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一般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四类,即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

(一)描述

所谓描述就是指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正确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依存的环境条件等,如描述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智力水平与性格特点等。只有通过正确描述,了解心理现象“是什么”,才能揭示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解释

解释是指心理学研究要回答人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疑问。如回答有关心理现象彼此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等问题。在解释过程中既需要依据客观事实、客观数据,同时往往也离不开研究者主观理念、思维的加工,例如弗洛伊德对于梦、下意识失误等的解释。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对于各种心理患者病因的解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对心理现象的合理的解释,或者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十分必要,对研究者而言,这种解释可以使相关心理现象的零星知识或认识加以整合,减轻记忆负担,有助于预测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所建立的某一科学的理论,通过思维的演算,预测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状态以及在特定时空情景中具体的反应。一般认为科学的理论可以保证正确的预测,例如,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们一般预测,当某一行为在发生以后受到奖励,这一行为就会重复发生。不过在心理学领域,我们运用某一理论来预测研究对象的行为趋势时应特别小心,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的心理学理论是针对特定环境情景、特殊条件下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所承受的刺激条件是复合的,甚至是随机的,因此因果关系就不一定成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肯定预测的价值,另外也要注意预测的风险。客观地说,心理学的预测目前看来只是对于某一现象变化以及表现概率的推测。

(四)控制

控制是指研究者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操纵某一变量,或者说创设一定的条件,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者发展。一般而言,控制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但是随着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人类需要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是改变它们。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我们自然要有控制的理想,例如我们需要科学地养育和教育儿童,使之朝向我们认为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努力促使员工提高工作的效率,需要使前来寻求帮助的心理症患者解除其苦恼等。但是由于自由与自主、内生与成长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因此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的负面效应。

上述四个方面既是心理学及相关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需要,因此心理学研究既具有理论任务,又具有实践任务。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心理学的进步与发展,其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初期主要是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比如说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基本规律帮助老师和学生有效地感知教材、提高记忆效率、增强注意力等,个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帮助老师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随着教育心理学诞生,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涌现了大量而系统的研究,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于学习本质、学习规律的认识,深化了人们对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群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等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实践来看,凡能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际者,便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例如,19世纪末,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就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教育实践,取得重要成就,受到人们的广泛肯定;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差生转化的教育实验,取得理想的效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或者师范生而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

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管理好、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实践表明,把孩子当作“小大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对学生“一刀切”的做法同样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特点,必须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科学认识学生的有效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其高屋建瓴地了解、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特点及个性差异;社会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其了解、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现象;心理测验与测量、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其克服主观性,更为迅速、全面、准确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等。

(二)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不仅是认识人的学问,而且也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学问。事实上,促进人际和谐、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一直是心理学的基本追求。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知识,特别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人际关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等十分有益于教师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态度,形成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民主意识,掌握与学生顺利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三)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育者的职业成长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如果仅仅依靠在实践中摸索,依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其自身的职业成长必然会走很多弯路。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卫生、职业生涯辅导等心理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个人的教学威信、自信,提高个人的教学效能感,预防和减轻职业倦怠,有效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享受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和幸福。 bzgV3bmoDWurHf5fwq2rER1qVvUGUa//gUVuUizv6qzFSQAJAw2/3Dtu8TIl2g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