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发展与建设的思考
——金陵科技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聂卫东

摘要: 为响应国家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发展需要,本文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调研与建设为例,对如何有效落实学院发展目标,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发展规划 建议

一、现有的建设基础与成效

金陵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于2008年成功申报本科,并于该年9月首次招生。作为一个新专业,经过八年的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已基本形成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申报财务管理专业开始,在借鉴会计学专业开办本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专业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保证本科教育质量放在首位,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形成具有“软件化”的专业特色。

1.根据信息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新需求,确定“软件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对于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和信息处理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软件化”特色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2.突出“软件化”特色,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学校软件科技大学建设契机,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建立具有“软件化”特色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注重对网络运用、软件应用、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让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企业(如软件类企业、商业企业、现代制造型企业、物流企业等)的运作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增强其对未来工作环境的理解。

3.构建了“软件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5个能力”的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构建了从课内系统实践到课外自助式开放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三模块、四层次、五环节”的“软件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5个能力”的培养质量,即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网络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初见成效

通过改变人才培养理念,多渠道、多方位地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拓展人才培养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质,激发学生创业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多次获奖。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经过8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发展瓶颈有以下6个方面。

1.专业特色尚未成熟,社会认可度不高

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我院建设软件科技大学的需要,通过系统调研,全面实施并推进了本专业“软件化”特色建设和转型升级。其主要突破点为增加该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或专业软件开发相关课程,提高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服务水平。但是实施的效果尚未充分体现出来,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2.“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根据南京软件产业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与我校“以软件为主导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的创建,整合校内资源,利用校内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师资,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软件师资的培养,同时,整合校外资源,引进江苏金蝶、用友等校外优质师资,培养出一支既具备财务管理理论,又熟悉相关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富有“软件化”特色的教学团队。

3.实训条件有待改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随着信息化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实训条件已经很难满足新的教学需要。“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用人要求呈现信息化、创新性、复合型趋势。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网络运用能力、软件应用与维护能力、财务创新能力的“软件化”高层次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成为当前地方企业急需的人才。

而现有的校内实训室主要是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没能体现开放式、跨专业综合性和真实性职场仿真模拟实训需求。通过校外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方面还未进入互利双赢、良性循环阶段。

4.产学研协同育人和国际合作育人机制有待加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型、职业导向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本专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产教融合度不够深入。在国际合作育人方面,本专业尚未有实质性行动,国际合作育人的范围、途径和方法相对狭窄。

5.教学改革有待深化,教学成果尚需取得进一步突破

近年来互联网带来大规模的集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给大学课堂建设和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念的要求,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课堂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6.专业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尚有差距。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尚待提高,就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构建专业自我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的专业改进机制。持续改进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改进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活动、改进毕业要求,建立三阶段持续改进的专业评价体系。首先,结合国家社会与教育发展目标、学校特色与定位、学生个人能力、毕业校友期望和产业发展与职场要求的变化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根据改进后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课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进而改进教学活动;最后,根据能力指标和教学评价改进毕业要求。需要建立课程评价、教学评价、能力指标、毕业生能力实现等量化指标,实现三循环持续改进的专业评价体系。

三、未来专业的发展思路与建设建议

为实现专业建设目标,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差异化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最终全面实施和落实“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好建设基础。

1.进一步变革人才培养理念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仍旧按照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育人,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对现代化复合型高端人才质量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与我校学科体系中的优势学科完全一致,为此,学校要在打造“双十型”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市场需要,树立“五个对接”的开放式人才培养理念,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逐步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撑。

2.提升应用型大学师资梯队建设团队

完善“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强化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将教师考取博士、获得第二职业资格证、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学术交流、做国内访问学者、出国访学等列为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深度挖掘现有师资潜力;有计划地组织“名师”和“优师”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和教学研讨课,并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对指导青年教师有突出贡献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保证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条件,大力支持学科和方向带头人进行项目申报、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带头人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应以科研论文为抓手,带动科技项目的申报;学院孵化项目向青年教师倾斜,具有限额的项目申报,要建立并完善校外专家库,采用匿名评选方式,通过这些举措,让科研实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通过以上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能够满足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需要的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梯队。

3.强化科研教学交流,树立全球性、国际化视野

向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大学学习,在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培养要求中明确提出师生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跨文化条件下的工作和跨专业合作工作的能力的需要。深化财务管理专业与QUT的合作办学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法,将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中创新应用型、创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国际合作高校的师资互访和交流,扩大双语课程比例,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4.改善实训条件,优化校企合作深度

现有实训条件已经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应该抓住机遇,接轨商学院搬迁中新的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实训室建设方案,满足学生课内实训和校内实践的需求。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和完善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在国家级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拓展合作行业企业的数量,创新合作形式,增强合作的紧密度,用于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工学交替教学要求的需要。依托体现“软件化”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合作共建信息化就业与创业联动的人才输出平台,并成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在“两个平台”和“一个中心”基础上落实“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最终达到“企业、学校、学生”多赢的效果。

5.加强“软件化”专业建设特色,升级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在大数据分析能力、网络运用能力、软件应用与维护能力方面对财务管理人才的任职能力和任职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数据分析与采集能力,项目需求调研与需求分析能力,参与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开发、维护能力,熟练使用SPASS、IDEA、SAS等数据分析软件能力等,都对我们对该专业软件化能力的培养提出更大的挑战。为此,第一,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走出去”同用友、金蝶、网中网等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并尝试让学生参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系列网络教学课程开发,全面提高师生研究课程架构、驾驭课程内容和实施信息化改革的能力,在学院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研究性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建设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级或省级慕课群等,并在此基础上完成3—5门“十三五”规划教材,形成一批标志性课程建设成果。第二,应该协同优秀学生加强与高教社等机构的联系,积极利用国家教学资源库、爱课程等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共享融合,努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第三,探究基于网络化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过程性考核改革。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在线作业和成绩过程性考核,积极采集和整理真实案例基础上的实施项目化教学、问题导向教学(PBL)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化学生学习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第四,学校应该改善现有实训条件,优化现有网络教学环境,甚至专门开辟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尤其是实现WLAN校园内免费开放共享,让教学拓展到45分钟之外。

围绕学校提出的“南京战略、科技战略、资源战略、质量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争创软件科技大学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职业岗位群调研,细化职业领域(或岗位),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进行由主到次、由低到高地系统设计职业领域和典型工作岗位,渗透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质量。向东北财经大学学习,以财务理论为研究基础,以会计核算、公司理财、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价值评估等相关领域为研究重点的研究特色。设立各类研究中心,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以科学研究带动专业教学纵深发展的良性互动人才培育模式。

6.突出创新创业训练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学生和教师参加各级创业创新训练项目的激励制度和机制,形成专业和学院层级的创业创新训练项目培育制度。将创业创新训练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不间断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建立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导师负责制,不间断辅导学生的各种创业创新训练项目。聘请大量经验丰富的创业创新训练专家对教师进行辅导培训,提升辅导教师的辅导水平。加强与创业创新园区合作,完善学生创业创新的资源平台。

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逐渐完善竞赛项目与课程互认、学分互换办法,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7.提高科研转化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引进共建载体,与政府和企业签订多方面的合作协议,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宣传活动,增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开展项目对接、座谈交流、互访考察等活动,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动态开放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实践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政府、高校、企业良性互动的创新能力转移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率。为适应财务管理等行业发展需要,以会计品牌专业建设为机遇,尝试在全系遴选一批科研能力突出的教授、博士,组建相关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和造就一批应用型科研人才。为政府、企业、个人等提供企业管理咨询、财税咨询、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入职培训等,努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8.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以市场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和专业教研室指导下,全面引入“同行评价”,结合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工作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随时在线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最终在注重考核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基础上,形成一套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及时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为“软件化”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总之,该专业应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理念,按照多样化和系统化人才观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要求和本系专业建设的具体实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新型应用型本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自身发展的规律下,优先选择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以达到与会计专业相比实现差异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参考文献

[1]徐霞,刘贤仕,韩宇堃.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2(5).

[2]周珺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6(8).

[3]汪本强,杨学春.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15(4).

原载《中国科技人才》2006(10) 0XPvsRAWyEf2Aq2+tmwi6BIBMuBU9vdzfCHlf6xx8/wH988o2kDN0VmfIvoZGpz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