3-1 2008年年底全省人防警报器及音响覆盖率统计

三、警报控制

1978~1980年,全省警报控制以有线和手动控制为主。1981年2月,省人防办根据人防工作调整方针决定:不再增加租用警报控制线路数量,新安装的电动警报器,在既有线路内调剂解决或自架线路,如有困难,暂由警报器设点的单位或地区分别控制。

1981年8月,无锡市人防办与无锡市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的JKZ-81-1型人防警报遥控装置形成初步成果。该装置具有有线和无线双重控制、固定和移动相容、接收机信号回示等功能,主发射机可控40部接收机,实际遥控距离57千米。同年12月,省人防办在常州市举行反空袭演习,应用该成果在无锡市人防指挥所进行遥控,准确无误地启动了常州市的防空警报器(无锡市人防指挥所距常州市人防专业队演习场直线距离40千米)。这是全省第一部有线和无线双重手段控制音响警报发放的遥控系统。

1983年,省人防办在全省推广应用徐州市人防办研制的YJJ-2型警报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中心控制台、终端控制箱组成,可利用市内电话线路集中控制全市所有、部分或单个发放警报信号,可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操作发放,中心控制台具有接收每台警报器回示信号功能,可与任何一个终端通话。操作方便,动作可靠。

1984年,全省有无锡、徐州、连云港、苏州、南通、淮阴(今淮安)、泰州等9个城市人防办先后自行研制或改制、安装音响警报集中控制器,全省防空音响警报集中控制率达57.5%。

1986年1月,省人防办决定各市保留1/3警报控制线,实行集中控制,其余线路撤销,全省人防系统撤销35对警报控制线。1986~1990年,在全省推广徐州、苏州、南通3市人防办警报终端控制设备的研制成果。

1991~1995年,全省进一步调整警报设点,尽可能消除警报盲点,提高警报音响覆盖率。各城市统一配置车载电声警报器,提高抗毁能力和连续报警能力。南京市建成1套液压升降警报设施。连云港、南通等市制定《利用邮电、广播、电视优先传递防空警报信号方案》。1993年10月以后,全省按国家人防办印发的《城市人防通信技术体制》加强警报控制建设。城市人防警报通信网由警报信息处理控制中心和警报报知网两大部分组成。警报信息处理控制中心负责对来自各方面警报信息的接收、处理以及对全市警报报知网的控制和监测;警报报知网,则是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通过户外音响警报报知网、无线电寻呼报警网、广播报警网以及配备的机动警报车实施警报信号发放。1994年5月,省人防办要求人防重点城市,逐步建设警报报知(寻呼)台,替代部分音响警报有线控制设备,提高通信传输能力。警报报知寻呼机要设置到音响警报设置单位,以保障报知空情和灾情警报。南京、苏州、常州、无锡4市在实现有线通信程控化的同时,建立警报寻呼台和市人防无线警报寻呼专用网,专用网由市人防办、警报设点单位组成,平时警报信号发放由人防无线警报寻呼人工控制,战时警报信号发放通过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法实施。

1996~2000年,全省推广应用南京和常州市人防办研制生产的寻呼台遥控音响警报设备、音响警报自动控制箱。南京、苏州、常州3市实现县(市、区)警报器全部由寻呼遥控发放。无锡市人防办与中国航天工业部第607研究所共同研制有线与无线相结合、自动控制与信息反馈配套的警报控制系统,使警报控制实现多手段、智能化。2000年6月,省人防办规定,省辖市人防办要有1台应急指挥通信综合车及相应的基站设施,车上要配备机动警报无线集中控制发放设备。是年,省人防办组织苏州市、扬州市进行警报集中控制建设试点。

2001~2005年,常州、无锡市实现对所属县(市、区)警报发放的集中控制。南通市人防办对防空警报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利用多媒体综合报警(包括中央控制中心、电视台分中心、广播电台分中心和无线遥控终端)和智能化集中控制,可对市区警报器进行全控、组控、区控和单控形式发放防空警报和防灾警报,并采用车载式警报控制中心在运动中控制施放防空警报。泰州市建成警报无线遥控系统,与原有的有线控制系统相兼容,形成高可靠性、多手段的防空警报控制体系。

2006年后,随着防空指挥体制的逐步建立,防空警报发放按照新的防空责任区划分要求,实现市与县(市、区)、市与防空责任区指挥中心、市与省人防指挥中心联网控制体系。13个省辖市全部实现音响警报集中控制。苏南大部、苏中部分、苏北少数县(市)实现音响警报集中控制。2008年,开始按照国家人防办关于警报集控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警报集中控制系统改造试点。

四、警报试鸣

1978~1996年,全省防空警报试鸣主要结合重大节日或防空演习进行。试鸣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同时检验警报设备、设施的完好程度。1997年《人防法》施行后,地方各级政府先后确定防空警报试鸣日,使警报试鸣制度化。试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并在试鸣的5日前发出公告,通告市民。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根据国务院公告和省政府要求,为寄托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死难者的哀思,全省2130台警报器准时鸣响(其中固定警报器1654台,移动警报器476台),这是江苏人防史上第一次组织全省统一鸣放防空警报。

表3-2 江苏省省辖市防空警报试鸣日 tGs3nyHw6lgP8Z7AT1Fl2wFISOUR1AmlHgZGJ9cZUUVQAQAfGphdeCVpsmGCI1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