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可能的贡献与不足

一、本书可能的贡献

(一)理论贡献

1.保险公司投入要素产出贡献率研究

通过对保险公司投入要素产出贡献率研究,发现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发展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新型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对现有保险公司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产品目前的有效需求不高、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人们对保险认同感不强、保险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不好等,都对保险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我国2008~2015年90家保险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保险公司资本、劳动、创新三大要素投入对产出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现状来看,资本投入对保险公司产出贡献率最高,其次为创新,最后为劳动投入;大型保险公司和中小型保险公司三类贡献率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类型保险公司应“量体裁衣”,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及体现保险的社会职能。

保险公司创新的发展动力有很多,如资本的有效使用、高端人力资本的使用、政府提升市场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等。大型保险公司应利用自身规模、资源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贡献率,加强保险公司对新技术的利用度,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具体文章见附录2)

2.提出保险公司借供给侧改革契机,深度介入“医养结合”

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能是补偿损失职能和经济给付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保险公司供给侧改革解决“医养结合”问题正是发挥保险基本职能的体现。保险公司的大数据、精准化和长期性的优势可以为“医养结合”提供缺失的资金、技术等要素。

医养结合社区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补助远远不能实现其需求。保险公司的介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保险公司投资“医养结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保健康、促养老,具有显著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医养结合社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其投资的回收周期长达十几年,这些要求与保险公司的资金特性不谋而合。虽然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然而我国目前的保险资金运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不论保险资金的来源和期限长短如何,其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短期性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市场上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投向的长短错配,不利于保险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也达不到保险资金要求的使用效果,“医养结合”社区的出现恰好成为突破保险资金投资困境的一个出口。

(二)实际应用价值

1.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保险公司介入“医养结合”的途径

通过对文献与资料的查询,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医养结合”的现状、问题等情况,但由于一些文献与资料存在周期性,其内容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我们通过对江苏省扬中市与河北省巨鹿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目前两地的实际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及可行性调研,研究得出适合“医养结合”的模式及保险公司介入“医养结合”的途径。

2.通过联系不同主体参与“医养结合”,形成多方互赢

通过剖析我国多元化的老年服务需求,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与建议。同时通过构建“医养结合”相关单位,如政府、医院、健康管理部门、养老机构等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促进多方良性互动以及合作共赢。该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可供相关主体在今后“医养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

二、存在的不足

“医养结合”自2015年以来发展速度较快,本书受时间影响,相关研究基于已有情况,在时效性方面有不尽完善之处。此外,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而调研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更有代表性的地区可能尚待研究。且保险行业迅速发展,相关数据采集及调研较难,因此只能从宏观角度发出,在相关建议中并无精细化对策。 H/Ssm/dpTHJHHUWh71AC5rdrc9b+Y+vNQVALzFvObFbxSdHHxB4M6vaxeKNW9o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